(共26张PPT)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二十大报告》
粮食安全
谷类
豆类
薯类
粮食安全
粮食作物
①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
②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
③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食物。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口四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安全吗?
7%
中国占世界的耕地
20%
养活世界的人口
1.3亿吨
2017年我国粮食进口
82.3%
2017年我国粮食自给率
6.6亿吨
2017年我国粮食产量
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为400公斤。2021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美国高达1737公斤,澳大利亚1941公斤,加拿大1473公斤,俄罗斯905公斤。
粮食安全
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
粮食增产难度较大
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
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
粮食增产难度较大
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
粮食总体质量偏低
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
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
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
目前
从中长期发展来看
粮食安全
2021年全国各省区常住人口地图(单位:万人)
中国地形图
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耕地质量等级分布
材料1:从1978年到2018年,云南省的城镇化率由12.2%提高到47.7%,浙江省城镇化率由14.5%提高到68.9%。
材料2:1999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材料3:上图和左图分别为2021年全国各省区常住人口地图、中国地形图、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和浙江省历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
情境
根据材料,分析浙江省和云南省粮食自给率低的相同点。
生产
需求
①山地多,耕地面积少;
②城市化及工业化水平高,大量占用耕地;
③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④国家生态退耕政策,耕地面积减少;
⑤优质耕地少,生产能力较低;
⑥山地丘陵面积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⑦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
耕地面积
单产
粮食自给率
生产
需求
人口
消费水平
耕地面积
单产
思考
生产<需求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练习
C
A
B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
材料二 图2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2001-2020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图。
图1
(2)2001-2020年,图2中国家稻米产量的变化趋势是 ,简析其原因。(3分)
图2
自然
练习
①单产提高;②部分国家播种面积增加。
增加
面积*单产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1980—2014 年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10℃积温变化图。
材料二: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已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转变成“北粮南运”。黑龙江省作为“北粮”主产区之一,在 1980 年至 2014 年的 35 年间,单产提高了 167%,粮食产量增加了 3.3 倍。目前,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的 1/9、1/8 和 1/3,三者已连续多年居全国榜首。
(1)简述黑龙江省在 1980—2014 年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从气温变化角度简析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4 分)
(2)分析目前黑龙江省粮食调出量大的原因。(4 分)
(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请提出改善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5 分)
练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1980—2014 年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10℃积温变化图。
(1)简述黑龙江省在 1980—2014 年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从气温变化角度简析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4 分)
变化趋势: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②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明显,大豆波动变化,增幅小,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
原因:①随着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改善(黑龙江省≥10℃积温总体变大);②喜温的水稻、玉米种植北界北移,种植面积扩大。
练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1980—2014 年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10℃积温变化图。
材料二: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已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转变成“北粮南运”。黑龙江省作为“北粮”主产区之一,在 1980 年至 2014 年的 35 年间,单产提高了 167%,粮食产量增加了 3.3 倍。目前,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的 1/9、1/8 和 1/3,三者已连续多年居全国榜首。
(2)分析目前黑龙江省粮食调出量大的原因。(4 分)
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提高;
②粮食消耗少,调出量高;
③粮食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
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练习
生产>消费,需求大,交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1980—2014 年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10℃积温变化图。
材料二: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已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转变成“北粮南运”。黑龙江省作为“北粮”主产区之一,在 1980 年至 2014 年的 35 年间,单产提高了 167%,粮食产量增加了 3.3 倍。目前,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的 1/9、1/8 和 1/3,三者已连续多年居全国榜首。
(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请提出改善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5 分)
① 加强政策保障,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 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③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
④ 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⑤ 适度开展粮食进口;
⑥ 减少和杜绝粮食浪费。
农民积极性
保护耕地
农业科技
适当进口
节约粮食
生产环节
贸易环节
消费环节
练习
生产、流通、储备、贸易和消费环节
如何实现粮食安全?
生产环节
流通环节
储备环节
贸易环节
消费环节
1. 保护耕地(藏粮于地)
①确保耕地数量
②提高耕地质量
③防止耕地污染
2. 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藏粮于技)
机械化与水利化
农药化肥
良种培育
灌溉技术与耕作技术;
冷藏保鲜技术等
地理信息技术
3. 提高农民积极性
(藏粮于民)
(补贴、技术支持、种粮大户、价格保护等)
粮食的跨区域调剂(空间分配)
建立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充分合理利用国际粮食,适度进口
节约粮食
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4.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6分)
①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②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
③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
④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农民积极性
保护耕地
农业科技
生产环节
练习
政策、经济因素
5. 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进出口四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位于东北的三江平原拥有富饶的黑土,这也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粮仓”。近年来,黑土地土层变薄,有机质减少,土壤结构变差,耕地生产潜力下降。农业专家的研究报告显示,黑土的退化与翻耕有密切关系。因此,解决好黑土退化问题,提高黑土地的粮食单产,提高耕地生产潜力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在保障我国基本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还能通过哪些措施来确保粮食安全
① 通过粮食跨区域调剂;
② 建立粮食储备;
③ 充分利用国际粮食,适度进口;
④ 节约粮食。
贸易环节
消费环节
流通环节
储备环节
练习
除生产外的其他环节,流通、储备、贸易和消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
材料二 图2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2001-2020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图。
图1
(3)从耕地资源的角度,说明图2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4分)
图2
自然
①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
②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占用;
③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耕地数量和质量
耕地数量
耕地生产力
练习
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单产
3(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请提出改善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
① 加强政策保障,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 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③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
④ 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⑤ 适度开展粮食进口;
⑥ 减少和杜绝粮食浪费。
4. 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①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
②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
③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④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农民积极性
农民积极性
保护耕地
保护耕地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
适当进口
节约粮食
生产环节
贸易环节
消费环节
生产环节
5. 在保障我国基本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还能通过哪些措施来确保粮食安全
(4)① 通过粮食跨区域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② 建立粮食储备;
③ 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大豆和谷物),适度进口;
④ 节约粮食。
流通环节
储备环节
贸易环节
消费环节
2(3)从耕地资源的角度,说明图2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
①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
②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占用;
③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耕地数量和质量
耕地数量
耕地生产力
保护耕地
农业科技
小结
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概念
四大特点
面临的
问题
生产环节
流通环节
如何保护我国的粮食安全
储备环节
贸易环节
消费环节
影响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因素(共22张PPT)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二十大报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
材料二 图2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2001~2020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图。
图1
(1)中南半岛所在国家中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最高的是 ,简述其主要原因。(3分)
(2)2001-2020年,图2中国家稻米产量的变化趋势是 ,简析其原因。(3分)
(3)从耕地资源的角度,说明图2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4分)
图2
真题呈现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4分)
(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6分)
真题呈现
1. 能根据材料,说出耕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成因;
2.能根据材料说出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并分析原因;
3.能结合实例,说出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教学目标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耕地资源
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一般是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耕地耕地
耕地
水田
旱地
水浇地
无水浇地
耕地的特点
1. 耕地资源绝对量大,
14%
耕地占我国土地总面积
1.35亿公顷
耕地面积
2015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少,
耕地面积减少。
2011-2015年全国耕地总面积变化
耕地耕地
耕地的特点
2. 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及其面积和占比
耕地耕地
耕地的特点
3.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400mm
耕地耕地
800mm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图
耕地的特点
4. 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耕地后备资源就是适合开发为耕地的资源。
从类型来看,全国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包括荒草地、盐碱地和裸地等。
耕地耕地
1. 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耕地少,耕地面积减少;
2. 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3.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4. 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耕地资源
图1 浙江省耕地分布图
材料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耕地面积达到19.18亿亩。浙江省耕地面积为1935.7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54亩,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6%。图1为浙江省耕地分布图。
材料2:图2为1995-2013年浙江省耕地面积和总人口数的变化图。期间,浙江省经济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土地利用强度增加。
材料3:1995年以来,浙江省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措施,使得部分农田重新转化为林地等。
材料4:图3位浙江省地形图。
情境
图2 1995-2013年浙江省耕地面积和总人口数变化图
图3 浙江省地形图
1. 试分析浙江省耕地资源少的自然原因。
①浙江省面积较小;
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
③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广阔。
思考
面积、地形、水文
“七山一水二分田”
2. 结合材料2和材料3,分析1995-2005年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的原因。
①1995-2005年,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②农业结构调整,大量耕地转化为果园等经济用地;
③生态退耕等措施,使部分耕地退回林地。
思考
经济、环境保护
材料2:图2为1995-2013年浙江省耕地面积和总人口数的变化图。期间,浙江省经济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土地利用强度增加。
材料3:1995年以来,浙江省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措施,使得部分农田重新转化为林地等。
3. 2009年以后,浙江省的人口继续增长,而耕地面积缓慢增加,试猜测可能的原因。
①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将部分园地或水域转化为耕地。
②实施耕地保护政策,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思考
人口、政策
思维建模
影响区域耕地资源数量的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条件
土地面积、地形、气候、水源、土壤、自然灾害……
人口、经济、政策、科技……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
材料二 图2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2001-2020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图。
图1
(1)中南半岛所在国家中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最高的是 ,简述其主要原因。(3分)
图2
自然
①平原面积大;
②境内河网密集。
泰国
练习
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耕地质量等级分布
材料:《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选取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健康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报告显示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94%、26.53%、52.84%、17.69%。下图为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耕地质量等级分布。
情境
1. 分析浙江省耕地质量高等地占比较高的自然原因。
①耕地所在区地形平坦,面积广;
②灌溉水源充足;
③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较好;
④土层深厚,植被生长快,有机质来源丰富。
思考
耕地质量等级 优等地 高等地 中等地 低等地
占比(%) 3.03 49.13 47.84 0
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耕地质量等级分布
浙江省不同等级耕地质量占比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浙江省地形图
2. 分析云南省耕地以中等地为主的自然原因。
思考
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耕地质量等级分布
云南省不同等级耕地质量占比
耕地质量等级 优等地 高等地 中等地 低等地
占比(%) 0.49 8.67 90.89 0.35
①云南省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
②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
③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薄,土壤肥力较低;
④地表水短缺。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云南省地形图
思维建模
影响区域耕地资源质量的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自然灾害
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