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说课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说课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0.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6 23:3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单元
说课
说课结构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说教材
说重难点
说教学目标
说学情学法
说教学反思
说教学过程
说课标
说教法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说课标
说教学目标
在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全球人口流动迁徙的趋势和特点,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全球物种交换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分析中国同时期人口的变化。(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认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重要的几大航海贸易线路及其特点,搜集材料理解太平洋贸易中的中日丝银贸易与中菲墨之间的马尼拉航线,探讨明清时期白银流入中国的影响。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殖民扩张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其影响,总结欧洲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01
03
02
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第三单元第七课,上承第六课全球航路的开辟,通过三个子目“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介绍新航路开辟后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转折以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同时本课又影响了后面的内容,本课中欧洲人将通过殖民扩张、商业贸易、奴隶贸易掠得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推动欧洲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根本原因。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重难点
本课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多方面影响
本课难点:新航路开辟导致世界整体格局发生变化并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说学情学法
学情: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通过初中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5,16课的学习,具备新航路诸多影响的基本认识,但抽象性知识,学生知之不多,且并未形成系统的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知识。
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发展情况,本节课拟使用合作探究法、情境设计法、思维导图法等方法。
说教法
本课使用的教学方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小组
展示
点评
问题合作探究
新课
导入
总结
巩固
新课
导入
说教法
本课使用的教学方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小组
展示
点评
问题合作探究
新课
导入
总结
巩固
设计原因: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将本节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之后在课前发给学生,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在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方式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
本部分预计2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在小组之间进行指导和点拨。
说教法
本课使用的教学方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小组
展示
点评
问题合作探究
新课
导入
总结
巩固
主要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全球人口迁移
表现
①中国人下南洋
②欧洲人移民美洲、南非
③非洲人被贩运到美洲
④北美人开发西部
⑤俄国人移民西伯利亚
特点
①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区迁移
②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新开发区域迁移
③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设计意图:图片含有的信息量大、阅读量小、材料凝练,是高考题目中常见的材料类型。
小组
展示
点评
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频繁,人口流动不断加强,加之当时工业革命尚未起步,农业因素成为大洲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动力。
问题:上文中的农业因素是指?请根据课本P39分析这种农业因素的具体表现。
动植物的大交流
题目设计层层递进,因果联系,结构紧密。
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1520年,天花随着一个受感染的来自西班牙属地古巴的奴隶到达墨西哥。由此而产生的天花流行接着杀死了阿兹特克的近一半人口,……到1618年,墨西哥原来2000万左右的人口急剧减少到160万左右。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影响:①造成原住民的死亡,致使原有社会解体;
②欧洲人得以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甘薯,亦称番薯,在16世纪后期分多次传入中国,首先在福建、广东一带成为农民躲避荒年的重要食物。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介绍番薯时,就曾提及其救荒作用,认为番薯“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甘薯凭借其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迅速成为贫穷民众的重要口粮。民国《临沂县志》中记载,“甘薯即地瓜,种者极多,贫民以为粮”。
玉米作为高产耐旱的粮食作物,则极大推动了中国偏远山地地区的开发。如陕西、四川交界的秦岭、大巴山区,在明代还属于尚未完全开发地区,到清代乾隆年间就已经在山区遍植玉米,“其后川楚人多,漫山遍野皆包谷”。
16世纪初,花生由东南沿海地区传入中国。进入19世纪后,在欧亚非地区,花生在供人们食用的同时,亦迅速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出口商品。在中国,烟草最早传播时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效作用。如明代姚旅记载,“烟气从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且可辟瘴气”。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教材P40及下列材料,探究本时期“物种大交流”对中国的影响。
设计意图:添加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树立中国史与世界史结合的意识。了解玉米和甘薯等作物传入中国的过程和影响,强化家国情怀。
印度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全球重要航线
设计意图:本目的结构性表较强,适宜使用思维导图法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三条贸易路线。
根据课本第二子目相关内容,分组总结三条主要贸易航线的具体内容
▲印度洋贸易
这条航线的主导国是?为什么?
①原因:
②影响:
A.美洲劳动力缺乏。
B.欧洲殖民者追求资本原始积累,谋取暴利的驱使;
A.对非洲:灾难,破坏发展。
B.对欧洲: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对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文明的交融。
▲大西洋贸易:
澳门
果阿
生丝、瓷器
长崎
白银
马尼拉
阿卡普尔科
生丝、丝绸、棉布、瓷器
白银
葡萄牙人贸易路线
西班牙人贸易路线
▲太平洋贸易
对中国影响:
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设计意图:色彩鲜明,时空结合,高效达成重点学习,了解太平洋贸易。
西班牙
葡萄牙
主要在西半球的中南美洲,但拥有菲律宾群岛
主要在亚洲非洲,但拥有南美的巴西
以垄断商路和开拓殖民地为重点内容,与新航路开辟息息相关
根据课本P42页分析西葡两国的殖民地分布区域,并分析特点
设计意图:强化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分析西葡两国的殖民分布与特点,并分析给殖民地带来的影响。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影响
表现
表现
影响
欧洲的变化
根据课本P42相关内容,分组总结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表现
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大西洋沿岸)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威尼斯
热那亚
安特卫普
阿姆斯特丹
伦敦
里斯本

西




概括材料和图片所反映的现象
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是本课难点,我使用了图文结合的材料直观形象地说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这一知识点,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商业革命的其他具体表现。
印第安人
旧贵族地主
资产阶级
工场主农场主
结合教材P43相关内容,请根据以下图片中的角色在16、17世纪的发展状况,分组合作编写一段对话,并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主题: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对历史进行探究。试题的命题原则也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在教学中加入此类题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也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试卷形式,提高应试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语言的表达,强化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印第安人
旧贵族地主
资产阶级
工场主农场主
大量金银涌入
金银价格下降
商品价格飞涨
封建地主
财力下降
资产阶级
牟取暴利
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资本主义加速发展
物价
价格革命
请根据以下图片中的角色在16、17世纪的发展状况,分组合作编写一段对话,并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主题: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人口迁移:
物种交换:
商品流动:
亚、非、美洲:
欧洲:
族群混合,新民族诞生
丰富了食物种类,优化了饮食结构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贸易
遭受侵略,逐渐落后
迅猛崛起,社会转型
疾病传播:
造成美洲大洋洲人口大量死亡











世界逐步连为一个整体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全球联系的
初步建立
世界格局
的演变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知识需要及时巩固;强化结构意识和整体意识,理解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总结
巩固
随堂练习
1.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
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
D.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2.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王权逐步高于教权、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新教派的兴起。材料反映出(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格局的初步形成 D.世界市场的雏形
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程容量比较大,需要学生在上课前做充分的预习工作,加之经验不足和对知识结构的把握不够精准,内容和教学方法过程等欠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指正。
不足之处请您指正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