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选择题
1.(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末)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2.(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统考期末)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实现国家富强
C.稳定社会秩序 D.践行中国梦
3.(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4.(2022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图①②处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①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B.①邓小平理论 ②毛泽东思想
C.①邓小平理论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①马克思主义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期末)最适合图中第三单元的标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2022春·福建泉州·八年级校考期末)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清晰看到
A.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历程 B.中国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D.现代外交方针的调整
7.(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末)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学习内容制作的。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其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对内改革不断深化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
8.(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表格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
农村脱贫人口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际增长 与全国居民相比的增速
551万 12588元 5.6% 3.5%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9.(2022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邮票发行于2015年。图中所示价值观念推动了我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形成对外开放格局 D.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10.(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是
A.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树立“四个意识” B.“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布局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实现“中国梦”战略布局
11.(2022春·福建南平·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该目标是( )
A.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B.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社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2022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就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了中国梦要实现的内容与途径,以下不属于中国梦内容的是( )
A.要实现国家富强 B.实现称霸世界
C.实现人民幸福 D.实现民族振兴
13.(2022春·福建南平·八年级统考期末)习近平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据此可知,实现中国梦必须( )
A.全面从严治党 B.不断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不断为人民造福
二、综合题
14.(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2年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87年 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指出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历史事件。
(2)根据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5.(2022春·福建泉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回首百年史,谱写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材料一
历史事件 领导人物及阶级派别 结局
① 李鸿章、曾国藩等统治阶级的开明派别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戊戌变法 ②等资产阶级改良派 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辛亥革命 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 ③
【霹雳一声暴动】材料二一杆大旗迎风扬,镰刀斧头闪金光。跟着领袖毛委员,浩浩荡荡上井冈。工友农友团 结一条心,根据地建立在农村,嘿,在农村。嘿,革命永远向前进,向前进。
——湖南民歌
【而今迈步从头越】
材料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 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
——刘伯承《回顾长征》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 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70年代,在人们的急切期待下,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实现了历 史性的转折。
——摘编旬《学习强国》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的表格补充完整。后来的哪一历史事件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
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新道路?
(3)材料三的“会议"是在哪里召开的?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该会议后我军“获得了新的 生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会议如何“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今朝”的中国 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改变中国的面貌。
16.(2022春·福建泉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至1984年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推广,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初步确立了农民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保障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1984年,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增强企业活力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让企业有自主定价权,让市场供求调节价格……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
——摘编自《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验与启示》等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并简述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过程。
(2)据材料二指出1992—2015年GDP变化情况。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主要原因。
17.(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1)歌词中的“当家做主站起来”是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改革开放富起来”与哪一次重要会议有关?
(2)为了“改革开放富起来”我国分别在农村和城市怎样的改革?
(3)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坚持走什么道路?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A
【详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3.C
【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可知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适应了新的时代需要和中国国情的变化,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特点,故选C;ABD反映的是毛泽东思想内容,排除。
4.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①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②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不是中共十五大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根据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录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都是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时期,D符合题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排除;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B排除;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排除。故选择D。
6.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属于中国共历史上革命与建设理论的创新,C项正确;ABD项的内容都与题干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不断深化,因此B项正确;“对内改革不断深化、扩大开放融入世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8.A
【详解】依据题干表格可知,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农村脱贫人口、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显著增长,与表格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确保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A正确;全面深化改革是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表格内容没有直接对应关系,B排除;全面依法治国是指加强法制建设,与表格内容没有直接对应关系,C排除;全面从严治党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表格内容没有直接对应关系,D排除。故选A。
9.B
【详解】依据题干图中“中国梦”,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项正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实现民族区域自治,都是在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之前,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C项正确;“四个意识”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均与题干“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项正确;通过1953年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革命,排除A项;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排除B项;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国梦内容的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称霸世界不是中国梦的内容,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13.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可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据此可知,实现中国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D项正确;全面从严治党体现在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不断深化改革体现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脱贫攻坚无关,排除B项;全面依法治国指的是加强法治建设,与脱贫攻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观点:科学理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在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结论: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其他观点:1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的重要保障。
……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历史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2)根据“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可知科学理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等信息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15.(1)①洋务运动;②康有为、梁启超;③因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而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遵义。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4)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
(5)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有杰出了领导人;有正确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李鸿章、曾国藩等统治阶级的开明派别领导了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了戊戌变法;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因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而失败。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跟着领袖毛委员,浩浩荡荡上井冈”可知,反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根据所学可知,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可知,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根据所学可知,这是因为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在人们的急切期待下,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可知,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它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伟大的转变。根据所学可知,成就有,新中国成立站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富起来;十八在以来强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
(5)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这是因为,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有杰出了领导人;有正确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16.(1)形式: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特点:迅速增长。原因: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解析】(1)
根据材料“至1984年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推广”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初步确立了农民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概括可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过程是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
根据材料二图片数据可知,1992—2015年CDP呈现不断增长;根据材料一“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17.(1)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1)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
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即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主要是对国企进行改革,核心是搞活企业活力。
(3)
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