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时检测(含答案)
选择题
1.“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这句话表明( )
A.美、德两国矛盾加剧 B.德国抢夺地盘、争夺殖民地的野心
C.德、奥、意结成联盟 D.欧洲已失去世界的优势地位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建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3.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于同盟国。战争期间,协约国慷慨地提出将部分侵占的领土分给意大利,这一诱饵很有效,意大利同意加入协约国参加战争。这说明( )
A.同盟国内部的矛盾尖锐
B.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
C.意大利参战意图不明确
D.协约国胜利具有必然性
4.如图是某一战役的部分信息,该战役的作战双方是( )
时间:1916年 形式:阵地战 别称:“绞肉机”“地狱”“屠场”
A.法国军队与德国军队 B.德国军队与俄国军队
C.英法联军与德国军队 D.英法联军与德奥联军
5.1914年9月,协约国的生铁、钢、煤等重要军需品产量均落后于同盟国,到1917年却都大幅超过同盟国。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意大利背弃同盟国集团 B.协约国突破工业技术
C.十月革命爆发俄国退战 D.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6.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交战双方期待着战争爆发 B. 战争引发民族解放运动
C. 战争引发无产阶级革命 D. 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取得胜利,交战国在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装备,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从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科技发展推动了战争爆发 B. 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
C. 科技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D. 新式武器加速一战的结束
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
B. 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C. 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 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9.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男子长期服役,使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和管理部门,妇女的个人生活与眼界从家庭转向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成为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的妇女陆续获得选举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一战推动了反战与和平运动
B. 一战引起了社会经济的变革
C. 一战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升
D. 一战导致了经济秩序的混乱
10. 《世界现代史》中写道:“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习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供应的需要和忙于相互厮杀,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推动科技进步,战争装备更新
B. 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C. 产生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 对世界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1.《华盛顿的起床号:1860~1865》一书中说,1860年林肯的就职演说中20次使用了“联邦”这个词,却从未说过“国”这个词;1861年林肯在国会咨文中22次提到“联邦”,3次提到“国”;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根本没有提到“联邦”,却5次说到了“国”。林肯从多次提到“联邦”到多次提到“国”表明他强调( )
A.争取民族独立的迫切性 B.南北经济制度的差异性
C.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D.解放黑人奴隶的必要性
12.1861年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对材料中“种子”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B.促进了工商业发展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学习西欧先进文化
13.下列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
B.都是在内忧外患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C.都影响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D.都创办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近代工矿企业
14.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D.损害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
15.《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进行有害友邦完全之举动。”此内容反映的实质是( )
A.反对一国独霸中国,列强要共同侵华
B.在制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中列强联手
C.打着“友邦”的名义侵害中国人民的利益
D.形成列强侵华的军事同盟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漫画)
史料二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1)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德国敢于向英国发起挑战,提出“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的主要原因。
(2)双方的争斗给国际关系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超过30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一战死亡人数约1 000万人,受伤人数2 000多万人,经济损失3 400多亿美元。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够具有“世界规模”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概括格劳秀斯对战争所主张的原则及其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影响。
答案
1-5BCBAD 6-10DCBCD 11-15CAABA
16、(1)原因: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国。
(2)影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这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17、(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
(2)格劳秀斯主张国际战争应受法律的约束,并提出诸如交战规则、战俘待遇、武器使用等原则;能够尽量减少战争所带来的危害。
(3)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