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重点课文教学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重点课文教学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6 10:3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21课 古代诗五首
望 岳
杜 甫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THE HEADLINE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分享一张图片,同学们请看图片上有什么?大家知道这图片上的景色是哪里的吗?
没错,伍元纸币背面的这个景色正是泰山的景色。泰山自古以来就有“五岳独尊”的美誉。
今天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看看杜甫游览泰山后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一起简单了解一下泰山。
THE HEADLINE
链接泰山
PART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 。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 ,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
泰山相伴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历史,集国家兴盛、民族存亡的象征于一身,承载着丰厚的地理历史文化内涵 ,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自秦始皇起至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山体上既有寺庙、宫、观等古建筑群29处,古遗址128处,有大小碑碣、摩崖石刻2000余处。其景巍峨雄奇、幽奥俊秀,有石坞松涛、云海玉盘等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观。其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地质奇观和谐融为一体,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美学和科学价值 。
THE HEADLINE
链接五岳
PART
五 岳
东岳泰山(山东省泰安市)
南岳衡山(湖南省衡阳市)
中岳嵩山(河南省登封市)
西岳华山(陕西省华阴市)
北岳恒山(山西省大同市)
THE HEADLINE
01 链接作者
PART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唐肃宗时,官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工部”。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故称“杜草堂”。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故其诗被称为“诗史”。
THE HEADLINE
01 链接作者
PART
主要成就
他被誉为“诗圣”。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是古代诗歌的顶峰,对后世影响长远。存诗1500多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
THE HEADLINE
01 链接作者
PART
主要作品
《谴怀》《昔游》《卜居》《堂成》《蜀相》《为农》《有客》《狂夫》《舍》《江村》《野老》《遣兴》《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草堂即事》《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春日江村五首》《春水生二绝》《绝句六首》《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兖州城楼》《登楼》《月夜》《旅夜书怀》《水槛遣心二首》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
THE HEADLINE
01 链接作者
PART
LOREM IPSUM DOLOR
杜甫生平
家世背景
年少优游
困守长安
战乱流离
蜀中漂泊
舟中长逝
出身于京兆杜氏,北方的大士族。祖父杜审言(初唐诗人)。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生活安定富足。
生活艰苦,仕途失意,观民生疾苦车行》《丽人行》等作品。
四处漂泊,穷困潦倒,疾病缠身,这期间是创作高峰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登高》等作于此时。
南北漫游,看遍河山,裘马轻狂,志向远大。此时期诗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望岳》《登兖州城楼》
历国破家亡,哀民生多艰,创作出《春望》“三吏”“三别”等杰出代表作。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辗转泊舟岳阳楼下,写下了《登岳阳楼》。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THE HEADLINE
02 文章写作背景
PART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诗人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yǎn)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自此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望岳》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这组诗共三首,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也透露出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THE HEADLINE
03 文体知识
PART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提倡的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成熟于唐初。律诗每首八句,每句字数相同,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简称五律、六律和七律。六律较少见。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计四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颔联、颈联都必须是对偶句。
五言律诗,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五言律诗
THE HEADLINE
04 朗读全文,疏通文意
PART
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从句式方面看,五言古诗一般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本诗的句式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①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②读出节奏和韵律。
③读懂古诗大意。
THE HEADLINE
04 朗读全文,疏通文意
PART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énɡ

dài
THE HEADLINE
04 朗读全文,疏通文意
PART

远远地看;
高大的山,本诗特指泰山。
杜甫游历时远远地看到泰山时的景象。

THE HEADLINE
04 朗读全文,疏通文意
PART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诗意: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首联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THE HEADLINE
04 朗读全文,疏通文意
PART
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诗意: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颔联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夸张的说法。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THE HEADLINE
04 朗读全文,疏通文意
PART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诗意:(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
颈联
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THE HEADLINE
04 朗读全文,疏通文意
PART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诗意:(我)定要登上顶峰,看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
尾联
THE HEADLINE
05 写法探究
PART
1.这首诗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泰山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远望
近望
细望
俯望
作者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立体地勾勒出泰山的壮美。
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写出了泰山绵延不断、雄伟壮阔的气势
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写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写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THE HEADLINE
05 写法探究
PART
2.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试具体分析。
一二句写远望所见,写泰山的绵延高大;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
五六句写凝望所见,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震撼力。
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
THE HEADLINE
05 写法探究
PART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却句句是写向岳而望。诗人落笔由远而近,笔下之景从朝到暮,并由望岳想到将来的登岳。
一、二句点出泰山独特的地理特点。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的泰山形象——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五、六句是细望,写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涤荡着诗人的心胸,诗人目不转睛地望着飞鸟入林,流露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一片挚情。
最后两句饱含人生哲理,说明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攀登,才能登高望远,俯视群山。
这样,诗歌便景、情、理融为一体,和谐自然,发人深省。
3.如何理解这首诗情、景、理融于一体的特点?
THE HEADLINE
05 写法探究
PART
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写出了泰山占地面积之广、气势之大。
4.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THE HEADLINE
05 写法探究
PART
直抒胸臆。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字面意思是说诗人要登凌绝顶,俯视众山,实则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传达了“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勇攀绝顶的远大志向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的人生哲理。
5.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THE HEADLINE
05 写法探究
PART
①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②诗人想象自己将来登顶俯视的景象
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雄伟高峻
④富有启发和哲理:可见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以及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联被传诵得最为广泛,你觉得尾联被广为传诵的原因有哪些?
THE HEADLINE
05 写法探究
PART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能够体现杜甫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
①诗人直抒胸臆,表达抱负,并充满豪放的想象,没有登上登顶,但是想象着登上峰顶,俯视众山的情景。
②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雄心,以及想要攀登人生高峰的豪迈。
7.你觉得哪些诗句最能展现杜甫意气风发、少年抱负的襟怀。
THE HEADLINE
05 写法探究
PART
8.《望岳》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深刻哲理,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这首诗中蕴含的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THE HEADLINE
05 写法探究
PART
9.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豪情勃发,壮志凌云。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
远大的政治抱负。
THE HEADLINE
06 品味语言
PART
1. “青未了”写出了泰山怎样的气势?
泰山的绵延、高大。
THE HEADLINE
05 写法探究
PART
2.“阴阳割昏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泰山南面阳光灿烂,北面幽暗昏黑,山的两面明暗分明的奇丽画面。
THE HEADLINE
06 品味语言
PART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造物者对泰山情有独钟,突出泰山景色的神奇秀丽。
3.赏析颔联,并分析“钟”、“割”二字之妙。
颔联是近望所见
前句虚写,上句写泰山的秀美。
后句实写,下句写泰山的高大。
是夸张的说法,极言泰山之高,在同一时间,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山北背阴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地突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
“钟”
“割”
THE HEADLINE
06 品味语言
PART
4.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现的画面。
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让人心胸也为之荡漾;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
THE HEADLINE
06 品味语言
PART
这一联写细望之景。由静景转为动景,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赏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THE HEADLINE
06 品味语言
PART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会当”有何妙处?
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会当”是唐朝人的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
“会当”“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
THE HEADLINE
07 写作特色
PART
2.意境深远,形象鲜明。
读这首诗,在领略泰山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诗人那卓然独立的形象。
1.借景抒情,层次清晰。
全诗紧扣“望”字,从诗人的角度远眺、近望泰山的雄浑景象,既宏观概括,又细致入微,最后落笔于诗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抒发了自己登临绝顶的决心和壮志。
THE HEADLINE
08 课文主旨
PART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THE HEADLINE
09 板书设计
PART
望 岳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远望 绵延不绝、树木苍翠
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细望 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俯望 勇攀顶峰,俯视一切
气象雄伟
胸怀博大
抒情
写景
不畏艰险
勇于攀登
THE HEADLINE
10 拓展延伸
PART
1、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2、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3、此身泰山重,勿作鸿毛遗。——苏轼
4、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
5、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谚语
6、德音流千里,功名重泰山。——《后汉书》
7、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书摘
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THE HEADLINE
10 拓展延伸
PART
游泰山【其三】
李白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相同点:展示了更广阔、更深邃、更完美的意境,描绘了一座雄浑壮丽的自然之山,一座奇异可感的神妙之山,令人体悟到这是寄寓着作者人生理想、人格向往的情感之山,心灵之山。都表现了泰山的美丽与神奇。
不同点:
李白的《游泰山》六首以游仙诗的形式抒写了他在泰山顶上与同游、精神飞扬于天地之间的自由与快乐。
《望岳》 这首诗则选择了一个“望”的角度,将泰山壮美的自然景象和象征崇高的人文意义融为了一个整体印象。
THE HEADLINE
11 课后习题
PART
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B
THE HEADLINE
11 课后习题
PART
2.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A
THE HEADLINE
11 课后习题
PART
3.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C
THE HEADLINE
11 课后习题
PART
4.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A
THE HEADLINE
11 课后习题
PART
5.杜甫《望岳》一诗中,“ , ”化用孔子名言,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6.《望岳》中诗人运用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 。”7.杜甫在《望岳》中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流露出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的句子是:“ , 。”
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6.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7.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THE HEADLINE
11 课后习题
PART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谢谢观赏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