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下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检测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检测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6 19:4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四单元第四章检测题
一、单选题
1.(2017七下·巨野期中)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图,请根据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判断甲、乙、丙三条血管各属于(  )
A.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 B.小静脉、小动脉、毛细血管
C.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D.小静脉、毛细血管、小动脉
2.(2021七下·西城期末)2020 年5月,我国登山队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定了珠峰的最新高度。为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登山队员们事先进行高原训练,使血液运氧能力提高。训练后血液中增多的成分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3.(2022七下·成都期末) 在显微镜下观察活小鱼尾鳍毛细血管时,最好的方法是寻找(  )
A.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
B.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
C.有搏动的微小血管
D.红细胞成单行通过,血流缓慢的血管
4.(2018七下·大庆期末)平时看到的手背上的一条条的青筋是 (  )
A.毛细血管 B.静脉 C.动脉 D.神经
5.(2017七下·宁都期中)当我们身体受伤,有时会出现伤口发炎化脓,是因为伤口周围聚集大量的(  )
A.红细胞运输氧 B.血浆运输氧量和废物
C.血小板加速凝血 D.白细胞吞噬病菌
6.(2017七下·东莞期中)哪种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以上都可以
7.(2021七下·龙岗期末)如图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示意图,其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A.① B.② C.③ D.都不是
8.(2021七下·普宁期末)输液时,医生扎入的血管是(  )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心室
9.(2017·上杭模拟)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
A.管壁较薄,弹性小
B.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C.管内血液由心脏流向手指
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10.(2017七下·东莞期中)经常被用来作亲子鉴定的是(  )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浆
11.(2021·泰安)下图是人体某些部位的微观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血管2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血管1中流的是静脉血
B.3是小肠内表面的皱襞,皱襞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C.4内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能透过4和5的内壁进人5中形成原尿
D.若7是小腿处组织细胞,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经过6流回到左心房
12.三种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血小板
13.(2017七下·长丰期中)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
A.血浆里有血细胞,血清里没有血细胞
B.血浆里有血红蛋白,血清没有血红蛋白
C.血浆里有纤维蛋白原,血清没有纤维蛋白原
D.血浆里没有纤维蛋白原,血清里有纤维蛋白原
14.(2020七下·顺德期末)有关人体静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
B.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速度较慢
C.有些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在输血或输液时,针通常刺入的是静脉
15.(2016八上·宿迁月考)患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多吃(  )
A.含钙丰富的食物 B.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C.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D.含脂肪丰富的食物
16.(2017八下·威海期中)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  )
①数量多、分布广;
②管腔大、弹性小;
③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管内血流速度快;
⑤管内血流速度极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
17.(2019七下·江城期末)如图所示,箭头表示正常的血流方向,则能正确表示静脉的较粗血管是(  )
A. B.
C. D.
18.(2017七下·宝坻期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  )
A.二氧化碳浓度 B.氧的浓度
C.血红蛋白含量 D.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
19.(2021·北京)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流动的管道。以下关于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管壁弹性大,血液流速快 B.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毛细血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D.肺动脉中的血液含氧丰富
20.(2022·陕西)人体的下列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
A.主动脉 B.入球小动脉 C.肺动脉 D.肺静脉
二、读图理解题
21.(2017七下·昌平期末)为制定中国中青年男性红细胞压积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科研人员收集了中国不同海拔高度的34383例健康中青年男性红细胞压积,绘制如下关系图。
(1)血液由   和   组成。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占血液的比例,能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
(2)本研究使用的方法属于生物学研究方法中的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字母回答),图中每一个“+”代表   的红细胞压积,图中的A线反映人群红细胞压积的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文献法
(3)昌平平原地区的海拔高度为30~100 m,据图推测,昌平中青年男性红细胞压积的正常值约为   。
(4)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承担该功能是因为红细胞中含   。高海拔地区中青年男性的红细胞压积相对较高,适应该地区   的特点。
2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患心血管疾病也比以前增多了。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的寿命,掌握心血管健康活动的常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心脏在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够不停地跳动而不疲倦,其原因之一在于它的活动具有节律性。如图是心脏每跳动一次,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收缩时间的情况:
(1)从图分析得出,心脏的舒张时间比收缩时间   (填“长”或“短”),所以,构成心脏的肌肉能得到充分休息,不觉得疲倦。
(2)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观察心脏结构简图,当心房收缩时,血液穿过   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心室的血液从   (填“动脉”或“静脉”)血管泵出,流向全身各处;然后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血液经由   (填“动脉”或“静脉”)流入心房。
(3)在体循环中,血液最后汇集到   (填“上下腔静脉”或“肺静脉”),流回心脏的   完成一次体循环。
三、实验探究题
23.(2019七下·江门期中)取5毫升新鲜血液,立即注入盛有5%柠檬酸钠溶液的量筒中,轻轻振荡量筒,静置数小时后,出现如图所示现象,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图中所示现象回答:
(1)量筒中出现了   现象。
(2)量筒中1、2、3三层的物质依次是   、   、   ,2、3层的细胞总称为   。
(3)量筒里放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里面的血液流动比较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里面血液流动比较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从图中血液流动方向看出甲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是静脉;乙血管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动脉;丙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因此是毛细血管.
故选:B
【分析】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2.【答案】A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小板主要作用是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而血浆运输养料。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训练后血液中增多的成分是红细胞,增加运输氧气的能力。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红细胞 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5.0×1012个/升
女子平均值:4.2×1012个/升 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0×109-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1011-3×1011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3.【答案】D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所以, 在显微镜下观察活小鱼尾鳍毛细血管时,最好的方法是寻找:红细胞成单行通过,血流缓慢的血管。
故答案为:D。
【分析】 小鱼尾鳍内血管类型模式图:
4.【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动脉血管大多分布于身体较深的部位,管比较厚,弹性较大;静脉血管有的位置较深,大都分布于较浅的部位,位于皮肤下面,所以在体表透过皮肤可以看到发青的静脉,所以平时我们看到的手背上的一条条的青筋,是静脉血管。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动脉和静脉的分布情况,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5.【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血液中的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白细胞吞噬病菌后自己也会死亡,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从伤口流出,形成脓液.
故选:D
【分析】脓液是机体组织炎症过程中形成的浓稠或稀薄的混和物,炎症过程中细胞、组织在细菌和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一种)释放的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液化坏死,加上血管的液体渗出,形成灰黄色或黄白色的浓稠状液体.脓液中除含有死亡的白细胞外,还含有大量的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和少量组织液.
6.【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静脉与动脉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快,管壁厚,不适宜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因此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毛细血管处。
故答案为:C
【分析】血管的类型与功能:
7.【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①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③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②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故答案为:B。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8.【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 动脉血管压力太大,输液后不容易止血,A不符合题意。
B.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一边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不适合输液,B不符合题意。
C. 静脉血管一边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在医院输液或抽血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C符合题意。
D. 心室是心脏的一个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①抽血、献血、输血、打点滴都是扎静脉,
②“把脉”“切脉”指动脉,
③四肢的“青筋”是静脉,
④肌肉注射是注入毛细血管
9.【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分布、功能如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管内压力大;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管内压力较小;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为毛细血管.故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而不是由管内血液由心脏流向手指.
故选:C
【分析】根据血管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
10.【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亲戚鉴定的是比较亲代与子代的遗传物质的相似度,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都没有细胞核,白细胞具有细胞核,因此常用于亲子鉴定。
故答案为:C
【分析】】亲子鉴定通常用DNA鉴定,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白细胞有细胞核.
11.【答案】C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图中,血管2是缠绕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此处时,氧气有肺泡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可见A说法错误。
B、3是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周围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B说法错误。
C、4是肾小球,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血液流经此处时,除了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C说法正确。
D、若7是是小腿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处每时每刻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血液流经此处时,发生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随着血液最终经下肢静脉汇集到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路径,尿液的形成过程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需要熟记:血红蛋白有一个特性,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与氧气分离,所以血液流经肺泡时,氧气雨血红蛋白结合;液体在滤过过程中,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在重吸收作用过程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成为尿液而被排出体外。
12.【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所以没有细胞核的有红细胞和血小板。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三种血细胞的特点:红细胞最多无核,白细胞最少有核,血小板最小无核。
13.【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出现分层现象后,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叫做血浆;血液凝固后在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叫做血清;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里不含纤维蛋白原.
故选:C
【分析】(1)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血液分层后,上层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2)离体的血液之所以会发生凝固,是因为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缘故;当血液离体后,血小板破裂释放一些物质使血浆中溶解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了不溶解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红细胞网罗在内而形成血块.
14.【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是静脉,A符合题意。
B.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四肢的静脉中,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C不符合题意。
D.静脉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止血比较容易,所以在输血或输液时,针通常刺入的是静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15.【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解析】【解答】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而血红蛋白就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贫血的病人可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红细胞 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5.0×1012个/升女子平均值:4.2×1012个/升 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0×109-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1011-3×1011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16.【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解: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因此是①③⑤
故选B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17.【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有瓣膜的血管只有静脉才有,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会心脏,故血液流动是从分支流向主干、其次血液流动的方向应该与瓣膜的开口方向应一致,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较粗的静脉内有静瓣膜。
18.【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因此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
故选:B
【分析】氧气之所以能够随血液循环在人体内运输,是因为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既能与氧气结合,又能与氧气分离.
19.【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A不符合题意。
B.在我们人的四肢的静脉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肺动脉内流动含氧较低的静脉血。当血液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肺静脉里面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20.【答案】C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1.动脉血含氧丰富,因而颜色鲜红;而静脉血含氧量少,颜色变得暗红。在人体的血管中,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经过肺里的气体交换后,含氧量增加,颜色变得鲜红,成为动脉血流入肺静脉;在体循环中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经过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后,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流入体静脉。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其他小分子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被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剩下的物质通过出球小动脉流出。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程,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红细胞运输的氧并没有减少,故血液仍然是动脉血。因此,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均是动脉血。
因此主动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里流动是动脉血;而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外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1.【答案】(1)血浆;血细胞
(2)C;一个调查样本;变化规律
(3)45%
(4)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氧气稀薄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调查法
【解析】【解答】解:(1)血液分层后: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因此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海拔高度越高,红细胞压积参考值越大,但分布的人数却越少,其中图中每一个“+”代表一个调查样本的红细胞压积,图中的A线反映人群红细胞压积的变化规律.
(3)解读中国中青年男性红细胞压积与海拔高度坐标图,可以看出,当海拔高度为2000米的时候,红细胞压积大约为50%,昌平平原地区的海拔高度为30~100 m,读图解可知昌平中青年男性红细胞压积的正常值约为45%.
(4)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所以其作用是运输氧气.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慢慢的人体为了适应缺氧的环境,会慢慢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等增加到需要的量之后,又会趋于稳定.这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故答案为:(1)血浆;血细胞
(2)C;一个调查样本;变化规律
(3)45%
(4)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氧气稀薄
【分析】(1)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下表为血细胞的类型及其功能.
(2)海拔越高,空气中氧含量越好,人体中的就需要更多的红细胞运输氧气,所以人体在海拔高的地方,红细胞含量增高。
22.【答案】(1)长
(2)瓣膜(房室瓣);动脉;静脉
(3)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生活方式病;心血管疾病
【解析】【解答】(1)图中黑色格子表示心脏收缩期,白色格子表示心脏舒张期,从图中可以看出,黑色格子较少,因此收缩期较短、舒张期较长;
故填:长;
(2)心房收缩时,血液会通过房室瓣进入心室,当心室收缩时,血液会通过动脉瓣进入动脉,当血液流出心室后,心房心室均收缩,血液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循环后再进入心房;
故填:房室瓣;动脉;静脉;
(3)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故填: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分析】(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3.【答案】(1)分层
(2)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血细胞
(3)防血液凝固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1)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会阻止血液的凝固,经过震荡或者离心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图中1是血浆,2是白细胞和血小板,3是红细胞。(2)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会阻止血液的凝固,经过震荡或者离心后会出现分层现象。血细胞包括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图中1是血浆,2是白细胞和血小板,3是红细胞,2、3层的细胞总称为血细胞。(3)量筒里放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分析】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会阻止血液的凝固,-经过震荡或者离心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图中1是血浆,2是白细胞和血小板,3是红细胞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