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验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黄浦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验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6 13: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市黄浦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验
语文试卷
(测试 120 分钟内完成,总分 100 分,试后交答题卷)
友情提示:昨天,你既然经历了艰苦的学习,今天,你必将赢得可喜的收获!
祝你:诚实守信,沉着冷静,细致踏实,自信自强,去迎接胜利!
一、 基础积累(13 分)
1、古诗文默写(8 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_?
(2) 苏 轼 在 《 念 奴 娇 ( 大江东去 ) 》 中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文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温和自谦,让学生不要因为自己的年龄比他们大有所顾忌,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的环境。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吹着暖风,一路酣歌
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5 分)
(5)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 )
(6)寻蒙国恩,除职洗马 ( )
(7)以大杖击二十,垂死 ( )
(8)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 )
(9)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 )
二、阅读(47 分)
(一)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1 分)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那时候,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⑤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功夫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 我们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衣简从,有的辎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3、第 4 段划线的句子描写风雪中除草归来的母亲,请加以赏析(4 分)
4、联系全文,分析第六段的作用(3 分)。
5、有人认为标题改为“雪夜里的母亲”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 分 )
(二)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9 分)
①自古以来,文学的社会价值一直都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价值。纵观整个中西文学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文学的社会价值一直都居于文学价值体系的重要位置,只是不同年代所承担的具体的社会责任有所不同。
②在中国,从先秦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到宋代理学家的“文以载道”观,不仅强调了文学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更是让其肩负起了兴国大业之重任。近代梁启超、鲁迅等人也都强调过文学的社会价值。在西方,以柏拉图谈文学的教育作用始,直至 19 世纪硕果累累、影响广泛的现实主义文学,文学的社会价值在实践和理论中均备受推崇。美国的“废奴文学”即是典型代表,用文学的形式主张废除血腥、残暴的奴隶制,伸张人道主义和自由平等,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开展。
③在当下,新的社会问题、时代主题,又为文学的社会价值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文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精神活动,能够重塑人的价值观念,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文学作品,我们能够形象生动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也能够多层次地把握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维度,这样既能以史为鉴,又能充分认清当前社会基本问题;文学的认识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它并非枯燥地为我们呈现当下的社会面貌,而是通过审美化的语言和艺术化的形象来展现时代风貌;文学能够带给人奋发向上的正能量,人能够将此转化为实践的动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化他人,从而更好地改造大众的精神世界,整个社会精神面貌也将会焕然一新。
④但近年来文学社会价值的地位却有所下降。随着大众传媒业的发展,以电影、电视、网络等新型媒介为载体的娱乐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文学的读者变少了,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有所下降,文学渐趋小众化;文学创作本身在适应商业化、娱乐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忽视社会价值的现象。有些作家陷入盲目虚构和大玩文字游戏的怪圈,他们的文学创作完全脱离了时代和社会;有些作家则一味迎合市场需求,机械地生产出毫无道德内涵,仅是满足感官享受的媚俗作品;还有些作家为了快速适应商业化的运作模式,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文学的社会效益。
⑤文学社会价值的时代意义和尴尬处境都决定了重申的必要性,那么应当 如何重申呢?
⑥其一,要关注时代主题并对其进行提炼和升华。历史是发展的,时代是更替的,当代文学理应直面当下的各种社会问题。但也要避免把文学变为简单的、 机械的“时代传声筒”,或仅仅只是对社会问题进行浅尝辄止式的报告和记录。 恩斯特·布洛赫曾说:“不脱离时代而写作,并不等于按生活本身写作。”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书写的是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的社会面貌,故事中人物所展现出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是具有永恒价值。即便放在当下,它的精神内涵也会继续砥砺人心、鼓舞大众。
⑦其二,积极推动文学的大众化。优秀文学是整个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精神财富,并非只是少数人的独角戏。关注时代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学贴近人民生活,推动了文学的大众化。还要进一步将时代主题融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中去,扩大文学的受众群,让文学走入群众中去,表达人民心声,引起广泛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学教育、鼓舞、引导人的社会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文学的大众化并不是否认个性化。每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呈现方式必然不尽相同,风格的多样化是保持文学世界焕发多彩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⑧其三,始终坚守文学独特的审美品性。关注时代主题和推动文学的大众化并不是让文学走向彻底的世俗化,甚至媚俗化。毕竟文学具有高于生活和不同于其他娱乐活动的审美品格,因此,坚守文学固有的审美品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文学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中迷失方向。文学走向审美层次的情感表达、道德批判、人性净化等意义都能穿越时空界限,拥有永恒的价值,这也是文学社会价值和意义能够永葆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选自《重申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有删改)
6、第⑥段划线词“时代传声筒”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7、第⑦段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8.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文学社会价值的一项是 ( ) (2 分)
A.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思考社会生活内容的重要性。学习时要思考,思考时要不断学习,否则就会迷惘和懈怠。
B.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认为文学作品必须言之有物,要充分关注社会生活,并且反映人民的疾苦。
C.曹雪芹倾尽一生心血创作《红楼梦》,以宝黛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成为不朽的社会画卷。
D.《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当代文学一方面要体现充满正能量的时代主题,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文学手法,通过塑造文学形象来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
B.优秀文学往往是能够体现某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的作品,而且是通过作家个性化创作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劳动成果。
C.文学绝对不能媚俗化,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娱乐活动的审美品格,进入审美层次后,它就会拥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D.文学是作为一种审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尽管它需要突出时代主题,需要作家深入体验社会生活,但审美一直是最基本的价值。
(三)诗歌鉴赏(8 分)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南宋)胡世将
神州沉陆①,问谁是、一范一韩②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③,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 怀贤阁④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神州沉陆:语出《世说新语》,指国土沦丧。 ②一范一韩:指范仲淹和韩琦,北宋时他们曾为巩固西北边防起了重要作用③百二山河:语出《史记·高祖本纪》, 指二人扼守,可敌百人,形容地势险固。 ④拜将台:刘邦拜韩信为
将处。欹,倾斜,歪向一边.怀贤阁:纪念诸葛亮北伐处。
10、“酹江月”按字数分,属于词中的( )。(1 分)
A.小令 B.中调 C.长调
11、对词中文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北望长安”句展现了都城沦陷、山河破碎的场景,语带讥嘲,情感沉痛。
B.“塞马晨嘶”句描绘了西北战场特有的边塞氛围,表现作者壮志难酬的忧愤。
C.“阃外何人”句描绘曾经的辉煌战斗经历,表达再赴沙场杀敌的强烈愿望。
D.“独对中天明月”句以景语结情,以明月证心,展露作者孤独、悲壮、愤激之情。
12、结合作品,赏析本词用典的表达效果。(5 分)
(四)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11 分)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3、解释文中句子的划线词(3 分)
(1)谷不可胜食也 ( )
(2)树之以桑 ( )
(3)勿夺其时 ( )
14、翻译划线句 (6 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分条陈述孟子在文中中劝谏梁惠王要实行仁政而使民加多的基本途径。(2 分)
(五)阅读古文,回答问题(8 分)
抱膝轩记
清 管同
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①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颜,匾额)曰“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②,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③,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注】①僦(jiù)宅:租房。②市廛:商店集中的地方。③喧阗(tián):哄闹声。
1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有水穴城来会 穴:穿过
B.家凡六徙 凡:总共
C.意尚阙然 阙:残缺
D.而会是三水 而:然而
1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B.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C.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D.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18、请找出与划线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2 分)
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
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 .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 .异乎三子者之撰 D 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是一篇书斋记,文中详细叙述了抱膝轩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B.由于租住的老屋破旧,环境恶劣,作者很不满意,于是在屋外另建了抱膝轩。
C.抱膝轩处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但作者却抗声高诵,悠然自得。
D.作者描写抱膝轩以及其中的生活情景,意在表达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志趣。
三、作文(40 分)
痛苦,指身体的疼痛苦楚;也指精神上的折磨疼痛。有人说痛苦是财富,有人说,这话是胡说,痛苦就是痛苦。你如何看待上述对痛苦的看法,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1、(8分)(1)浪遏飞舟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4)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5分)(5)驻扎 住宿(6)任命 授职(7)临近 将近(8)深厚(9)夸耀
3、(4分,手法写出2点即可,2分,不举例倒扣1分,母亲的品质特点1分,我的心情1分)
划线句以雪衬人1,运用肖像描写1“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和“龟裂的手”,描绘了风雪中为了生活不顾严寒,辛苦劳作的母亲,运用动作描写1,用了“轻轻去、靠在,经过、走进”一系列动作写出了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艰辛毫不在意,辛勤劳作、认真对待生活1的性格品质,表达“我”对母亲的心疼和赞美之情1。
4、(3分)。 第6段用书里读过的下雪的场景,衬托积极努力生活的母亲的形象1,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旨作铺垫1,同时也为文章增添文学气息1,使“雪”形象更为丰满。
5、(4分 )(含蓄蕴藉1分,其他1点2分,2点3分)
“雪花”较好,如果选“母亲”封顶2分
“雪夜里的母亲”能直接点出描写对象,赞美母亲在风雪夜里关爱孩子、为了生活冒着风雪勤苦劳作,但以“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这个标题为题,意蕴更丰富,更含蓄蕴藉1分。
文章中的“雪花”用了比喻手法,既是指大自然中飘落的雪花,也是说生活中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
全文以雪夜雪花飞舞来衬托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更突出母亲的形象1。
文章是围绕着雪花,全文写了雪夜里的母亲、书里下雪的场景、北方和南方的雪下的人们,“雪花”标题更契合文章内容1。
文章主旨不仅是赞美“我”的母亲,在风雪夜里关爱孩子、为了生活冒着风雪勤苦劳作;也要赞美雪花下有着不同生活的普通人们,为掌握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方式飘落,认真过着自己的生活。
6、(2分)简单机械报告或记录社会面貌1的文学作品1
7、(3分)第⑦段划线句补充论述1了对“推动文学的大众化”不宜刻板过度,指出作家创作的个性有其必然性,“大众化”也应包容“个性化”1,使文章的论述更加全面严谨1。
8、(2分)A A是学习方法不是社会价值
9.(2分)D D项表述错误,文学的社会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
10.、C(1分)
11.、C(3分)
12、(5分) 作者用“一范一韩人物”“汉家三杰”“拜将台”“怀贤阁”1(举出1例即可)等典故,表达怀想先贤、追慕英雄的情怀/表现了对当今朝廷不知用人的愤慨1;
用“神州陆沉”“百二山河”“空指冲冠发”1(举出1例即可)等典故,写出了作者面对国土沦丧又无力回天的忧愤之情1。
数典并用,使作品意蕴丰富(言近旨远),委婉含蓄而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复杂深沉的爱国之情,也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的空间(写出一个即得分)(3选1)
翻译:我神州大地沦丧,问谁会成为范仲淹、韩琦式的人物来保家卫国。北望中原已失,连函谷关以西的大半土地也抛弃了。在边塞,我清晨骑在嘶呜的马背上出营,晚上伴着胡笳声宿营,所赢得的不过是满头的白发。收复“三秦”,只有汉初三杰再世了。 关中易守难攻,怎奈朝廷远遁万里之外,又不肯发兵。主张和议的人谁还记得边关的耻辱,诸路兵马都几乎被灭。拜将台歪在一边,怀贤阁不见踪影,我怒发冲冠又有何用。拍遍栏杆,只能独自仰望天空中的明月。
13、(3分)(1)尽 (2)种植 (3)耽误/占用
14、(6分) 重视1学校1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1开导1他们,头发斑白1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1在路上走了 (错1点扣1分)
15 、(2分)养民上,从住、衣、食三方面提出发展生产的具体措施,比如不违农时、发展丝织业等1;教民上,发展教育事业,教导百姓孝悌之理,从而“使民加多”1。(发展生产和教育百姓,大意对即可)
16(2分) c(缺:缺憾。)
17、(2分)C
18、(2分)B
19、(2分)B(作者并没有很不满意,用词程度)
【参考译文】 自从明太祖定都江宁,杨吴城濠就被围在了城内,它的水流一天天变小。它在向东流到竹桥的时候,有条河穿过城与它会合,就是古人所说青溪中的一条。它转过弯向南流,到柏川桥,又和钟山的山溪会合。又渐渐向南流,经过大中桥,就看到秦淮河流过东关,与它流到一起,杨吴城濠虽然变得狭小了,可是会合了这三条河,半里长的河道之内,水势仍然显得很大。此外,这个地方向北可以望见鸡笼山,向东北可以望见钟山。它的东岸大致是一些果园和菜圃,里面交错种植着桃树、杏树、韭菜和菘菜这些果蔬,山林和河水相映衬,船只穿梭往来。(令人感到)这里虽然处在城中,几乎和郊外没有区别。
我自从回到江宁,总共搬过六次家。最近一次就在这条河的西岸租房居住。(我租的)老屋有一百多年了,(屋顶常有)尘土渗漏下来。每到夏天,阳光猛烈地照射,阴雨连绵,睡炕被热气蒸着,雨水淋着,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逃避。(可是)我住在这里未曾感到不舒适。唯独它只有四间屋,在奉养母亲、安顿妻子儿女和安排厨房之外,一点都没有安静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感到有点缺憾。嘉庆十五年我从山东回来,才在靠近第二间房后面一间屋大的地方,建成一间小屋,门上匾额题为“抱膝”。(小屋里)积存的书籍堆满了书架,我放了一张床,悠然自得,长啸吟唱,就有了适合自己的环境。可是它所在的地方,前面靠近市场,后面连着内室,左边与邻居家相连;(由于)没有隔墙,凡夫俗子、行人旅客的歌唱声,妇女的呼叫声,孩子的啼哭声,鸡*的鸣叫声,嘈杂喧闹,几乎无时无刻没有。当我神情专注,心意满足的时候,就高声朗诵,家里人常常笑话我声音大吵人。(前面所说的)那三种声音,常常被我的声音盖住。以前诸葛亮隐居在隆中,抱着膝盖吟唱《梁甫》。当时的人们询问他的志向,他只是笑着不说话。我给这个轩命名,怎么敢拿诸葛武侯来自称,也只是(表达)像陶公所说的“容膝易安”的意思罢了。可是我既厌恶又鄙视写文章,又不急于立志追求功名,(只愿)在一间小屋里,读书不停。(如果)有人问我(志向在哪里),我将拿什么来回答呢?抱膝轩建好之后,我在那里住了一年。第二年,我被人延请(外出做事),不常在家,于是抱膝轩就废弃了。可是那一时的兴致,不能忘怀,所以就将它补记下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