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为人民服务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6 12:3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为人民服务
一、教材分析
《为人民服务》是部编版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从部编版教材编排来看,本单元以“理想与信念”为主题,有抒发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有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阐述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性和信念,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本课是一篇演讲稿,属议论文范畴。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感受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的文本特点。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些故事有一定的年代感,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借助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理解对人物的形象。
同时,这也是小学生第一次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他们对于议论文还没有一个整体概念,第一次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分论点均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深意,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融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我设置以下个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并背诵第2、3自然段。
2.借助支架、课后习题,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品悟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议论文的严谨性。学习借助资料,加深“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核心素养的思考,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理清内部逻辑关系,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借助相关的阅读资料进一步体会文章“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第一,了解张思德,简介写作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第二,观看影片,交流感受。 张思德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毛主席竟然为他写悼念词?请同学们观看关于张思德的电影片段,再结合你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张思德的了解。
毛主席怎样评价张思德同志,他还讲了哪些内容,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一, 引导齐读课题,理解课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二,通读全文,思考问题。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解决课后第二题)
第三,学生交流,小组汇报。先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然后总结出这篇演讲稿的思路。学好议论文有个规律:议论文的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如何对待“死”——为人民利益而死,就不泰山还重;如何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如何对待“困难”——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提高勇气;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不管是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结合课作本,从文中找到关键句进行梳理。)
第四,梳理行文,理清段落关系。本文各段落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一段是中心论点,2——5自然段分段论述:该怎样为人民服务。)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第一,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毛泽东同志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学生自读自悟,发现作者运用了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先是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用对比的方式具体说明了两种死的意义;最后列举张思德同志的例子,论证“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的观点。
第二,由扶到放,小组合作促思想。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围绕“怎样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1.第三自然段通过举例和逻辑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
2.结合课后第三题及课作本,体会关联词的用处。思考:能否将句子顺序打乱?(第一句讲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第二句指出我们不怕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指出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越来越具体,层层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第四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
3.小结:恰当的关联词让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和严密。
4.例举李鼎铭的例子,为什么用李鼎铭的例子。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语言内在的逻辑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3-5自然段,重点关注第3自然段的1--4句,通过品析这几句来感受关联词使句子之间更加严密的作用,从而体会严谨的内在结构,学习作者是怎样清楚表达一个意思的。
第一,结合《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及其他所学了解到的革命先辈的故事,说说谁的死就是“重于泰山”,谁的死“轻于鸿毛”。
第二,读一读《十里长街送总理》。交流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痛心情,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周总理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第三,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为人民服务的示例。
第四,小结:为了人民,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设计意图】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情感上得到升华,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五、设计亮点。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问题引领,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开教学,教师通过“引—扶—放”三个阶段,既梳理了文章的脉络,体会了课文严谨的内在结构,还关注了语言的表达,体会遣词的严谨;同时也感受到了议论文的整体概念。同时,又有效利用板书设计指导学生背诵,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六、板书设计
12 为人民服务(中心论点)
如何对待死亡 为人民利益而死 重于泰山 引用
如何对待批评 坚持好的 改正错的 对比 具体论证
如何对待困难 看到成绩 看到光明 举例
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给他送葬 开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