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
备课人:王桂英
修改人:严均亮
修改时间:2006.9.1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每组学生演示自己制作的蜗牛爬行的模型(模型制作事先完成),如课本P37的四种情况,讨论完成P37的五个填空。
2、全班集中交流以上结论,归纳引出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问:法则(1)有没有把所有的有理数都包括在内?
指出:正数与0相乘得0,这里规定负数与0相乘也得0。
所以得法则(2)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3、通过举例,理解法则
问题:由法则,如何计算(-5)×(-3)的结果?
(1)师生共同完成:
依据 方法步骤
(-5)×(-3)…………同号两数相乘………看条件
(-5)×(-3)=+( )同号得正……………决定符号
5×3=15…………………把绝对值相乘………计算绝对值
∴(-5)×(-3)=+15
(2)分组类似(1)讨论,归纳:(-7)×4
(3)师生共同完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里数的乘法在法则和方法步骤方面分别有什么联系?
①符号决定以后,有理数的乘法就转化成了小学里数的乘法;
②由①可见,小学里数的乘法是有理数乘法的基础。
板书: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继而教师强调指出:
“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复杂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
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更需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二、运用举例,变式练习(10分)
例1 计算:(1) (-5) ×(-6)
(2) (-1/2) ×1/4
注意解题格式
三、课堂练习(5分)
1.口答:
(1)6×(-9); (2)(-6)×(-9); (3)(-6)×9; (4)(-6)×1;
(5)(-6)×(-1); (6) 6×(-1); (7)(-6)×0; (8)0×(-6);
2.口答:
(1)1×(-5); (2)(-1)×(-5); (3)+(-5);
(4)-(-5); (5)1×a; (6)(-1)×a.
这一组题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的相反数.+(-5)可以看成是1×(-5),-(-5)可以看成是(-1)×(-5).同时教师强调指出,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a未必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0.
3、填空:
(1)1×(-6)=______;(2)1+(-6)=_______;
(3)(-1)×6=________;(4)(-1)+6=______;
(5)(-1)×(-6)=______;(6)(-1)+(-6)=_____;
(9)|-7|×|-3|=_______;(10)(-7)×(-3)=______.
四、、小结(3分)
今天主要学习了有理数乘法法则,大家要牢记,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简单地说:“负负得正”.
五、小测(10分)
1.计算:
(1)(-16)×15; (2)(-9)×(-14); (3)(-36)×(-1);
(4) 13×(-11); (5)(-25)×16; (6)(-10)×(-16).
2.计算:
(1)2.9 ×(-0.4); (2)-30.5×0.2; (3)0.72 ×(-1.25);
(4)100×(-0.001); (5)-4.8×(-1.25); (6)-4.5×(-0.32).
选做3.填空(用“>”或“<”号连接):
(1)如果 a<0,b<0,那么 ab ________0;
(2)如果 a<0,b>0,那么ab _______0;
(3)如果a>0时,那么a ____________2a;
(4)如果a<0时,那么a __________2a.
六、作业(1分)
P57 习题1、2
预习p52—p55有理数的运算律,重点是对照运算律看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