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 下列7张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成
立到70年代哪些重要的外交活动 ? 看图说史1、1949
年12月,
毛泽东
访问苏联 2、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4、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5、
1971
年
中
国
重
返
联
合
国 6、
1972
年尼
克松
访华,
中美
关系
开始走向正常
化。 7、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如今
很难想象哪个国家是中国的敌人,
而就在不久前,还很难想象这么多
国家都会成为它的朋友!”新中国外交: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0年代 70年代
(奠基时期 ) (突破时期)阶段小结: 改革开放后
(调整时期)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外交政策重大调整 1、调整原因⑴国际形势的发展:
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冲击了两极格局国际秩序中多极化趋势出现⑵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调整基本依据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 重要论断: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3、调整内容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出发点 (1)思想:(2)政策:(3)出发点: 3、调整内容(1)思想: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
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
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
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1984年邓小平接见尼日尔元首赛义尼时说: 二、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积极参加联合国事务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谋求国际热点地区问题的公正解决 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推动裁军 积极参加联合国事务积极加入联合国各部门组织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一、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相一致 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的原因二、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三、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1996年9月,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维和行动1988年9月中国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2年4月 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2003年4月 中国赴刚果(金)维和 部队概况:有一个175人的工兵连和一个43人的医疗分队,目前,这支部队仍在刚果(金)执行任务。
2003年11月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
2004年10月 中国赴海地维和,这是第一次进入一个未建交国
2005年10月中国赴苏丹维和
2006年4月中国赴黎巴嫩维和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示意图⑴1993年11月.江泽民出席美国西雅图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⑵2001年10月.中国第一次举办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1989年成立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2001年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
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
共同繁荣”。 2003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部分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
2005年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1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6年在越南河内举行。主题是“走向充满活力的大家庭,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07年9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会议的主题为“加强大家庭建设,共创可持续未来”。2008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这是会议闭幕时各成员领导人身着秘鲁特色民族服装合影。 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国机制”:最初是一个讨论和解决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与裁军的元首会晤机制。
2001年 “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成员国:6个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意义
①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
②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③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 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④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6国元首合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定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对外关系的突破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50年代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来“三大方针”四项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重返联合国
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不结盟千年首脑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谢谢观看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责任,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
──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