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木兰诗》阅读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木兰诗》阅读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6 12:13: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木兰诗》阅读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①。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②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释】①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②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出东南隅
(2)但坐观罗敷
(3)罗敷年几何
(4)东方千余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2)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3.本文第一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罗敷的美?采用了什么方法?
4.本诗因塑造了罗敷的美丽形象,而成为千古传颂的佳作,你认为在罗敷身上有哪些品格让人难忘,值得称颂?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辽阳东山,虏人剽掠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惟三四妇人耳。虏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於院中以弓矢恐之。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数矢,贼犹不退。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贼惊曰:“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遂退去。
【注释】①剽掠:抢夺。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自 棚 上 以 麻 秸 一 束 掷 之 地
6.解释加点字词。
(1)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 (2)出郭相扶将________________
(3)乃大声诡呼________________ (4)遂退去________________
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
8.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选文中木兰和辽阳妇人的人物形象。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编次、编入)当行(征发的队伍当中)。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愿驰千里足_____________(2)当户理红妆_____________
(3)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4)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
10.乙文中画线句“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是乙文所表达的主旨。《木兰诗》中与此句表达意思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画线句是如何表现木兰这个人物形象的?
12.木兰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女英雄,在有人认为她是女神,还有人认为她是女汉子,对此你更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小语和文文分别准备了女英雄木兰和抗金名将姚平仲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请帮助他们理解这两个故事。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乙】
姚平仲小传(节选)
[宋]陆游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①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②。宣抚使童贯③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④斫营⑤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
【注释】①父古:叔父姚古。②枝梧:抗拒。③童贯:北宋时期的宦官,性巧媚,权倾一时。④死士:敢死队。⑤斫营:攻入敌人的军营。
13.讲好故事首先要疏通文意。请结合相应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字 方法 相应内容 正确解释
①可汗问所欲 联系语境 木兰不用尚书郎 ①
②旦辞爷娘去 课内迁移 太丘舍去 ②
③及贼平 及鲁肃过寻阳 ③
④金人入寇 查字典 A.盗匪 B.敌人 C.侵略 ④
14.讲故事时要注意语气、动作、表情等。小语想要预先练讲,并完成了以下预讲设计。请你参照设计,结合句意,帮助文文完成【乙】文中划线句的讲演设计。
示例: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设计:这句话写的是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前,内心强烈的心理斗争过程。父亲年老,木兰真希望能为父亲解忧,代父从军;可自己是女儿身,又怎么能上战场杀敌呢?讲的时候可以带着叹息、忧愁的语气,也可以设计她停下织布的工作,缓缓站起身,在房中来回踱步,双眉紧锁,脸色凝重,连连叹气的样子。
15.故事讲完后,小语认为木兰的故事比姚平仲的故事更适合这次故事会的主题,而文文的意见正相反。对此,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两文阐述理由。
五、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歌
(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欲闻所戚戚________ (2)有子复尚少________
(3)朔风裂人肤________ (4)易却纨绮裳________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2)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18.“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一句中“喜”“悲”如何理解?
19.与《木兰诗》相比,同为表达对木兰的赞美,本诗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 方位,角落 因 年龄 多 2.(1)秦家有一位美丽的女子,自称为罗敷。
(2)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3.从环境、器物、服饰、众人反应这些方面来描写罗敷的美。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4.罗敷是一个勤劳美丽,聪明机智,不慕权势,坚贞不屈,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劳动女子形象,这些性格让人难忘、称颂。
【分析】选自《宋书·乐志》 作者:沈约 年代:南朝
参考译文: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坐”在这里是“因为”的意思。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好”“名”“盈盈”“冉冉”。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是从正面描写了罗敷的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是通过人们的表现侧面突出了罗敷的美。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第一段的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第二、三段,诗人的笔墨从写容貌转为表现性情,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得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5.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 6. 越过 外城 于是 离开 7.(1)将军和战士们经历了数百场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2)他的箭有这么多,不容易制服。 8.【甲】木兰英勇机智、不慕名利、爱家爱国【乙】辽阳妇人临危不惧、随机应变,勇敢坚强,意对即可。
【解析】5.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语法结构并结合内容理解为划分依据。
本句的意思是:从棚上把一束麻杆,扔到地上。故根据句意即可断为: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为: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和山岭。度,越过;
(2)句意为: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郭,外城;
(3)句意为:于是故意大声欺骗贼人(装作对屋内另外一个人)说。乃,于是,就;
(4)句意为:于是离开了。去,离开。
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1)重点词:本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并非特指将军百战死,壮士也有百战死的,后句亦是如此,只是为了音韵和意义的需要而分开了;百和十也不是确指,而是指战斗之多,时间之长;
(2)重点词:彼,他,他们;矢,箭;如是,这么;制,制服。
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木兰:
根据甲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可知,木兰是一个坚毅勇敢、勇猛矫健的女将军;
根据“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木兰不慕名利;
根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和“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可知,木兰热爱亲人又报效国;
根据“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知,木兰是一个机智聪明、活泼可爱的女孩。
辽阳妇人:
根据“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可知,辽阳妇人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毫不退缩,勇敢坚强,临危不惧,敢于斗争;
根据“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可知,辽阳妇人随机应变,聪明机智;
【点睛】参考译文
【甲】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和山岭。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很多的赏赐。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所有的房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乙】辽阳东山,贼人劫掠到了一家人家,家中男子都不在,只有三四个女人在家。贼人不知道虚实,不敢进门,在院子里面用弓箭恐吓里面的人。屋里的妇人两个拉绳子,一个把箭放到绳子上面,从窗户里射出去。射了几次,贼人还不逃走。屋里的箭已经射完了,于是故意大声欺骗贼人(装作对屋内另外一个人)说:“拿箭来!”然后从棚上把一束麻杆扔到地上,像是一捆箭的声音。贼人听到后惊恐地说:“她们的箭有这么多,不容易对付。”于是离开了。
9. 赶马快跑 门 记功 靠近,临近 10.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①运用动作描写,充分表现出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描摹出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②运用铺排的手法,表现出木兰回到家后的喜悦心情,突出刻画了木兰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形象特点。 12.(有观点,有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9.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希望能骑着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2)句意为: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户:门;
(3)句意为: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策勋:记功;
(4)句意为: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傍:靠近,临近。
10.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的意思是“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根据句意可知与《木兰诗》中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相类似,该句意思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此句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
11.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意思是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采用动作描写,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同时,运用铺排的手法,表现出木兰回到家后的喜悦心情,突出刻画了木兰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形象特点。
1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答女神、女汉子均可,关键是要言之成理。若答木兰是女神,应结合甲文中“木兰是女郎”来回答。若答木兰是女汉子,应围绕乙文中表现木兰勇武刚强、屡立战功等方面的内容来组织语言。
示例:木兰是女神。“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作为女子应有的爱美的情状。
【点睛】参考译文: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更加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就改换男装,在集市给马买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功勋。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13.①想,想要 ②离开 ③等到 ④C 14.示例:这句话写的是童贯召见平仲,和他说话,平仲却一身傲骨,一点也不屈从童贯。讲的时候语气可以带点轻蔑,也可以设想他面对童贯时傲然的神态,以及挺身而立,不愿屈从的样子。 15.示例一:我赞同小语的观点。《木兰诗》通过木兰代父从军,战场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个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形象。文中写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木兰为国舍生忘死的写照,“不用尚书郎……送儿还故乡”更见木兰杀敌立功不为个人功名,只为保家安民,回归故乡;而姚平仲虽然也抗金,但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和个人功名利禄。如文中写到他向童贯要求见皇帝,是为了能让皇帝赏识自己;后来,皇帝赏赐他丰厚的金钱布匹,拿重赏许诺他,他才派敢死队攻营。所以木兰的爱国是纯粹的,姚仲平抗金实为个人利益。
示例二:我赞同文文的观点。姚平仲是个爱国少年英雄。他家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十八岁就大败西夏军队,他一身傲骨,从不屈从童贯,但他顾全大局,愿意听从童贯调遣,金国入侵时,他派敢死队攻入敌军大营;而木兰更侧重于孝顺父母的女儿情怀。如她决定代父从军前的忧愁,离开父母时的恋恋不舍,得胜归来后急于回归故乡,恢复女儿身的喜悦,无不刻画了木兰可爱美好的女孩子形象。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木兰不用尚书郎”意为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根据此句内容理解,可知“可汗问所欲”是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所以“欲”意为“想,想要”;
②“太丘舍去”意为:陈太丘抛下友人离开了。去:离开;根据课内迁移法可知,“旦辞爷娘去”意为早上辞别父母离开家乡,“去”意为“离开”;
③“及鲁肃过寻阳”意为: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及:等到;根据课内迁移法可知,“及贼平”意为等到贼寇被平定,“及”意为“等到”;
④“金人入寇”意为:金国人侵犯宋朝。运用查字典法可知,“寇”在字典中有三个意思,分别为:A.盗匪 B.敌人 C.侵略,根据句意可知,这里应理解为“侵略”,故选C。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平仲负气不少屈意为:姚平仲自恃有骨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这句话是童贯召见姚平仲的时候,姚平仲的表现。姚平仲凭着自己的家世“世为西陲大将”,再加上自己和西夏军队交战过程中英勇杀敌,最后击退敌人,有一点点居功自傲,不愿意屈从童贯。讲述的时候可以带上一种自命不凡的傲慢之态,身体站得直直的,头抬得高高的,眼神里满是轻蔑。
1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理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我赞同小语的观点。故事会的主题是“爱国志士故事会”,甲文讲述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在战场上越过一道道难关,奋勇杀敌,数十年如一日,保卫自己的祖国,在得胜归来的时候,也不要君主的赏赐,只想回到自己的故乡;花木兰的爱国是一种纯粹的爱国,不掺杂任何个人私利的爱国;乙文“与西夏人战,贼莫能枝梧”“及贼平,平仲功冠三军”“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等,主要讲述了姚平仲在与西夏人交战的时候,敌人无法抗拒,平定贼寇姚平仲的功劳最大,国都比包围的时候,姚平仲带敢死队捉拿贼人头领,这些事迹主要表现了姚平仲的作战勇猛和“负气不少屈”的刚烈性格,爱国情感体现得不是很明显,木兰的故事比姚平仲的故事更适合这次故事会的主题。
【点睛】参考译文:
【甲】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各地集市买骏马,马鞍和鞍下的垫子,马嚼子和缰绳,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多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乙】姚平仲,字希晏,他家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他从小成了孤儿,叔父姚古把他作为儿子抚养。十八岁,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和俘虏的敌人很多,敌人不能抗拒。宣抚使童贯召见他,和他谈话,姚平仲自恃有骨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扣减了对他的赏赐,但是关中豪杰都推崇他,叫他“小太尉”。睦州(今浙江淳安)盗贼作乱,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而同行。等到贼寇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我不希望得到赏赐,只愿见一面皇上。”童贯更加忌恨他。别的将领王渊、刘光世都得以被皇上召见,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
宋钦宗做太子的时候,听说了姚平仲的名声,等到一即位,金国人侵犯宋朝,京都被包围,姚平仲正好在京城,能够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见询问对策,(宋钦宗) 丰厚地赏赐了他金钱布匹,拿重赏许诺他。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而献给宋钦宗。等到出击后,他接连攻破(敌人的)两座营寨,但是敌人在夜里(已经)撤走了。姚平仲没有立功,于是骑着青黑色的骡子逃命。
16. 想要 年少,年纪小 北方 更换 17.(1) 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2) 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 18.“喜”是因为木兰在沙场征战多年后,终于回到父母身边,父母见到木兰,十分高兴;“悲”是喜极而悲,久别重逢,父母的喜将过去的思念、担忧之悲,全融化了。 19.《木兰诗》的结尾以兔作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进行讴歌和赞美;《木兰歌》结尾是直抒胸臆,以议论语句直接表达对木兰功绩的评价和赞美。
【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欲:想要。
(2)句意为: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少:年少,年纪小。
(3)句意为: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朔:北方。
(4)句意为: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易:更换。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朝,早晨;屯,驻留;暮,傍晚;宿,借宿。
(2)见,看见;言声,声音;虽,虽然;殊,不同。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句意为: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喜”的是木兰替父从军,在经过“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最后终于回到父母身边,父母见到木兰,自然十分高兴;“悲”的是父母日夜思念、担忧着征战沙场的木兰,此时安全回家,父母有着喜极而悲,久别重逢的激动。
19.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木兰诗》最后一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木兰歌》“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以议论语句直接抒情,表达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的赞美。两首诗同样是对木兰功绩的评价和赞美,但一个委婉含蓄,一个直抒胸臆。
【点睛】参考译文: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勉强照顾自己呢?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穿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注:干将是古剑,此处借用为宝剑)。早晨驻扎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阗的酋长。将士们得胜荣归,返回故乡。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为了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黄。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