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下学期《音乐鉴赏》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第十九节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自学教材上所提供的资料,对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2、通过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分段主题欣赏及演唱,能够从节奏、旋律、音色、调式方面说出每段主题音乐的特点.
3、完整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嘎这梅林》主题音乐,能够在讨论以及教师提示下总结出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是从调式、结构,旋律、节奏方面分析《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音乐特点 。难点是把握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
预习自测:1、什么是民族乐派
2、什么是交响诗
合作探究:
下面我们就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这首交响诗来逐段地分析.
①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引子一,回答:
——旋律的行进有何特点 用什么乐器奏的 作者用这样的音乐表现手法描绘出捷克什么样的风景
②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引子二,回答:—— 引子二与引子一对比音乐表现有何不同
③欣赏主题一,回答: ——音乐的声部行进有何特点 具有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乐特点
④看谱学唱主题二,再聆听主题二的三次演奏:回答——每一次音乐都发生怎样的变化
⑤欣赏主题三,回答:——与主题一、主题二对比音乐在哪方面更有特色
当堂检测:完整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在欣赏过程中再一次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讨论并说出: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从题材内容、音乐风格方面来论证.
总结提升:欣赏《嘎达梅林》主题音乐,回答:旋律取材哪首民歌,作品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民族乐派的特征 从题材内容、音乐风格方面来论证。
第十一单元第21节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学习目标 :
1、感受、认识印象主义音乐的艺术特征
2、欣赏《大海》的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3、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
重点、难点
1. 重点是欣赏《大海》的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2. 难点是如何感受德彪西作品深厚的美学意境。
预习自测:请收集印象派时期的音乐作品,在课上交流,谈谈你选择这一作品的原因以及对这一作品的理解。(教材p150.第4题,完成在教材上)
合作探究:
1、请说说德彪西是怎样首创印象派音乐的?
(见教材P147 德彪西介绍)
2、在交响素描《大海》问世之初,曾有评论家用“我没听到大海,没有见到大海,没有感觉到大海”来表示不满,但德彪西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向。你对此有何看法?谈谈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交流对音乐的感受体会德彪西音乐的意境之美。)
3、欣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与德彪西的《月光》,并运用音乐三要素(旋律、节奏和色彩)对它们进行比较。
作品名称 作曲家 旋律 节奏 色彩 小结
《月光》 贝多芬 低音区 规整 暗淡 在宁静的月夜里神游
《月光》 德彪西 高音区 不规则 明亮 在映照月光的湖边感叹人生
小结:德彪西开创了新的艺术思想即追求 意境 之美,从而树立了独有的印象主义乐派。
当堂检测:谈谈你对印象主义的理解,并用词语描述出来。(教材P150 第3题)
( 飘渺 象征 音画 意向)
总结提升:教材p147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特征
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是什么?
(印象主义音乐创新使用了模糊的旋律线条,不规则的节奏,和丰富多变的音色。)
第十二单元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
--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第22节 勋伯格
学习目标 :
(一)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及十二音音乐等知识。
(三)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表现主义音乐知识。
难点:对表现主义音乐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预习自测: 1、什么是调性音乐?
2、什么是无调性音乐
3、什么是十二音音乐?
合作探究:
1、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预兆” 、第二首“往事”并思考:
1)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3) 乐曲的速度、力度有何特点?
2、讨论
1)你能找出两首乐曲的音乐主题吗?
2)它们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教师小结:
(1)《预兆》是一首速度很快的乐曲,表明了无调性音乐非常适合于表现恐惧和焦虑一类的情绪。音乐展现了一个处于极度痛苦的幻觉世界。基本主题:上行旋律线条,以各种方式反复出现在作品中。
(2)《往事》具有抒情的风格,表现了一种好像在沉思的情绪。并带有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特点
当堂检测:逆行是乐曲中主题展开和变化的一种手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编排一个音列,并作出这个音列的逆行。
总结提升:1、什么是调性音乐?P156
2、什么是无调性音乐 P156
3、什么是十二音音乐?P156
高一下学期第二十三节《爵士乐》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对比聆听早期爵士乐蓝调与拉格泰姆音乐,比较、感受两种音乐形式的风格特点。
2、欣赏《蓝色狂想曲》片段并思考问题。
3、通过跟随音乐《mack the knife》进行身体律动,体验“摇摆”的特点。
4、通过游戏“节奏接龙”以及欣赏爵士乐队演奏的《加鲁岛》片段,感受到爵士乐“即兴性”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爵士音乐的基本知识,分析爵士乐风格特点。
难点是体验爵士音乐中的节拍强弱规律,以及创编爵士即兴动作表演。
预习自测:1、什么是爵士乐?
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黑人舞蹈音乐。
2、什么是迪克西兰爵士乐?
答:吸取了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成分、由小号领奏的小乐队即兴演奏的爵士乐。
3、什么是自由爵士乐?
答:自由大胆发挥的爵士乐,具有全新的节奏概念。
合作探究:
乐曲《新年好》和爵士版《新年好》的两首乐曲旋律是相同的,但给你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说一说为什么呢?
你们知道第二首乐曲属于什么风格的音乐吗?
(爵士风格)
早期爵士乐是建立在民间蓝调和拉格泰姆的基础上形成的。归纳总结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特点与区别。
(布鲁斯:歌曲演唱,忧郁。
拉格泰姆:钢琴演奏,活泼。)
《蓝色狂想曲》中都有什么演奏乐器?倾听演奏乐器有什么变化?
(使用了单簧管、小号、萨克斯、鼓、钢琴、提琴……
其中小号使用了弱音器。使用了滑音、颤音、爆裂吹奏等夸张、对比强烈的表现方法。)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演奏者们在演奏的同时,身体一直在微微地晃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来做这样一个活动。请两位同学跟随老师弹奏乐曲的强弱拍,进行肢体动作表演。
(由于爵士乐采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改变了严肃音乐的强弱规律,通常情况下,第1、3拍是强拍,2、4拍是弱拍。而在爵士乐中强弱关系正好反了过来:第1、3拍是弱拍,而2、4拍是强拍,。这些效果使得爵士乐具有了非常明显的节奏特征。)
当堂检测:
教材p163.结合欣赏的两段爵士乐,试着练习下面的爵士乐节奏。
爵士乐使用的乐器有哪些?
(萨克管、小号、钢琴、长号、爵士鼓等)
总结提升:
总结爵士乐三大特点:独特的声音、摇摆、即兴性。
第二十四节 高山流水志家国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本节课以欣赏《流水》作为重点内容学习,课上教师提供《流水》音像资料,完整欣赏与重点段落聆听相结合,了解古琴各种演奏法,并对乐曲“起承转合”结构和音乐要素有初步了解。
2、利于课本教材及教参提供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教师提供音、视频学习资料,学生通过观赏古琴的历史、形制、曲谱以及与古琴相关的音乐故事来丰富知识。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古琴曲淡泊、优雅、深邃,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有关古琴的知识,并初步理解和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预习自测:
1、搜集有关古琴、编钟、埙的文字,课堂交流。
古琴: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 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编钟: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 ( http: / / baike. / view / 48367.htm )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 http: / / baike. / view / 493155.htm )。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埙:古代用陶土 ( http: / / baike. / view / 325433.htm )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 ( http: / / baike. / view / 252457.htm ),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2、关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合作探究:
1、古筝和古琴的音色对比
归纳:古筝——音色清晰,弹性、穿透和颗粒状;
古琴——音色深邃,悠远、空灵和细腻感。
欣赏古琴曲《流水》,分析它的音乐要素
节拍 节奏 旋律 情绪 风格 调式 曲式结构 主题
(变化拍子)2/43/4 4/4 自由富于变化密集和疏松相结合 淡泊、优雅、深邃,意境深远。 平静 起伏激越舒缓 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体,结合摹拟性的展开,既有华丽新颖的技巧展示,又保持了朴实沉郁的风格。 F 大调 起,承,转,合。 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也刻画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表现了人们对富于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和赞颂。
古琴的演奏技法
归纳:同音装饰、按音演奏、滚、拂的手法
当堂检测:
请说说《流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呢?还是虚幻、臆想呢?
答: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现作曲家和演奏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现具体的物体,例如高山和流水。
音乐表现的手段是“声”所以凡是描写有声的事物就会比较像。
因此《流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
总结提升:
聆听下列两首中国古代著名乐曲,谈谈听后感。
《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
《十面埋伏》(琵琶独奏)
答:《梅花三弄》用古琴弹出来,别有一番韵味。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 http: / / baike. / view / 323341.htm )》。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这个曲子弹奏的感觉很有大自然的声音,很空灵,如沐天地间,听山林的声音,果真师法自然。
《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雄伟激昂,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名闻古今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手法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振奋不已。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新授课
学习目标:
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听赏、演唱具有“极品”意义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初步掌握相关知识。
难点:合唱曲《阳关三叠》中“三叠”的不同情绪表达的掌握。
预习自测:1、预习唐诗《阳关三叠》内容和诗意
答:是唐代的一首歌曲,是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歌曲,它含蓄地反映了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
2、预习宋词《扬州慢》内容和背景
答:1196年冬至的傍晚,作者路过扬州,眼见此地十几年前曾被金兵骚扰,至今仍是一派凄凉的景象,引起作者心中无限伤感而作此曲。
合作探究:
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
答: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2、何为阳关?何为三叠?
答:回答,教师补充
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古城关东面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约20米,沟中泉水涓涓,甚为甘冽,两岸有汉墓多座。现在古阳关虽已被流沙掩埋了,但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仍能看到阳关的遗迹,其墙基隐约可辨,碎瓦破砖遍地散落。只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了
三叠:在当时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三遍,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
《阳关三叠》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诗词含义?
答: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们心目中是令人神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阳关以西还是贫荒绝域,自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贫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当堂检测:
听赏《扬州慢》,从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方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听赏当代抒情歌曲《我爱你,中国》 ,比较它与《阳关三叠》、《扬州慢》在风格上的不同。
总结提升:学唱歌曲《阳关三叠》,掌握音乐要素中,旋律、节奏、速度及情感体验,课堂中以个人或小组演唱形式,检验学生对作品演唱的把握程度。
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与李叔同》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聆听《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送别》并演唱歌曲《祖国歌》、《送别》,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和风格特点,在听赏和歌唱中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能运用旋律、节奏、音区等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能在讨论、探究中对“学堂乐歌”当时的社会价值以及在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发表自己的看法。
3、重点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进而认识了解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赏析、体验“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并了解其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作用,对歌曲当时的社会价值作一番探究,提升对作品、对人物的分析能力。
难点: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准确把握好演唱情绪。
预习自测: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
答:学堂乐歌一般指清末民初时期学堂所开设的音乐课,也指为学堂唱歌所用而编创的歌曲。1909年清朝学部在《奏请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折》和《学部奏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中规定,中小学堂应设立“乐歌”课,这成为以后通称乐歌的根据。 一、学堂乐歌起源之简况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滥觞,它主要是由中国留日学生发起和推广的。20世纪初,中国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东渡日本,学习新文化知识,以报效祖国。百日维新失败后逃亡到日本的梁启超,在音乐教育方面,对于学校中的唱歌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梁启超在他的《饮冰室诗话》、《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罗马传奇》、《论幼学》等论著里发表了不少有关音乐教育的评论,主要论点有:其一,重视音乐的社会教育作用,认为音乐能申民气、振精神、怡 性情、益教育。其二,积极介绍推荐乐歌作家,主张发展新音乐。其三,力主向欧、美、日诸国学习先进知识、文化。其四,强调发展民族传统。梁启超的宣传鼓动对当时的学堂乐歌活动具有重大的影响。
合作探究:
1《体操——兵操》和《同桌的你》两个唱段风格上有何异同?(初步重点找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
2、更喜欢哪首歌曲?为什么?
3、名词解释:学堂乐歌?
4、学堂乐歌其内容上都涉及到哪些方面?
5、结合历史知识,请思考且回答学堂乐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当堂检测:
1、聆听歌曲《体操——兵操》,思考且回答如下问题:
1)结合谱例(展示教材配套课件谱例),思考这首最早创作的学堂乐歌有什么特点?(从音乐要素入手如旋律、节奏、音域等)
2)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思想?
2、对比欣赏《体操——兵操》和《黄河》 两首歌曲在音域和节奏上有何异同?这种不同有何艺术效果?
结合谱例欣赏《祖国歌1》和《祖国歌2》,(展示课件谱例),对比这两首曲子记谱上有何不同?音乐效果上有何差别?(重点体会2/4拍同4/4拍之异同)
总结提升:除了沈心工、李叔同外,你好能从有关资料中找到学堂乐歌的其他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吗?
答:曾志忞(1879-1929)号泽民,上海人。其父曾铸,1905年任上海总商会会长。1901年曾偕夫人曹汝锦赴日留学。次年参加沈心工发起组织的“音乐讲习会”,1903年于东京编印出版的《江苏》杂志上,连续发表《乐理大意》和《唱歌及教授法》。其中以五线谱和简谱对照刊印了《练兵》、《游春》等6首歌曲,这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公开发展的学堂歌曲,也是现能见到的中国人正式使用简谱的最早记录。
高一下学期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新授课
学习目标:
(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重点、难点:
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预习自测:
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答:萧友梅先生是中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61891.htm )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 ( http: / / baike. / view / 987435.htm )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为中国音乐 ( http: / / baike. / view / 35402.htm )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萧友梅在音乐创作和音乐学方面也有显著成绩,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 ( http: / / baike. / view / 22202.htm )》(1916,为中国第一部重奏作品),钢琴 ( http: / / baike. / view / 9325.htm )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等100多首声乐作品,音乐学著作主要有《和声学》、《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 二十世纪中国的音乐教育,萧友梅是最有贡献的人之一;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 ( http: / / baike. / view / 4141.htm )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61891.htm )30年代重要作曲家 ( http: / / baike. / view / 56296.htm ),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 ( http: / / baike. / view / 627046.htm ),热心音乐教育事业 ( http: / / baike. / view / 295108.htm ),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 ( http: / / baike. / view / 987435.htm )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 http: / / baike. / view / 1052433.htm )。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答: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 ( http: / / baike. / view / 9564.htm )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 ( http: / / baike. / view / 300006.htm )与赛先生 ( http: / / baike. / view / 299990.htm )),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 ( http: / / baike. / view / 949513.htm ),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合作探究:
一、《问》的赏析
1、聆听作品演唱录音,演唱者在试图表现什么,作曲者的意图如何?请你通过聆听去揣摩。
2、在阐释中发掘作者“为何问?问什么 怎么问 ”。同时,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前后音乐旋律线条、节奏的变化。共同去试图发掘作曲家的内心境界,从而深刻感受作品,表现作品――发自内心的演唱和深刻体味。
二、《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赏析
1、分析作品表现内容,音乐特点。注意三个发现:发现内容层次的变化,发现情绪的变化,发现声部的变化。
4、欣赏 《渔阳鼙鼓动地来》视频及CD两个版本,你的体会有何变化
5、在作品的发掘中,有关白居易的《长恨歌》及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你了解哪些,还希望了解哪些。你认为了解这些对理解欣赏《渔阳鼙鼓动地来》有何帮助。
6、在作品的发掘中,提问你了解哪些有关黄自的生平及作品。你对他的作品有何评价?资料中是怎样评价其在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地位的?你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听下面三首作品,并谈谈感受
《玫瑰三愿》:词作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玫瑰的不幸和愿望。经著名作曲家黄自谱成乐曲后,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乐曲以赞美和感叹的音调,曲折地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国破家亡的忧愤之情。《玫瑰三愿》是非常著名的,很多声乐艺术家都对其进行过诠释。它篇幅很小,于典雅、抒情中表露了“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的感伤之情与善良愿望。这首歌是两段体结构,前段像温柔的吐露,后段则带有急切的热情,当旋律通过模进和重复发展将情绪向顶点后,旋律跌入低音区,最后的歌声“好教我留住芳华”显得十分恳切、诚挚。
《花非花》:《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山在虚无缥渺间》:这段音乐很写得很甜美,这部分是《长恨歌》第八段,《长恨歌》本身取材于白居易的同名长诗,但并没有用白居易的诗,只是用了他的诗名。这是《长恨歌》里面的第八段,写的是杨贵妃在她死了以后进入蓬莱仙境的感觉,可能是想到了仙女吧,所以这一段合唱很美。
总结提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萧友梅、黄自的地位在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地位,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答:萧友梅先生是中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61891.htm )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 ( http: / / baike. / view / 987435.htm )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为中国音乐 ( http: / / baike. / view / 35402.htm )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 ( http: / / baike. / view / 987435.htm )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 http: / / baike. / view / 1052433.htm )。
高一下学期第二十八节《聂耳》 新授课
学习目标:
(一)聆听《金蛇狂舞》,学唱《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知道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聂耳音乐创作的艺术性与革命性。
(三)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
重点、难点:
(一) 重点:
1、学习演唱《毕业歌》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时代精神。
2、通过欣赏《金蛇狂舞》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曲的艺术魅力。
(二) 难点: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旋律写作方法。
预习自测:
聂耳简单生平及简单的歌曲创作背景
答: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 ( http: / / baike. / view / 7242.htm )玉溪 ( http: / / baike. / view / 4318.htm )人。中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61891.htm )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 ( http: / / baike. / view / 3917225.htm )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 ( http: / / baike. / view / 247926.htm )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http: / / baike. / view / 9277.htm )《义勇军进行曲 ( http: / / baike. / view / 15584.htm )》的作曲者。另外由赵丹 ( http: / / baike. / view / 42035.htm )主演的影片《聂耳》在1959年上映后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部电影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传记片。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这短短的两年,却创作出《大路歌》、《码头工人歌 ( http: / / baike. / view / 292368.htm )》、《开路先锋》、《新的女性》、《毕业歌》、《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等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除了他个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他深入社会生活的最底层。他在1933年6月3日的日记中总结说:“音乐与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它是代替大众在呐喊,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新的内容和演奏,并要求作曲家的新态度。”
《国歌》
答: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这首歌作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金蛇狂舞》
答:民族管弦乐曲,取材于民间器乐曲《倒八板》,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金蛇狂舞》,并且亲自指挥灌制成唱片。
合作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大调式还是小调式?是什么情绪?
答: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三十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这首歌作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由于歌曲的创作背景就决定了它的调性为大调式,高亢、激昂、明亮。
2、民族器乐合奏曲《金蛇狂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它由聂耳根据民间传统乐曲《倒八板》(又名((老六板》)整理改编而成,这首乐曲与原曲《老六板》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将原曲的尾部加以发展,并作为新曲的开始;其次是将旋律中的而用fa代替,这样的变动就为音乐带来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乐曲保留原曲喜庆欢快的基调,而且把热烈奔放的气氛进一步地充分发挥
3、《金蛇狂舞》是民族器乐合奏曲,表现了什么?
答:表现了在我国传统民间节日中人们舞动巨龙、锣鼓喧天的欢乐场景。
4、聂耳将其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什么?
答:放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5、乐曲表达什么了什么?是怎么表现的?
答:乐曲短小精悍、欢快流畅。演奏形式生动活泼,铿锵有力的锣鼓,有时作间奏、有时与丝竹乐队对奏、有时与曲调同时奏鸣,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6、引子的旋律是什么情绪? 主题旋律的旋律是什么情绪?
答:昂扬、奔放的引子。接着,由鼓、钹奏出激越的音响作为过渡,引出明快、流畅的主题乐句。主题旋律具有强烈的内在推动力,赋予乐曲热情、兴奋、欢乐的色彩。
7、乐曲怎么运用音乐要素要表现欢乐的气氛的?
答:第2段上、下旬对答呼应,并将对答的双方处理成领与合、吹与弹、锣与鼓、强与弱等对比关系,情绪逐层高涨,达到了全曲的高潮,巧妙地描绘出民间喜庆时人们舞动巨龙、锣鼓喧天的欢乐场景。
当堂检测:
1、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分析歌曲中各个音乐要素及其起到的作用
答:歌曲的结构严谨,是一段体形式.歌曲的旋律线条起伏,大多为上行的旋律线,使音乐情绪向上发展,节奏铿锵有力,采用明朗宽广的大调和四二拍子形式写成,具有鲜明的进行曲的风格和特点, 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音乐语言生动新颖,词曲结合紧密牢固,歌曲前奏就是“1,3,5”一个分解大三和弦构成的旋律,体现了大调式的特点。
旋律开始进行是纯四度上行跳进, 弱起的节奏,给人以紧迫感,纯四度旋律音程上行时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和号召性,有不断向前推动的力量。这和《国际歌》的开始处是相同的,向人民发出了战斗的号角。
歌曲中间连续出现的三个“起来”51,13,35它们均起于弱拍,而且是后半拍,在旋律进行的音势上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强烈,一浪高一浪的向前进行,直把歌曲推向高潮。它不仅旋律与歌词结合紧密,而且音乐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也非常突出,产生了巨大的号召性和战斗性.
歌曲的结尾“前进”反复了三次落在一个“进”字上,是纯四度下行跳进的连续使用, 纯四度旋律音程下行时则具有沉着、肯定的特点,最后结束在一个四分音符"1"上.词曲结合得紧密,音乐语言生动新颖,结束短促有力,干净利落,给人一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觉,坚定了人民必胜的信念。
旋律多采用短句短音,这使歌曲坚强有力而富有战斗性。而节奏上三连音和休止符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三连音在全曲出现了五次之多.在前奏中就出现了三次,那是战斗的号角已吹响。
休止符和十几个重音记号的使用恰当、自然,大大加强了歌曲的坚强、勇敢的战斗情绪。特别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中的休止符的使用更有它特殊的效果和含义,在这一句的“到了”之后, 作者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此时无声胜有声,造成一种特有的紧迫感,在休止后更突出了“最危险的时候”,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使人们清楚的意识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总之, 国歌的这些音乐要素使这首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何时何地,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这首歌不愧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
总结提升:
关于民族管弦乐:
民族合奏曲又称民族管弦乐,是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
民族管弦乐队的乐器基本上由民族乐器组成,分为吹管乐器组、拉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
吹管乐器组的乐器有笛子、吱呐等;拉弦乐器组乐器有二胡、革胡等;弹拨乐器组乐器有琵琶、柳琴等;打击乐器组乐器有木鱼、锣鼓等,每个乐器组都具备完整的乐器配置,根据音域分为高音声部、中音声部和低音声部。
民族管弦乐队乐手一般在30人以上,大型乐队甚至超过百人,乐队规模可以根据乐曲需要,自由配置。
民族管弦乐队的音色丰富多彩、音响层次分明,既可以演奏简单重奏效果的传统丝竹乐风格的乐曲,又可以将现代创作的乐曲中各种不同的风格特色完美地展现,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高一下学期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 新授课
学习目标:
(一)聆听《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和第七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中,理解《黄河大合唱》的内在情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对比感受《黄水谣》、《保卫黄河》的音乐情绪。
难点:《保卫黄河》情绪及声音力度的把握和衬词的演唱。
预习自测:
关于《黄河大合唱》
关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答: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犯华北,国民党政府声言“先安内,后攘外”,继续采取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救亡运动。随着救亡运动的发展,群众的爱国歌唱活动逐渐展开。1934年下半年,聂耳创作了《毕业歌》、《前进歌》、《自卫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通过电影和戏剧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左翼音乐运动 ( http: / / baike. / view / 464237.htm )的参加者,在思想上、组织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左翼文学、戏剧、电影工作相配合,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音乐活动:
1)为左翼影剧和群众救亡歌咏活动20创作歌曲传播革命音乐和开展救亡歌咏活动3)团结音乐界爱国民主力量和扩大进步音乐阵线
合作探究:
抗日战争时期的优秀歌曲?
答:(《解放区的天》、《东方红》、《二月里来》)
欣赏歌曲《黄水谣》回答:
歌曲是三段体即:A B Aˊ它前后所表现的情绪有变化吗?
A:旋律抒情、明朗,(人民对过去黄河两岸美好、和平、宁静生活)
B:悲愤的音调,缓慢的速度(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Aˊ:是A段的再现,凄凉(黄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
欣赏《保卫黄河》.回答问题:
(1)老师想知道现在同学们心里的感受?两首歌曲听的效果一样么 结合音乐要素谈一下。
答:两首歌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激昂、兴奋。战斗的情绪
(2)歌曲在演唱中运用了哪些演唱形式呢?
答:女声合唱、混声合唱;齐唱、轮唱;
4、.练唱《保卫黄河》
(1) 练习齐唱:节奏准确,声音雄壮有力
(2) 学习轮唱,最后加上诗朗诵演唱
当堂检测:
1、歌曲《黄水谣》是怎样表现的?(从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要素分析)
答: 二胡曲《黄水谣》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第五乐章中的一段音乐,其实是一首民谣体歌曲。民谣体是一些流行于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而《黄水谣》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它叙述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和生活,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满腔愤恨。《黄水谣》的曲调写得十分成功。它深厚而宽广,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爱、对祖国地的深情表达得真切感人。
乐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
第一部分:旋律宽广,呈波浪式行进,流畅而从容,描述了黄河壮美的风光和老百姓对家乡的热爱。明朗而亲切的曲调是苦难中的人们对家乡的美好追想,音调在优美中带着伤感。
第二部分:节奏沉重,音调由低逐步转向悲愤的控诉,表达了对日寇的切齿仇恨;接着的下行音调和减慢的速度突出了低沉、凄凉的情绪;最后一句在连续的四度下行中结束,表现了中国人民强压在心头的极度悲愤。
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情感在复现中引向深入;中国人民原有的美好生活已被敌人践踏,可黄河仍在日夜奔流不息,中华民族正一往无前地共赴国难。
2、谈谈听、唱《保卫黄河》后的感受
答:《保卫黄河》是《黄河林合唱》中的一首,《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谱曲,光未然填词。
《保卫黄河》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这首歌的曲具有明快、有力的特色,这样的曲再配上绝妙的歌词,鼓舞和教育了人民为无产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斗争。
先说歌词的妙。“风在吼!”一个“吼”字把风拟人化,道出了风的猛。“黄河在咆哮!”也用了同样的手法,道出了黄河的波涛汹涌。这两句表面上写自然事物,实际上写出了人民对敌人深入骨髓的恨。之后,用“山岗”与“高粱”把这种恨的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这样巧妙过渡,由物及人,歌颂了抗日英雄为国献身的精神。“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具体描述出了抗日英雄保卫国家的壮举,写得生动、形象。最后四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几句层层递进,有力地号召人们奋起抗敌,保卫我们亲爱的祖国。
再说这首歌的曲。开头的“1 1 3 | 5 — | 1 1 3 | 5 — |”这两小节的调子相同,冼星海先生这样重复前一小节,并没有让人感到枯燥,觉得多余。相反的,它还会让人感到和谐、有力,让那唱完第一小节后未尽的激情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且歌曲中好几次都用了反复,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比如“5 3 5 6 5 | 1 1 0 | 5 3 5 0 | 5 3 5 6 5| 2 2 0 |”这两节干脆有力、节奏鲜明、震撼人心。我想,如果这两处都不用反复,那只会给人一种欠缺感。再看最后:“5. 6 1 1 | 0 5. 6 | 2 2 5.6 | 3 3 5. 6 | 3.2 1 | 1 — |”这几小节把全歌推向高潮,它们所对应的歌词是排比句式,这几小节的曲都不一样,唱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但这一小段的感染力极强,是非常鼓人心的。
总结提升:
同学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黄河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要时刻不忘国耻,牢记自己责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早日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富强而奋斗。 聆听、思考、讨论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课后作业: 利用网络或其它形式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其它乐章。进一步感受这部作品的精神价值。
高一下学期第三十节《新中国的歌》 新授课
学习目标:
本节课以演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歌曲作品为主线,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歌曲创作的主题和风格不同点,比较中外作品风格异同,拓展思维训练。
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特点的开展综合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创造并表现音乐作品能力,增进热爱祖国的音乐要求,培养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新中国的建立为我国音乐历史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这一时期的歌曲题材广泛,题材多样,民族文化多元化,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应注重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时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群众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通过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尝试创作和表演的综合活动。
预习自测:
(1)与大家分享你心中最喜爱的歌曲、演唱家以及介绍他们的声音特点、歌曲风格等特点、原因,并为同学们范唱一两句。
(学生:有喜欢李谷一嗓音的甜美细腻;有喜欢吴雁泽、李双江声音的宽广洪亮;有喜欢殷秀梅、彭丽媛演唱歌曲时的端庄、豪放和宽阔;也有喜欢······)
谈谈对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歌曲风格理解,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答: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广大音乐爱好者和工作者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丰富表现新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由于特定时代的局限和左的思潮的干扰,五六十年代的歌曲在题材及体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独唱形式的革命抒情歌曲和革命群众歌曲作为一种时代主流登上了历史舞台。而重在刻画个人内心微妙情感的及专业性较强的艺术歌曲创作题材也仅限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烈士诗抄》以及那些歌颂祖国或赞美军民鱼水情等内容的诗篇,以至于为“五四”以来优秀的作品或者历代古诗词谱曲则被视为“禁区”。 这导致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歌曲很难有发展的机会,优秀的作品很少。这种状况一直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有所改善。音乐家在保留民歌的原有风格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了一些艺术歌曲。如丁善德创作的《槐花几时开》、《玛依拉》,孙云雁创作的《五哥放羊》,徐振民创作的《三十里铺》等。
(3)学生展示总结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歌曲,按体裁归类。
声乐曲分类 代表作品 风格特点
群众歌曲 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河上、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歌词通俗易懂,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适于群众集体合唱
艺术歌曲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塞北的雪等 歌词采用著名的诗歌,着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内心的的揭示,演唱注重声乐技巧的发挥
军队进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行进步伐节奏,多在行进中演唱,强拍突出
抒情歌曲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浏阳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十送红军、妈妈教我一支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等 直接或间接抒发演唱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想感情,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甜美柔和
少儿歌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与微笑等 活泼、轻快具有跳跃感
颂歌 北京颂歌 节奏平稳,旋律庄严、宏伟、热情
合唱歌曲 游击队歌、东方红、学习雷锋等 内容积极向上,演唱形式多样、富有时代特点
通俗歌曲 思念、懂你、烛光里的妈妈等 强调娱乐性和即兴性节奏强烈、清晰、单纯而富有变化
合作探究:
欣赏由施光南作曲、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答:①这首歌作于1977年,此曲原唱是吴雁泽,表现了粉碎“四人帮”,举国欢庆十月胜利的喜悦之情,歌曲欢快、热情。有人给予很高的评价:“《祝酒歌》是能唱醉亿万人民的心的岁月,此时历史正向新时期转折,新生活的帷幕正向每个中国人拉开”。这支歌在1980年被评为优秀的群众歌曲,可见此曲正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歌曲的总体特色和时代精神。
②、介绍施光南:作曲家,浙江金华人(1940-1990),他的作品音乐形象鲜明、感情炽热、旋律优美动听、别具一格,作有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周总理,你在哪里》和歌剧《伤逝》,小提琴独奏《瑞丽江边》,舞蹈音乐《鸿雁高飞》等。
③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结构、旋律、节奏、风格等特点:歌曲为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第一段在中音区回绕进行,含蓄婉转,表现内心的情感;第二段节奏紧缩,旋律向上,音调活跃与第一段形成反比,更好地表达了欢欣、喜悦的情绪;第三段“今天啊畅饮胜利酒···”是第一段曲调的变奏发展,基本保持原有的节奏型,但音区提高了,因此曲调显得挺拔、刚强,形成歌曲的高潮。歌曲结束时,是与引子为素材的再现部分,音调提高了八度,使歌曲情绪显得更为激动、热烈。最后以渐慢的速度、上行的旋律,推出了高潮,圆满地结束全曲。
此曲糅合了多种民歌风格的素材,既有新疆、西藏民歌调,又有江南民歌的风味,既有抒情歌曲、舞蹈歌曲的风格,又有进行曲的特点。词曲中还运用了戏曲、曲艺的手法。
当堂检测:
创作和表演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同学代表负责介绍本组的表演歌曲、表演形式、表演者及有关此歌曲描写的背景、内容等。
2、分小组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在演唱群众歌曲、抒情歌曲、通俗歌曲等同时,大胆融合并运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造表演。
3、下面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创编内容。
(此项音乐实践活动本着“全员参与与张扬个性”相结合的原则,以下只是选取表演成功的一部分例子。)
(1)歌伴舞的表演形式:由小组成员演唱抒情歌曲《南泥湾》,加入数人的秧歌舞蹈的表演。学生演唱时运用男女声混合演唱的方式,由女生唱第一段“花篮里花儿香···”,男生在“好地方来好风光”处加入······。
(2)演唱《游击队歌》,加入打击乐器-鼓,由学生敲击伴奏节奏如下:4/4
OXX|OX OX OX OXX|OX XXXX X·X XO|OX OX OX OXX|
OX OX OX OXX|OX OX OXX XO|······
(3)采用领唱和齐唱的演唱形式,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由萨克斯伴奏或其他乐器伴奏。
(4)配乐诗朗诵:学生演唱满文军的歌《懂你》,(音响伴奏时可加入口琴、单簧管、长笛等任意一两样乐器伴奏),再由一人领唱,另一人或一组学生朗诵本组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母亲》,其余同学齐唱。
(5)最后,由教师弹奏钢琴,教师领唱,师生共同演唱一段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国》。
总结提升:
(1)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以及这一时期的歌曲在我国的音乐历史长河中的作用,甚至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贡献。
(2)夏里亚宾说:“你知道什么是歌唱吗 你脑子里是怎样想,心理怎么感觉,你用感情唱出来,这才是歌唱”,那么,“情从何而来?”,情从人心来,将眼中的所见之人、事物、情景等转化为心中所想,再转化为口中所唱,歌唱者一定将自己的全身心,自己的灵魂投入到歌唱之中,歌声才能打动人们的心。正所谓“心中有歌,人皆自醉”。
高一下学期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 新授课
学习目标:
(一)聆听《乱云飞》,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
(二)通过对比聆听、体验、分辨中西乐队,比较中西乐队的风格色彩
(三)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概况,简单了解彭修文及其代表作品
重点、难点:
重点: 聆听《乱云飞》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
难点: 分辨中西乐队
预习自测:
问题:请介绍中国器乐创作
1、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创作经验,创作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2、搜索外来乐器“民族化”创作实践。
3、20世纪80年代,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新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
合作探究:
(一)聆听京剧片短,结合以前所学,按乐器组写出传统京剧乐队中文武场乐器有哪些
(二)新授课《乱云飞》
1、聆听民乐演奏《乱云飞》按乐器组写出传统京剧乐队中文武场乐器有哪些
2、聆听民乐队演奏的《乱云飞》,按乐器组写出民族管弦乐队乐器
并回答问题:
3、演唱主题熟悉作品
4、介绍民族管弦乐队发展概况和编制
5、观看金色大厅演出片断《乱云飞》,按乐器组写出西洋管弦乐队乐器
乐 器 组 传 统 京 剧 乐 队文 武 场 乐 器 民 族 管 弦乐 队 乐 器 西 洋 管 弦乐 队 乐 器
管 乐 器 组
拨(弹)弦乐器组
弓 弦 乐 器 组
打 击 乐 器 组
当堂检测:
聆听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指出这首乐曲时以什么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你随着唱一唱乐曲的主题吗?
交响序曲《御风万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听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判断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
聆听交响序曲《御风万里》的中段,你能听出其中的汉族、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族音调吗?它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
你能听出《黄河船夫曲》的音调吗?它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
总结提升:
问题:你对采用外来乐器和外来音乐形式创作民族音乐作品,以及借鉴西洋音乐创作经验创作民族器乐曲,有什么看法?
高一下学期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新授课
学习目标:
(一)在聆听中熟悉《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4分11秒)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3分10秒)这两首作品,初步探究这两首新歌剧选曲在歌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了解新歌剧音乐的一般特点,及其在歌剧中的作用。
(二)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并学唱片段,体验用音乐四要素形成的歌剧浓郁民族地方特色。
(三)聆听《蝴蝶夫人》(4分16秒)片段,对比中外歌剧作品,了解歌剧音乐的构成要素因时代、民族、地域、体裁、创作方法而异,重点作比较分析中西歌剧在题材、形式、风格的不同特点。
(四)在参与扮演人物角色歌剧片段的基础上,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发展概况以及新歌剧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认识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重点、难点:
重点:在聆听和学唱中熟悉两首作品,了解新歌剧音乐的一般特点,及其在歌剧中的作用。
难点:体验音乐四要素对歌剧浓郁民族地方特色的影响。
预习自测:
新歌剧的时代划分及一般特点。
中国的新歌剧 ( http: / / baike. / view / 21306.htm ),是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逐渐发展起来的,“五四”以后,中国的音乐家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同时,对西方歌剧这种体裁形式结合着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习惯开始进行大胆尝试,这便是中国新歌剧的形式。它既具备了西洋歌剧的一些主要特征,也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
中国歌剧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以歌舞、宾白并重,亦属于“歌剧”性质,但还不是歌剧。歌剧可以说萌芽于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儿童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黎锦晖作曲),配乐剧《扬子江暴风雨》(聂耳作曲)它们都将歌曲与对白并重。四十年代初的《上海之歌》( 张昊作曲),《大地之歌》(钱仁康作曲),《秋子》(黄源洛作曲)等作品,在如何吸收西洋歌剧特色以探索中国歌剧创作的道路方面,起了先行作用。直到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发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马可,瞿维等作曲)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后来的歌剧创作有深刻的影响。为了与中国固有传统戏曲相区别,此种歌剧被称为新歌剧。到解放战争期间,又产生了不少新的歌剧创作,如《刘胡兰》(罗宗贤等作曲),赤叶河(梁寒光等作曲),《王秀鸾》(艾实惕等作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歌剧得到了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继承《白毛女》的传统时,又吸收了地方戏曲的特点和西洋歌剧的一些有益经验,陆续涌现出《小二黑结婚》(马可作曲),《红霞》(张锐作曲),《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阿依古丽》(石夫,乌斯满江作曲),《伤逝》(施光南作曲)等优秀作品。
《小二黑结婚》的创作背景。
《小二黑结婚》是由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集体改编的五场歌剧,田川、杨兰春执笔,马可、乔谷、贺飞、张佩衡作曲。该剧创作于1952年,1953年1月由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首演于北京实验剧场,并为1956年第―届全国音乐周的上演剧目。
歌剧《洪湖赤卫队》创作背景。
1951年,湖北省歌剧团(省歌剧舞剧院前身)以梅少山、杨会君、张敬安、欧阳谦叔、朱本和为骨干的集体创作组,到洪湖参加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他们在深入群众、发动群众的过程中,主动而又广泛地搜集洪湖革命斗争故事和洪湖渔歌、民间小曲。这段经历,为此后《洪湖赤卫队》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1951年至1959年间,省歌剧团的作曲家在向民间艺人和地方戏曲艺人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和熟悉了上千首民歌,基本搜集和整理了“天沔花鼓”的全部传统曲牌。《小曲好唱口难开》、《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等唱段,以江汉平原的民间音乐为主要素材,运用欧洲歌剧主题贯穿发展的手法和戏曲板腔体的创作思路,逐渐成熟。
合作探究:
一、播放视频:独唱、表演唱、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片段,鉴别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欣赏、辨别、归纳、分组回答
1、以上分别是什么演唱形式?
2、能否说出歌剧及该唱段的名称和产生的年代?
3、请哼唱出歌剧片段中一个乐句。
三、 聆听《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与《这一仗打得真漂亮》两个唱段,感受并说出唱段的速度、情绪变化的不同点(分组做题板选择题)。
2、跟唱两个唱段片段,根据旋律特点,鉴别音乐等要素对作品民族地方特色的影响。
3、各组推选、一位代表,选择你认为两个作品最能代表人物性格特点的一至两个乐句进行演唱,并可各抒己见。
当堂检测:对比中外歌剧作品,了解歌剧音乐的构成要素因时代、民族、地域、体裁、创作方法而异。重点作比较分析中西歌剧在题材、形式、风格的不同特点。
总结提升:什么是歌剧艺术?
高一下学期第三十三节《流行风》 新授课
学习目标:
(一)聆听几首通俗作品的片段,导入本课主题。备选:《东方之珠》《明月几时有》等。
(二)对比聆听通俗音乐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片段,感受、探讨通俗音乐的特点。
(三)聆听《好汉歌》,听辩歌曲的演唱方式、歌曲情绪,思考歌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再对比河南民歌《王大娘锯缸》,探讨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紧密关系。
(四)聆听《思念》《懂你》清唱部分片段,感受两首歌曲的基本情绪,以情感为主线,从题材入手深入理解作品中对亲情的真挚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完整聆听三首音乐作品,演唱《懂你》《好汉歌》的相应部分。
难点:演唱时对作品风格的把握。
预习自测:什么是通俗歌曲?
答:通俗歌曲(又称流行歌曲),顾名思义,是以通俗易懂、易记易唱、娱乐性强、便于流行而见长,它是属于轻音乐范畴的一个品种。为了适应通俗歌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需要,而逐渐形成了自身演唱上的特点。通俗歌曲内容与形式的广泛性和平民化,使得其演唱者的普及程度亦十分高,也就是说,多为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人员。
通俗歌曲中的语言,以质朴为本。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许多歌曲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话、直抒情怀的方式出现,一般不过多地修饰雕琢。基于通俗歌曲歌词的口语化与生活化的特点,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上,就应当把歌词的语言特点表现出来。比如歌词的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与停顿,语气的鲜明与准确以及连贯性与整体性等,都要通过对语言特征的把握来予以表现。
中国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话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这包括大陆创作的歌曲,一部分港台歌曲以及用普通话演唱的粤语原创歌曲。演唱大陆创作的歌曲时,语音大多比较规范,讲究“出字、归韵、收声”的咬字吐字过程,字字清晰、质朴无华。粤语歌曲的演唱,则应有浓烈的南国风格,但语言不通亦难为内地观众所接受,于是有人将粤语译成普通话演唱,但由于语系不同,字音规律差别甚大,因而仍然难于达到粤语演唱的效果。
通俗歌曲的歌词,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即使是带有诗情画意,意蕴较深的歌曲,也都从歌曲的总体氛围上来刻画、追求,而歌词本身也多尽量做到口语化、生活化,因而要注意歌词的语言性。许多优秀的通俗歌曲表达意境与氛围十分浓郁,然其歌词仍十分通俗易懂,不刻意雕琢。
合作探究:
1、对比聆听,讨论: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相比,通俗音乐具有那些特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通俗音乐的特点。
答:通俗歌曲是通俗音乐的声乐表演形式。它是一种通俗易唱、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大众歌曲。通俗歌曲又称之谓流行歌曲,它的结构大多比较精练、短小,歌曲旋律易唱易记,音域不宽。它有别于艺术歌曲和民间歌曲(富有特色的民歌),具有商业性、娱乐性、普及性和通俗性。
通俗歌曲题材丰富,大多取自于日常生活,以描写亲情、友情与爱情等人世间的情感生活居多,也有描写理想、伦理、家乡等社会生活种种内容的。它的风格多样,有民谣风格的,有摇滚乐式的,有说唱叙事式的,有队列进行曲式的,有艺术歌曲形式的,等等。由于通俗歌曲在题材上的广泛性;在风格上的大众化;在功能上的娱乐性与在形式上的简易化等特性,形成了通俗歌曲歌唱方法的千差万别。
通俗歌曲带有“通俗唱法”的演唱风格。它是建立在说话自然的基础上去抒发情感、发挥声音技巧的一种歌唱方法。不受统一的技术规范所约束,也不刻意追求发声共鸣技巧。但非常注重感情的表达,其程度往往超过了对发声技巧的追求。通俗唱法讲究声音的质朴、注重语言亲切、吐字清楚;讲究独特的韵味、夸张的表演;等等。演唱者凭借自身本能感觉表达来自于生活的喜怒哀乐,并形成人们共识的演唱韵味和风格,借助于电声话筒的帮助,方便而易于模仿性地学唱,随意而自娱性的表演,使其成为一种大家都能唱的、普及面广的歌唱。
通俗歌手在演唱过程中,十分注意与观众的交流,往往借助音响扩大效果,以闪耀变化的舞台美术灯光渲染气氛,用各异的演唱方法,集舞蹈表演、伴唱、伴舞,电声乐器伴奏,集说唱于一体的表演形式,努力营造出一种热烈、宽松、随和的气氛。
对比聆听《好汉歌》、《王大娘锯缸》,思考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并用简练语言回答。
答:不同国家的文化艺术都是特定的国家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孕育而成的,都必然体现着各个不同国家民族独特的民族属性、民族风格。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作为当代中国人一种心理情感的表现方式无疑也具有民族性,失去民族性的流行音乐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艺术的民族性包括特有的生活习俗、地域风情、民族风格与民族形式等方面。以具有民族地域曲调的音乐形式来表现民族情感的优秀的流行歌曲一定会被人们所喜爱。同样也会因其新颖的形式、优美的旋律、独特的内涵而为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所喜爱,在新鲜感当中感受另一民族的民族性格、生活情调及感情气质,产生全新的审美愉悦。如果一个作曲家丧失了民族意识,放弃了对民族风格的追求,其作品不可能具有民族性,而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永远不可能为一个民族国家的人们所喜闻乐见、代代相传。在追求艺术的民族性的同时也要兼顾时代性。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在民族性的追求上必须要赋予新时代新生活的特点,要与时俱进,才能被最大范围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没有时代特点的音乐尽管饱含十足的民族味也难保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当堂检测:
聆听《思念》《懂你》并清唱其中部分片段,感受两首歌曲的基本情绪,以情感为主线,深入理解作品。思考用什么样的音量、情感歌唱才能更好地体现作品风格。
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天黑黑》、《雾里看花》、《长江之歌》、《走西口》,听辨哪些片段是通俗音乐。
总结提升:分组讨论为什么说流行音乐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你对社会上追星现象怎么看待?
高一下学期第三十四节《新时代》 新授课
学习目标:
聆听《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三首歌曲,感受、体验歌曲的创作风格和音乐情绪。
演唱《走进新时代》歌曲片段,通过对比聆听,在感悟、表现的基础上,理解同一主旋律不同的演唱方法、不同演出形式与不同音乐创作风格,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在充分聆听、学唱、分析、鉴赏的基础上,分析、探讨音乐所具有的社会、审美、认识、教育、娱乐五大功能的特性,提升对音乐的理性鉴赏水平。
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演唱、鉴赏三首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感表现。在分析、探究的基础上,体验音乐所表达的社会性、审美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难点:演唱《走进新时代》主旋律,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表现。
预习自测:
《走进新时代》介绍
答:《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反映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进入改革开放后,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展现了党和国家四代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
这首歌是歌颂我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另外《东方红》是歌颂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春天的故事》是歌颂第二代领导集体的。
《走进新时代》作于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前,歌曲以抒情而优美的旋律,动听而婉转的音调,抒发了中国人民在世纪之交,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情怀。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完整,歌曲曲调采用民族五声宫调式歌词,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展开,倍感亲切。
《你是这样的人》介绍
1)作品的创作背景。周总理是建国初期的一位伟大领袖,他为了共和国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你是这样的人》这首歌就是为了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拍摄的记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曲,这首歌简洁而生动的描述了我们的周总理的怎样伟大的一个人!
2)作品的风可行。《你是这样的人》这首歌是一首赞颂性质的抒情歌曲,所以在演唱的时候,注意要表现出歌曲的连贯性,流畅性,起伏有序,还要表现出总理思想永垂不朽的壮美!
合作探究:
1、(1)对比聆听:①独唱《走进新时代》;②合唱《走进新时代》。
请大家分辨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而产生效果上的差别。
(2)对比欣赏美声(戴玉强)和通俗(刘欢)两种唱法演唱《你是这样的人》(注:整曲结构 “AAB ABA” )。
问:该歌曲是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主题歌,为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作,歌颂伟人——我们敬爱周总理的颂歌,歌曲情感含蓄、深沉,令人荡气回肠。请同学们说出同一首歌曲采取不同唱法的效果有何不同,简单谈谈感受。
(3)对合唱曲《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进行思考:① 说出聆听的感受;② 学唱主题音乐,进一步体验歌曲的结构、内涵及风格特点;③ 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
2、艺术实践(重点作品的艺术实践)
(1)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课前各声部组长已做辅导,学生共同体验感受合唱特殊的艺术魅力。
(2)分段学唱歌曲。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边领会边演唱)
在演唱中体验: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激情。
第一乐段是叙述性的直白——“总想对你表白……让我告诉世界……”表达我们豪迈的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曲调婉转起伏娓娓动听,演唱中若将装饰音唱出来,更为曲调增添明快的色彩。
第二乐段旋律基本上在高声区流动,情绪更为激动,并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歌词中先后以“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唱喻我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歌词中“向”字、“迈”字、“界”字、“宰”字、“诉”字、“事”字,在唱的时候适度抬起软腭,注意整句的力度变化,渐强渐弱要处理得明显,尤其是第二段高潮部分,把豪迈的激情充分表达出来。
当堂检测:研讨问题(组长主持)
专题1: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1)第一组组长引导同学阐述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音乐可以作健身、广告背景等。(若时间充沛可播放他们课前准备好的音像资料片段。)
(2)教师点评:音乐来源于生活,又能反作用于人类生活。
专题2:音乐是怎样为人类生活服务的?
(1)第二组组长引导同学讨论音乐能点缀人类生活,如音乐可以伴舞、烘托影视剧的气氛等。(若时间充沛可播放他们课前准备好的音像资料片段。)
(2)教师点评:当音乐的情绪与生活场景的气氛吻合时,音乐就能烘托这个场景。
专题3:列举与生活有关的音乐。
(1)第三组组长引导同学列举生活中的音乐,如队列、迎送、婚丧、商场、汽车、公园等。(可播放他们准备好的音像资料)
(2)教师判断其准确性。
专题4:生活中的音乐有那些类别与社会功能?
(1)第四组组长引导同学讨论实用性音乐类别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功能。
[如:①礼仪音乐:进场、升旗、生日;②影视音乐:电影、电视、戏剧;③背景音乐:午餐、公园、商场;。④伴奏音乐:健身、舞蹈等。]
总结提升:每个时代都有反映这个时代精神的代表性歌曲,请列举。
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建立初期、改革开放以来
答:一首歌标志一个时代,标志一代领导人——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歌曲创作。《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通过这样三首歌, 历史被连在了一起;同时,歌曲也琥珀般地凝固在了历史中。中国一直是有这样的人文传统的:30年代的《大刀进行曲》,40年代的《解放区的天》,50年代的《志愿军战歌》,60年代的《谁不说俺家乡好》,70年代的《北京颂歌》,80年代的《祝酒歌》…… 每首歌都像历史的一面旗帜——引导当时的人,触摸后来的人。《走进新时代》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高一下学期第三十五节《春天的故事》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黄河怨》、《春天的故事》,了解歌唱中歌曲的情感表达可以通过音色、力度、演唱特点等表现出来,从而提高歌唱的审美素质和能力。
2、演唱歌曲《春天的故事》,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强烈而真实的情感,学会用优美的声音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春天的故事》,感受和体验歌唱中情感表现的重要因素,学会运用声音的刚与柔、强与弱、亮与暗以及收与放来表达作品的情绪,准确表达出作品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中出现六度大跳。
预习自测:
《黄河怨》相关知识
答: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 这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歌曲。
音调悲愤缠绵,感情深沉强烈。它通过沦陷区一个妇女的悲惨遭遇和痛不欲生的控诉,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哭诉了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是用血和泪在唤起人们拿起武器,投入神圣的抗日救亡战争。
《春天的故事》相关知识
春天的故事创作于1994年,由蒋开儒、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1979年时文革结束已两年多,表面上中国社会稳定,秩序井然;实际上,国民经济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不仅与西方发达国家比全方位落后,也迅速落后于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国家。相对应的,是潜伏在民间对政治体制的困惑与清醒人士的危机感。1979年,邓小平在接见广东省领导时说:先在你们广东找一个地方(深圳),办一个经济特区,杀出条血路来,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开始。之后,邓小平主导推进了中国的全面对外开放;1984年和1992年,在意识领域关于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的争议十分激烈,并影响到改革开放实践之关头,邓小平两次南巡发表讲话,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推动了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世界近几十年,一个人对国家人民前途的作用如此之大是不多见的,这是这首主旋律歌曲产生的合理之处。但这首歌并没有局限于对个人的颂扬,而是对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巨变的歌唱,因此,立意是较高的,与文革期间的“颂歌”有很大区别。
合作探究:
欣赏《黄河怨》
思考:1)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情绪怎样?在你面前有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作品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
答:全曲由多乐段组成。运用大小调交替的手法、多变的节奏很有层次地表达了一位受迫害受污辱的妇女极为痛苦和悲愤的情感。曲调吸取了陕北民间哭腔的某些特点,委婉悲凉,痛切感人。
欣赏《春天的故事》
思考:1)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情绪怎样?表达怎样的情感?
2)这首作品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
《黄河怨》 《春天的故事》
情感 痛苦、哀怨 歌颂、赞美
演唱特点 音色浑厚、饱满大量运用哭腔(胸腔)美声唱法 音色清脆、明亮口腔、头腔共鸣运用比例较大民族唱法
结论:歌曲的情感表达可以通过音色、力度、演唱特点等表达出来
3、有感情的演唱《春天的故事》
练声:用“lü”来唱主题部分。
声音要求:气息连贯流畅、声音位置保持统一。先把声音打开,找到歌唱状态以及头腔共鸣的感觉,同时熟悉和巩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过程:
A、 全班一起唱用“lü”来唱主题部分。
B、 1、2组唱用“lü”的感觉唱歌词,3、4组唱“lü”。
C、 3、4组唱用“lü”的感觉唱歌词,1、2组唱“lü”。
D、 全班一起唱用“lü”的感觉唱歌词。
F、有感情的演唱《春天的故事》
当堂检测:
分组讨论作品的艺术表现(每句的呼吸、力度、演唱特点等)。
全班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句并且进行讨论。每组说出本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演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过程:
第一组:第一乐段尾部有所扩充,以徐缓的速度、级进为主的旋律、悠长的气息,表达了面对黄河滚滚波涛,痛苦泣诉的感情。
第二组:第二乐段节奏有所紧缩,五小节相同节奏型的短句,使控诉的感情步步加深,恨不得要把满腔悲愤一口气说完。紧接着速度转慢,给人以肝胆皆裂的痛楚,表达了痛不欲生的强烈悲愤情绪。
第三组:第三乐段力度加强,把狂风、乌云、黄河的波涛和痛苦的心情紧紧交织在一起,使乐曲的情感进一步加深。
第四组:最后一段在节奏上基本重复了第二乐段的节奏型,音区有所提高。并以渐强的力度、较快的速度,把歌曲推向了高潮,表达了“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的主题。
总结提升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歌唱中情感表达的认识和感受。
2)全班同学把这首歌从头到尾的演唱一遍,请一位同学担任指挥,一位同学担任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