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二)(含答案+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二)(含答案+详细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6 12:5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一、书写(共8分)
1.看拼音,写词语。
huái bào gǎn jǐn jìng jì hóng yán
piāo dàng shī mián zhú jiàn tián bǔ
二、选择题(共10分)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灭(màn) 拥挤(j ) 交叉(chā) 绣花(xiù)
B.绽放(dìng) 屈原(qū) 徜徉(yáng) 炫耀(xuàn)
C.仲裁(zhōng) 胆怯(qiè) 曝晒(pù) 涉过(shè)
D.光晕(yūn) 余晖(huī) 赤脚(chì) 杜甫(f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墨绿 集中 朝辉 波涛 B.粉绿 繁星 藤箩 整齐
C.嫩绿 水瓶 节拍 朝霞 D.淡绿 交杈 白桦 毛茸茸
4.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形容走得缓慢从容)
B.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日光不明)
C.这些事一是永不漫灭的回忆。(被磨灭)
D.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雨巷》的作者是著名诗人戴望舒写的。
B.冰心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美的情感。
C.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D.朗读诗歌时,不但要表情自然,而且要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
B.“溪水在温风中晕皱”中“晕皱”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水波荡漾的画面
C.“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描绘的是芦苇花开的景象
D.“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让我们感受到小白菊的阳光自信
三、填空题(共15分)
7.比一比,再组词。
漫( ) 挤( ) 绣( ) 灭( )
慢( ) 济( ) 锈( ) 灾( )
8.照样子写词语
姗姗来迟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雪皑皑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茸茸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苏如画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
2.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
3.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
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 )( )来迟 白雪( )( ) ( )吞( )咽
( )( )不断 ( )精( )神 ( )( )见底
___的朝霞 ___的树枝 ___地听讲
11.按原文填空。
(1)《白桦》以_____为中心意象,展现了白桦的_____之美,流露出诗人对 _____和_____之情。
(2)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海啊!_________?_________?哪一次我的思潮里__________
(4)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__________
(5)刮的风是绿的,____是绿的,____是绿的,____也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____。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____,所有的绿就整齐地_________……
(6)在诗的国度里徜徉,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艾青说“_________。”朱光潜说:“_______,_____。”英国的华兹华斯说________
四、信息匹配(共12分)
1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精:①经过提炼或挑选的。②完美;最好。③细(跟“粗”相对) 。④机灵心细。⑤精通。⑥妖精。
1.鹭鸶像一首精巧的诗。( )
2.请你拿包精盐给我。( )
3.这小伙子真精明。( )
4.他精于针灸。( )
5.在大会上,很多代表做了精彩的发言。( )
6.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
13.选词填空。
温和 温柔
(1)昆明气候( ),四季如春。
(2)妈妈用( )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脸庞。
寂静 安静 宁静 平静
(3)夜幕降临了,森林里一片( )。
(4)没有风,湖面( )得像一面镜子。
(5)夏天的夜晚,是那么的( ),那么的美丽。
(6)上课铃响了,喧闹的校园一下子( )了下来。
五、语言表达(共10分)
14.按要求写句子。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类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成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食肉鸟发出叫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这篇课文,我基本都会背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快乐练笔。
学写儿童诗,把下面的诗歌补充完整。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妈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词曲鉴赏(共20分)
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 毛茸茸的枝头,
有一棵白桦, 雪绣的花边潇洒,
仿佛涂上银霜, 串串花穗齐绽,
披了一身雪花。 洁白的流苏如画。
16.“流苏”在文中指的是( )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 B.披着白雪的树枝 C.流动的物体
17.第一小节中,诗人用“_________”和“_________”写出白桦通体洁白的形象。
18.第二小节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比喻,赞美了雪后白桦树傲然挺立的形象。读到这里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
19.这两节小诗重在描写白桦的______________
20.读了这首诗,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桦?(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外诗歌,完成练习。

[苏联]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大河银星万点,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小溪银波微漾。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洒下它的光辉, 明月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21.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歌中的夜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朗读诗歌,你能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第2小节“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句中,“轻轻地”一词去掉好不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这句话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重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岭味体现诗歌的节奏美和旋律美。
B.这种反复的吟咏深化了夜静谧的氛围。
C.这种重复使诗歌的语言略显啰唆。
25.这首诗歌传达出诗人( )的心境。
A.欢乐、欣喜 B.安适、宁静 C.忧伤、寂寞
七、书面表达(共25分)
26.习作。
诗歌是心灵的告白,徜徉诗海会让我们遇见不一样的美好!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对诗歌一定有了不同的感受,想一想,以“我和诗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350字左右的作文。
参考答案:
1.怀抱 赶紧 静寂 红颜
飘荡 失眠 逐渐 填补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看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首先读一读知道要写什么词语,接着写完再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注意生字的笔画与结构,要做到正确、规范与美观。这里特别注意“紧”、“寂”、“荡 ”、“逐”等汉字的笔画与结构,注意不要写错。
2.A
【详解】考查对字音的辨析与识记。
B项,绽放:zhàn fàng。
C项,仲裁:zhòng cái。
D项,光晕:guāng yùn。
3.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
A.“朝辉”改为“朝晖”。
B.“藤箩”改为“藤萝”。
C.书写正确。
D.“交杈 ”改为“交叉”。
4.B
【详解】此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能力。
A.姗姗来迟:形容走得缓慢从容。
B.朦胧:月光不明。
C.漫灭:被磨灭。
D.潇洒: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5.D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与辨析,在解答时首先需要熟知病句的类型。
A.句式杂糅,要么说“《雨巷》的作者是著名诗人戴望舒”,要么说“《雨巷》是著名诗人戴望舒写的”。
B.本句中主语是“世界”,谓语是“是”,宾语是“情感”,主宾搭配不当,应将“情感”改为“世界”。
C.本句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6.C
【详解】考查诗句的理解。
C项错误,出自叶赛宁《白桦》,“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描绘的是白桦披雪的场景。
7. 浪漫 拥挤 绣花 消灭 快慢 救济 生锈 灾难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辨析以及给字组词的能力。
漫:màn。水过满,四处流出,漾出来:河水~出河床。~溢。淹没:大水~过桥面。满,遍,到处都是:迷~。~山遍野。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散~。
慢:màn。迟缓,速度小,与“快”相对:~车。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待。
挤:jǐ。用压力使排出:~压。~奶。互相推、拥,用身体排开人或物:~塞。~开门。排斥:排~。许多人或物紧紧挨着,许多事情集中在同一时间内:拥~。~做一团。
济:
jì。渡,过河:同舟共~。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补益:无~于事。
jǐ。〔~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绣:xiù。用丝线等在绸和布上缀成花纹或文字:~字。绣成的物品:粤~。苏~。
锈:xiù。金属表面所生的氧化物:铁~。铜~。~斑。生锈:~蚀。
灭:miè。火熄:熄~。完,尽,使不存在 :~口。~亡。淹没:~顶之灾。
灾:zāi。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火~。个人的不幸遭遇:招~惹祸。
8. 彬彬有礼 落落大方 莘莘学子 目光炯炯 想入非非 得意洋洋 白花花 绿油油 红彤彤 朝阳似火 心急如焚 如鱼得水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姗姗来迟”是AABC式的词语,如:头头是道、念念不忘、斤斤计较、欣欣向荣、代代相传、遥遥相对、步步登高。
“白雪皑皑”是ABCC式的词语,如:天网恢恢、波光粼粼、生机勃勃、怒气冲冲、议论纷纷、大名鼎鼎、目光炯炯。
“毛茸茸”是ABB式的词语,如:亮闪闪、静悄悄、香喷喷、黑沉沉、金灿灿、亮晶晶、笑哈哈、黑压压、水汪汪、胖乎乎、气冲冲。
“流苏如画”是运用比喻手法的词语,如:柔情似水、恩重如山、健壮如牛、大智若愚、如花似玉、如花似锦。
9. 排比 比喻 拟人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1.结合句子三个“哪一”,和三个相同的分句,可知此句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结合比喻词“如”,和喻体“画”,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结合句中的“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可知此处是将朝霞拟人化,赋予它人的行为和情感,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0. 姗 姗 皑 皑 狼 虎 连 绵 聚 会 清 澈 姗姗来迟 白雪皑皑 聚精会神
【详解】考查词语的积累与识记。
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
白雪皑皑:意思指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出自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出自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清澈见底:湖水或海水很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
11. 白桦 高洁 家乡 大自然的热爱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下的雨 流的水 阳光 交叉在一起 指挥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诗和音乐一样 生命全在节奏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详解】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默写。
(1)《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
(2)出自冰心《繁星·七一》,全诗为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3)出自冰心《繁星·一三一》,全诗为大海呵,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4)出自冰心《繁星·一五七》,全诗为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5)出自艾青的《绿》,原诗为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6)出自艾青的名言,“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这句话是说诗有催人奋进的作用。
出自朱光潜的名言,“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诗句要有鲜明的停顿及抑扬的节拍感,亦如音乐必需的节拍和旋律感。说明了诗的节奏的重要。
出自华兹华斯的名言,“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意思是诗表达的情感可能非常强烈,非常炙热,充满激情。
12. ③ ① ④ ⑤ ② ⑥
【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代入语境理解。
1.精巧:精细巧妙。故精:细(跟“粗”相对),选③。
2.精盐:日晒精细盐。故精:经过提炼或挑选的,选①。
3.精明:精干聪明。故精:机灵心细。选④。
4.用代入法,精于某事即精通某事,选⑤。
5.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故精:完美;最好。选②。
6.白骨精:是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妖怪。故选⑥。
13. 温和 温柔 寂静 平静 宁静 安静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温和:指不严厉、不粗暴;平和不猛烈、激烈。指气候不冷不热。指物体具备使人感到暖和的适当温度。
温柔:指一个人的性情温和柔软,出处《管子·弟子职》。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
(1)结合词义与语境分析,由“气候”可知,“温和”符合语境。
(2)结合词义与语境分析,由“双手”可知,“温柔”符合语境。
寂静:指没有声音;安静,很静。 宗教指摆脱一切烦恼忧患的纯静心境。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宁静:指环境或心安静。
平静:(形)(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3)结合词义与语境分析,由“夜幕降临”可知,“寂静”符合语境。
(4)结合词义与语境分析,由“湖面像镜子”可知,“平静”符合语境。
(5)结合词义与语境分析,由“夜晚”可知,“宁静”符合语境。
(6)结合词义与语境分析,由“喧闹的校园一下子”可知,“安静”符合语境。
1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被人类破坏了。 成群的食肉鸟发出欢快的叫声。 如果不是我们,难道海龟会受到那样的伤害吗? 这篇课文,我都会背了。##这篇课文,我基本会背了。
【详解】①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所以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②本题考查学生“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如下:首先,找出“事物1”、“事物2”与“怎么样”;其次,把、被两字互换;再次,“事物1”和“事物2”交换位置;最后,“怎么样”不变,照搬下来。
例: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被人类破坏了。
③本题考查学生扩写句子的能力,学生需要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扩写。扩写时要注意语法正确,不能够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注意在修饰词后面加上正确的“的”“地”“得”。扩句,又称扩写,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例:成群的食肉鸟发出欢快的叫声。
④本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在本题中把“就不”去掉,添加“难道……吗”,句尾用问号。
例:如果不是我们,难道海龟会受到那样的伤害吗?
⑤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基本”和“都”相矛盾,删去其一。
15. 一台洗衣机 能把我的脏衣服变干净 一本百科全书 可以回答我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妈妈是一个闹钟,每天早晨叫我起床。”是比喻句,仿写时注意。
妈妈是专用车,每天准时送我上学。
妈妈是一把伞,每天为我遮风挡雨。
16.B 17. 银霜 雪花 18. 雪绣的花边 花穗 流苏 千树万树梨花开 19.洁白、高挺的外在形象 20.美丽、洁白
【分析】16.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流苏”流苏是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课文中的“流苏”是一个意象,形象的比喻和解释白桦的特点。
17.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通过“银霜”“雪花”写出了白桦洁白的特点。
18.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雪绣的花边潇洒”把雪在枝头的样子比作是花边,“串串花穗齐绽”把雪比作花穗,“洁白的流苏如画”把“洁白的流苏”比作“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19.考查形象分析。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次节写桦树的枝叶。既然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这一句让我们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20.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可以用含蓄而高洁、挺拔等词语赞美白桦。
21.示例:万物都进入了梦乡,身边一片寂静,只有溪水流淌的声音。月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了一层银装。 22.体会到诗人对夜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诗人安逸、平静的心情。 23.不好。 因为“夜来临,四下一片静”,静得连溪水也不好意思大声流淌,只能轻轻地歌唱。这样写突出了夜的静谧,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24.C 25.B
【分析】21.考查内容理解与语言表达。
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诗中的景物及特点来描述即可。如本诗要抓住“河水、松林、夜莺、秧鸡、溪水”等事物的特点描绘,还要描绘出夜的美丽、静谧等特点。
22.考查情感表达。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23.考查了词语的运用。
要答出词语的作用。
“轻轻地”一词写出了河水声音的轻柔的特点,这里以动写静,更加突出了夜的夜的静谧,所以不能去掉。
24.考查对诗歌创作手法的理解。
诗人在第二节诗中写了月色的美丽,第四节中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还用了相同的语句,这是诗歌创作常用的回环往复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能据此分析即可。
25.考查理解诗人的心境。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从“悄悄”“沉寂”“歌唱”等词语中可知,表达了诗人恬静、欣喜的心境。
26.范文:
我和诗歌的故事
我最早接触的古诗是《咏鹅》。
记得那时我才三四岁,妈妈手里捧着《古诗三百首》,一字一句地教我:“鹅,鹅,鹅……”妈妈教我一句,我就奶声奶气地跟一句,读音不准的字,妈妈就帮我纠正。不过五分钟,我就会背了,我还学着古人的样子,一边背一边摇头晃脑。我不知道“项”是什么意思。就问妈妈:“妈妈,‘项’是什么 ”妈妈耐心地告诉我:“‘项’是脖子的意思。”我想:既然是脖子的意思,为什么不念“曲脖向天歌”?
上了小学后,我接触了更多的古诗,如《小池》《春晓》,虽然还不能一眼就看出诗的意思,但通过老师的讲解,诗的意境就慢慢呈现出来了。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的眼前自然展现出这样的画面:一大片绿油油的荷叶,荷叶上停歇着蜻蜓。真有意思!我喜欢古诗不仅因为古诗的意境很美,还因为它押韵,好记,朗朗上口。每次老师让大家背古诗,不管是谁,都能流利地背诵,因此同学们都很喜欢它。
现在,我与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还开始做诗了。去年六一儿童节我写了一首诗《抓住童年的尾巴》,其中有一句“我想朝天空大喊:‘童年等等我’”,抒发了我对童年的依恋。其实,不论是现代诗还是古诗,都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记录着心情的变化。
我越来越喜欢诗,也越来越感受到与诗同行的快乐。诗像一幅幅阅不尽的画,处处精彩;诗像神奇的音乐,句句动人心弦。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首先了解写作主题与写作要求,接着再确定自己的写作思路。
本篇作文是一个命题作文,要求学生以“我和诗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350字左右的作文。要做到语句通顺有条理,表达出真情实感。
写作构思: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点题。
正文:选择一两个自己和诗歌的故事,详细说出故事的开始、发展与结果。写作时合理安排材料,注意详略得当。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