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6 09:1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孟浩然的文学常识。
2.诵读古诗,赏析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
表达的思想。
3.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4.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能
够背诵默写课文。
5.领略洞庭湖的雄伟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一部分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
州襄阳 (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
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
山人”。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
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
望后, 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 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 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第二部分
创作背景
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这是一首“干谒(yè)诗”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代表作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第三、四部分
诗歌原文及注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一、诗歌原文
(1)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2)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3)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4)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
涛摇撼着岳阳城。
(6)撼:一作“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二、课文注释
(6)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7)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8)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9)端居:安居。
(10)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11)坐观:一作“徒怜”。
(12)徒:只能。 一作“空”。
第五部分
诗歌译文
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第六部分
诗歌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一、整体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
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
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
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
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标题分析
译文: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三、诗句赏析
2.句子分析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虚”,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1.字词分析
“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
“涵”“混”两字写出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的恢宏气势。
译文:洞庭湖水气蒸腾,弥漫整个云梦大泽,波涛汹涌,几乎要撼动了整个岳阳城。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字词分析
“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博大气势。
2.修辞手法:
运用对偶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博大气势。
3.视觉与听觉: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博大气势。
4.句子分析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1. 诗句分析
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译文:我想渡湖却没有船与桨,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1.诗人以“无舟楫”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
无人引荐
自己想做官而没
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
感惭愧
2.情感表达
句子中“无舟楫”指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字词分析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徒,白白地。羡鱼情,借喻自己做官的愿望。
2.情感表达
运用典故,《淮南子说林训》中“临河羡鱼,不如归家织
网”的意思。委婉含蕴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举荐而出来
做官的愿望。
译文: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
产生羡慕之情。
3.诗句分析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4.诗歌评价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诗的前四句写“望洞庭湖”描写了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象;后四句写“赠张丞相”,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引荐而出仕的愿望。
四、总结主旨
这首诗是怎样得体地表露心态的?
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诗歌既要称颂对方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更要不卑不亢,不露乞怜相。这首诗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很得体地表露了自己想出仕的心态。
五、中心思想
1.宋代蔡绦《西清诗话》: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
3.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此诗,人知其雄大,不知其温厚。
2.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刘云:托兴可伤。又云:起得浑浑,称题。“蒸”、“撼”偶然,不是下字,而气概横绝,朴不可易。“端居”兴感深厚。末语意长。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虽律也,而含古意,皆起句之妙,可以为法。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浑浑不落边际。三、四惬当,浑若天成。
六、名家点评
4.明代许学夷《诗源辨体》:浩然“八月湖水平”一篇,前四句甚雄壮、后稍不称;且“舟楫”、“圣明”以赋对比,亦不工。或以此为孟诗压卷,故表明之。
5.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襄阳律其可取者在一致,而气局拘迫,十九沦于酸馅,又往往于情景分界处为格法所束,安排无生趣,于盛唐诸子,品居中下,犹齐梁之有沈约,取合于浅人,非风雅之遗音也。此作力自振拔,乃貌为高,而格亦未免卑下。宋人之鼻祖,开、天之下驷,有心目中当共知之。
6.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孟浩然以“舟辑”、“垂钓”钩锁含题,却自全无干涉。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反映出诗人不愿终老山林,希望出仕为世所用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