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六题 名篇名句默写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六题 名篇名句默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0 09:45:54

文档简介

2018年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六题 名篇名句默写
一、真题演练
1.(2017·新课标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②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   ,   ?”
2.(2017·新课标Ⅱ卷)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   ,   !”
②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   ,   ”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3.(2017·新课标Ⅲ)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二、模拟实训
4.(2017高三上·桂林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中,“   ,   ”两句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成为千古名句。
(2)苏轼《赤壁赋》中“   ,   ,   ”三句,用拟人手法,描写客人箫声的悲伤、幽怨。
5.(2017高三上·韶关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蚯蚓因为运用心力专一,所以即使没有爪牙也可以“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   ,   。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宋军威武雄壮的句子是   ,   。
6.(2017高三上·茂名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手法、意境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汀天际流”相似的两句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吟唱《诗经》章节的句子是:   ,   ,   。
7.(2017高三上·东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中四季的不同景色,“   ”是写春天;“   ”是写夏天;“风霜高洁”是写秋天;“   ”是写冬天。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   ,    ”这一观点与《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异曲同工。
8.(2017高三上·清远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莲”高洁自守,不同流俗赞美的句子是:“   ,   。”
(2)《赤壁赋》一文首段写到苏轼和客人在舟中饮酒吟诗活动的句子有:“   ,   ,   。”
9.(2017高三上·雅安月考)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环境后,用“   ,   ,   。”来描写自己和客人在这清风明月下的惬意行为。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   ,   ”表达了诗人不惧挫折、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10.(2017高三上·新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春望》中“   ,   ”两句,通过对稀疏白发的描写,表现出诗人伤时、忧国、念家的愁思之深。
(2)荀子《劝学》中以车马为喻,来说明君子资质与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   ,   ,   。”
11.(2017高三上·开封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 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2)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古亭怀古》中“   ,   ,   ”三句,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结果一败涂地。
12.(2017·张家口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讲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必须要有老师来解惑,他还从反面论述了从师解惑的重要性:   ,   ,   。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两句,借两个地名巧妙地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13.(2017·安阳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列子“御风而行”“犹有所待也”之后,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指出无所待状态的三句是“   ,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有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14.(2017高三上·潍坊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指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紧接着与之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   ,   。”
(2)杜牧《泊秦淮》中抒发作者对醉生梦死而不以史为鉴的统治者的愤恨之情的句子是:“   ,   。”
15.(2017高三上·宝鸡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开头苏轼以“   ,   ,   ”三句写出主客共饮、兴之所至、信口吟诵的动人画面,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风见雪,造成别开生面的开阔雄奇氛围的诗句是“   ,   ”。
16.(2017高三上·滨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将自己的“陋室”与“   ,   ”相类比,抒发了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能够体现“江山如画”一句具体内容的词句是:   ,   ,   。
17.(2017高三上·凌源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   ,   ”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2)《逍遥游》中追求“逍遥游”境界,神圣的人不求自我,无功利,不立名的语句是“   ,   ,   ”。
18.(2017高三上·南阳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两句,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又饱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感慨。
(2)李白《蜀道难》中是:“   ,   ,   ”几句描写出了剑阁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
19.(2017高三上·长沙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描写了拂晓行船所见,生动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2)荀子在《劝学》一文中,通过先设风雨兴起、蛟龙产生这两个比喻,引出了一个观点:“   ,   ,   。”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人只要努力学习,甚至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
20.(2017高三上·济宁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展现了新旧相映、生机勃勃的景象,透露出作者刘禹锡豁达的襟怀。
(2)苏轼《赤壁赋》中“   ,   ,   。”三句描写了作者与友人在月出之前的江面上饮酒诵诗的情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澹澹”“竦峙”“递”等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评】本题考查情景式默写,要认真分析、判断考查的是哪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在写句子时,要写准个别生僻字等。
2.【答案】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诸子散文与唐代铭文,一散一韵。注意语境提示和不写错字,“匹”“庐”。
【点评】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3.【答案】(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名句名篇的默写一方面要理解原文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字形书写正确,如本题中要注意“善”“焉”“俄”“漠”等字。
【点评】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4.【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沧”“慕”。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故答案为:(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
5.【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蟹”“螯”“鳝”“躁”的写法。
故答案为:(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
6.【答案】(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属”“诵”“窈窕”的写法。
故答案为:(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
7.【答案】(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
(2)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繁阴”的写法。
故答案为:(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
(2)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
8.【答案】(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淤”“濯”“涟”“窈窕”的写法。
故答案为:(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
9.【答案】(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识点】名句
【解析】【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描写自己和客人在这清风明月下的惬意行为”“表达了诗人不惧挫折、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10.【答案】(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知识点】名句
【解析】【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稀疏白发”“以车马为喻”,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搔”“簪”“舆”的写法。
故答案为:(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点评】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现在新课标已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1.【答案】(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知识点】名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句默写。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谋、间、嘉、胥、赢、仓皇、顾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故答案为: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点评】学生平时要多积累名言名句。做题时还要根据语境来填写正确的答案。
12.【答案】(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1)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重点字:惑)(2)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重点字:零丁)
【点评】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师说: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3.【答案】(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辩”“正”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4.【答案】(1)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族、聚、商、隔、犹、庭。
故答案为(1)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2)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5.【答案】(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属、诵、窈窕、卷、即。
故答案为(1)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6.【答案】(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葛”“蜀”。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故答案为(1)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2)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7.【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第二句中“神圣的人不求自我,无功利,不立名”,根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即可。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拂”“至”“功”“圣”等词语。
故答案为(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8.【答案】(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又饱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感慨”,第二句中“剑阁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依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即可。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浊酒”“燕”“勒”“峥嵘”“崔嵬”等。
故答案为(1)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2)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9.【答案】(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生”“残”“积”“焉”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故答案为(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0.【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究之章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题中易错的字“属”,因为是通假字,考生容易加口字旁。
故答案为(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究之章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 / 12018年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六题 名篇名句默写
一、真题演练
1.(2017·新课标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②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   ,   ?”
【答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澹澹”“竦峙”“递”等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评】本题考查情景式默写,要认真分析、判断考查的是哪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在写句子时,要写准个别生僻字等。
2.(2017·新课标Ⅱ卷)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   ,   !”
②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   ,   ”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诸子散文与唐代铭文,一散一韵。注意语境提示和不写错字,“匹”“庐”。
【点评】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3.(2017·新课标Ⅲ)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答案】(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名句名篇的默写一方面要理解原文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字形书写正确,如本题中要注意“善”“焉”“俄”“漠”等字。
【点评】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二、模拟实训
4.(2017高三上·桂林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中,“   ,   ”两句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成为千古名句。
(2)苏轼《赤壁赋》中“   ,   ,   ”三句,用拟人手法,描写客人箫声的悲伤、幽怨。
【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沧”“慕”。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故答案为:(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
5.(2017高三上·韶关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蚯蚓因为运用心力专一,所以即使没有爪牙也可以“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   ,   。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宋军威武雄壮的句子是   ,   。
【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蟹”“螯”“鳝”“躁”的写法。
故答案为:(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
6.(2017高三上·茂名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手法、意境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汀天际流”相似的两句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吟唱《诗经》章节的句子是:   ,   ,   。
【答案】(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属”“诵”“窈窕”的写法。
故答案为:(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
7.(2017高三上·东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中四季的不同景色,“   ”是写春天;“   ”是写夏天;“风霜高洁”是写秋天;“   ”是写冬天。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   ,    ”这一观点与《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异曲同工。
【答案】(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
(2)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繁阴”的写法。
故答案为:(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
(2)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
8.(2017高三上·清远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莲”高洁自守,不同流俗赞美的句子是:“   ,   。”
(2)《赤壁赋》一文首段写到苏轼和客人在舟中饮酒吟诗活动的句子有:“   ,   ,   。”
【答案】(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淤”“濯”“涟”“窈窕”的写法。
故答案为:(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
9.(2017高三上·雅安月考)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环境后,用“   ,   ,   。”来描写自己和客人在这清风明月下的惬意行为。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   ,   ”表达了诗人不惧挫折、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答案】(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识点】名句
【解析】【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描写自己和客人在这清风明月下的惬意行为”“表达了诗人不惧挫折、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10.(2017高三上·新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春望》中“   ,   ”两句,通过对稀疏白发的描写,表现出诗人伤时、忧国、念家的愁思之深。
(2)荀子《劝学》中以车马为喻,来说明君子资质与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   ,   ,   。”
【答案】(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知识点】名句
【解析】【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稀疏白发”“以车马为喻”,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搔”“簪”“舆”的写法。
故答案为:(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点评】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现在新课标已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1.(2017高三上·开封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 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2)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古亭怀古》中“   ,   ,   ”三句,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结果一败涂地。
【答案】(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知识点】名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句默写。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谋、间、嘉、胥、赢、仓皇、顾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故答案为: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点评】学生平时要多积累名言名句。做题时还要根据语境来填写正确的答案。
12.(2017·张家口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讲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必须要有老师来解惑,他还从反面论述了从师解惑的重要性:   ,   ,   。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两句,借两个地名巧妙地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答案】(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1)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重点字:惑)(2)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重点字:零丁)
【点评】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师说: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3.(2017·安阳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列子“御风而行”“犹有所待也”之后,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指出无所待状态的三句是“   ,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有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答案】(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辩”“正”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4.(2017高三上·潍坊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指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紧接着与之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   ,   。”
(2)杜牧《泊秦淮》中抒发作者对醉生梦死而不以史为鉴的统治者的愤恨之情的句子是:“   ,   。”
【答案】(1)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族、聚、商、隔、犹、庭。
故答案为(1)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2)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5.(2017高三上·宝鸡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开头苏轼以“   ,   ,   ”三句写出主客共饮、兴之所至、信口吟诵的动人画面,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风见雪,造成别开生面的开阔雄奇氛围的诗句是“   ,   ”。
【答案】(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属、诵、窈窕、卷、即。
故答案为(1)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6.(2017高三上·滨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将自己的“陋室”与“   ,   ”相类比,抒发了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能够体现“江山如画”一句具体内容的词句是:   ,   ,   。
【答案】(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葛”“蜀”。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故答案为(1)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2)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7.(2017高三上·凌源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   ,   ”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2)《逍遥游》中追求“逍遥游”境界,神圣的人不求自我,无功利,不立名的语句是“   ,   ,   ”。
【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第二句中“神圣的人不求自我,无功利,不立名”,根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即可。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拂”“至”“功”“圣”等词语。
故答案为(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8.(2017高三上·南阳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两句,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又饱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感慨。
(2)李白《蜀道难》中是:“   ,   ,   ”几句描写出了剑阁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
【答案】(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又饱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感慨”,第二句中“剑阁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依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即可。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浊酒”“燕”“勒”“峥嵘”“崔嵬”等。
故答案为(1)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2)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9.(2017高三上·长沙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描写了拂晓行船所见,生动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2)荀子在《劝学》一文中,通过先设风雨兴起、蛟龙产生这两个比喻,引出了一个观点:“   ,   ,   。”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人只要努力学习,甚至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
【答案】(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生”“残”“积”“焉”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故答案为(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0.(2017高三上·济宁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展现了新旧相映、生机勃勃的景象,透露出作者刘禹锡豁达的襟怀。
(2)苏轼《赤壁赋》中“   ,   ,   。”三句描写了作者与友人在月出之前的江面上饮酒诵诗的情景。
【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究之章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题中易错的字“属”,因为是通假字,考生容易加口字旁。
故答案为(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究之章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