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6 12:15: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①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②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③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④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⑤“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⑦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⑨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1.仔细品味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什么?
3.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4.我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二、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选段一】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选段二】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选段三】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叔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5.【选段三】写叔祖的疏懒和别人不肯真实地回答我,有什么作用?
6.简要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2)……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7.从三个选段可看出,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8.从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______________。
阿长是:________________。
9.阿长来问《山海经》,而“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0.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11.“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什么?
12.仔细品味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13.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讨厌之情,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水安她的魂灵!”这叫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乙】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两个选段的主要内容。
15.【甲】【乙】两篇选文都是从藤野先生和阿长没有给作者留下好印象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16.温儒敏教授说:“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蕴含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请结合《朝花夕拾》谈谈你对温儒敏教授这句话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甲】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乙】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17.【甲】文中的“她”善良热情,关心孩子,她是______________(人名)。
18.【乙】文选自《___________》(篇名)。文中的“我”经过怎样的心理变化,请作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王瑶曾说:“《朝花夕拾》虽然是散文,但它追忆‘往事’,却不忘现实,丝毫没有减少其昂扬斗志”,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以上选段谈谈。
参考答案:
1.“霹雳”“震悚”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的震惊程度和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的心理。 2.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3.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4.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解析】1.本题考查人物的心理。
“霹雳”指雷电,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比喻突然发生。“震悚”指身体因为恐惧或者过度兴奋而颤动。联系第⑤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可知,“霹雳”“震悚”形象地表现了“我”听到长妈妈买来“我”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后的震惊程度;联系第③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可知,长妈妈没什么文化,却能够帮“我”买来《山海经》,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霹雳”“震悚”还体现了“我”被长妈妈的热忱深深打动。
2.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这”为代词,指代的内容在前文,根据第⑦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联系第⑤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第⑦段“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可知,“这”指的是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一事。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①段“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第③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联系第⑤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可知,将冷漠的他人与主动问询《山海经》一事的长妈妈形成对比,虽然长妈妈没什么文化但是却买来了“我”渴求已久的《山海经》,表现了长妈妈的朴实善良,关心孩子(对“我”极其疼爱)。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⑧段“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联系第⑨段“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再联系第③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第⑤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第⑥段“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第⑦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可知,这四本书虽然刻印粗拙,却“我”没想到的人(没什么文化的长妈妈)买来的,“我”当时非常震撼,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5.与阿长来过问《山海经》、帮我买到书形成对比,反衬出阿长对作者的关心。 6.(1)“三哼经”表明长妈妈不识字, 靠着相似的的发音买到我梦寐以求的书,表明她买书的不容易,也表现了她的忠厚、真诚。
(2)“果然”表明作者非常熟悉《山海经》内容,以及拿到书时的喜出望外。 7.儿时的鲁迅原本对阿长是憎恶和不耐烦的,因为阿长踩死隐鼠、繁文缛节多;后来阿长给他买回《山海经》,他对阿长产生了敬意。
【解析】5.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本文的中心人物是长妈妈,其他人物都是配角,一般情况下,其他次要人物都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而存在的。
结合选段三中“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可知,这里的“别人”指的是疏懒的叔祖和不肯真是回答“我”的人,这里叔祖和其他漠不关心的人的行为和长妈妈的行为形成了对比,用叔祖的疏懒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烘托了不识字的长妈妈想尽办法为“我”找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行为的可贵,侧面烘托了阿长的真诚善良以及对“我”的关爱。
6.考查词语的赏析。
(1)“三哼经”表明长妈妈是一个知识水平不高的农村妇女,当然不知道什么是《山海经》了,她也只是听鲁迅念叨念叨,只有一点印象,所以念成了“三哼经”,可是这样她还是把《山海经》带回来了,说明很不容易,突出长妈妈的朴实和对我的关爱。从结构上说,也为《山海经》给我带来的震动惊喜做铺垫。
(2)“果然”,果真如此。指事实与预料的相同。结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的内容可知,“果然”表明作者非常熟悉《山海经》的内容和拿到书时的喜出望外。
7.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结合选段一中“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选段二中“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的内容可知,因为阿长踩死隐鼠、繁文缛节多,儿时的鲁迅原本对阿长是憎恶和不耐烦的;
结合选段三中“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的内容可知,在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后,鲁迅对阿长有了尊敬、感激之情。
8. 做学问之人,有些书呆子气 “我”的保姆,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很有心,并很爱护“我”。 9.表现了“我”对阿长的轻视,为下文阿长赠书设下了伏笔。 10.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11.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12.霹雳”“震悚”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的震惊程度和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的心理。 13.欲扬先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永恒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凝聚着“我”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我”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抒发了对阿长的感激、敬爱。
【解析】8.从“我”念念不忘于《山海经》和经常搜集绘图的书,可以看出“我”有些书呆子气和爱做学问;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可以看出阿长有心,很爱“我”。
9.根据第一段中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可作答“我”为什么不向长妈妈说买书的事,表明了“我”对从长妈妈这里得到这几本书不报任何希望,当然里面也有对长妈妈的轻视,同时也为下文长妈妈为“我”买来书埋下了伏笔。
10.根据题目要求,回到原文并找到相关语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从中提炼出答案即可。
11.“这”作为指示代词,其指代的内容一般在前文中即可找到。
12.此句是心理描写,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了解当时“我”惊喜的原因,从而理解“我”对阿长态度的变化。
13.考查对对比写法的理解。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阿长的我的关心。
14.【甲】写“我”初见藤野先生的情形。【乙】叙述了阿长让“我”讨厌的行为。 15.欲扬先抑。突出藤野先生和阿长的性格特点,使他们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使文章情感更加真挚动人,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和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6.《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甲】分析这几段文字的内容,可以分析出所写的人物是“我”,事件是:写留级学生讲有关藤野先生的掌故和“我”初次见到藤野先生的情形。【乙】分析这几段文字的内容,可以分析出所写的人物是保姆阿长,从“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可知,事件是写阿长让“我”讨厌的种种行为。
1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作用。【甲】文先写藤野穿衣服太模糊了,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后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这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乙】文先写因为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经常向母亲告我的状,夜晚睡觉时不雅的睡姿等,因此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但后来她却给我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这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使情节波澜起伏,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扬”的内容,给人出乎意料的感觉,从而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情感更加真挚动人,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和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6.本题考查对《朝花夕拾》主旨的理解。《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17.阿长 18. 《五猖会》; 从高兴到沮丧失望,再到不安和压迫的心理过程 19.【示例】赞同。《五猖会》写我急切去观看迎神赛会,但父亲要我背书,从中批判了封建家庭教育对 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两文在追述往事时,不乏有批判现实的昂扬斗志,体现了鲁迅剖析自我、剖析教育、剖析社会的态度。
【解析】1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结合甲文“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可知,这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长妈妈为“我”买来了《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1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内容分析。
(1)《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2)结合乙文第一段“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可知,最开始是非常高兴;结合第八段“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可知,父亲让“我”背诵《鉴略》的内容,背不好不能出去看迎神赛会,内心从高兴到沮丧失望;结合第十一段“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可知,“发抖”等词写出了此时“我”心情的不安、压抑,故心情由沮丧失望再到不安和压迫。整个心理变化是:从高兴到沮丧失望,再到不安和压迫的心理过程。
19.本题考查主题分析和语言表达。答题思路:一般而言,题干中观点是正确的,应该赞同,结合《五猖会》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其现实意义。
示例:我赞同这种观点。《五猖会》中父亲在“我”要去看迎神赛会前要求“我”背书,打击了“我”看迎神赛会的热情,同时让“我”感到不安、压抑,甚至留下了心理阴影,作者通过这段回忆,无形中批判了封建家长、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好奇心的压制和摧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回忆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方的生活,在百草园里是那么的快乐、自由,在三味书屋里则是有一些压抑的、感到束缚的,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两篇文章都是在追忆往事,回忆那些或者快乐、或者痛苦的事情,在无形中对现实社会现象、问题进行了批判,对自己进行了剖析,对封建教育进行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