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八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八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24 14: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当前西方出现“马克思热”罗森贝格教授指出,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向马克思主义发起一次又一次理论攻击和思想围剿,其结果是不仅没有驳倒马克思主义,反而扩大了它在西方世界的影响。主题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材料1:“工业革命前,人类的生产力每1000年才增长1倍,而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GDP增长了约4倍。”
——英国史研究专家 钱乘旦
材料说明了什么?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条件1.社会经济前提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施粥棚里的孩子 “这次变革(工业革命)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 ——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 工业革命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阶级矛盾尖锐。材料2阅读书本,了解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有哪些?结局如何?
2.阶级基础1、思考:三大工人运动有何特点?
2、失败说明了什么?
3、有什么意义?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斗争矛头指向资产阶级,结果都失败。
工人运动需要理论指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也为理论创立提供条件。
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请回答材料中的”思想材料”指什么?“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指什么?“思想材料”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思想来源,即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物质的经济的事实”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指工业革命。3.理论基础 尽管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设想。但其不能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只是将无产阶级取得解放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的良心发现上。因而,其找不到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从而决定了其天才设想是空想的,而非科学。  问题探究: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只是空想的,而不是科学的理论,不能够指导工人运动走向胜利。理论基础:十九世纪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批判、继承4.个人作用马、恩的主观努力:①理论研究与改造
②参与和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马、恩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了解工人阶级的状况,揭露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为大会起草同盟纲领。
主题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贫富差距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和固有矛盾日益暴露。(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3)理论基础:19世纪早期人类三大优秀理论成果(4)马、恩的主观努力:①理论研究与改造;②参与和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根本条件(一)客观条件(二)主观条件工业革命认识升华,理论提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伟大升华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马克思主义政治:工人运动的需求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主题二:《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共产党宣言》摘录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革命的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他们公开公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
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
发展生产力无产阶级革命
必胜的信念《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无产阶级革命目的
必须用暴力达到内容:探究:《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指明了斗争的目标——
革命的基本力量(主力)——
实现目标的手段(方式)——
革命的理论依据——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主题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开辟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历程,为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对全世界:2、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題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 研究述评》主题四:联系运用
1、横向联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民主革命纲领毛泽东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腾飞,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邓小平理论材料一 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而且“马克思的主要学说”“皆非出于独创”;不过,他还是承认“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下”,劳动者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美国经济学家韩讷在其《经济思想史》中对《资本论》逐一进行批判,但他在谈到马克思“以‘历史概念’观察资本”时,认为马克思“对产业状况有精密分析,……颇有价值”。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学态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2、纵向联系: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原因:
1、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3、资产阶级企图通过批判马克思主义来压制无产阶级革命;
4、西方学者希望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使统治者改善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社会矛盾。态度:比较重视马克思主义,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主要采取批判的态度,肯定了其中的少数内容。材料二 “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学态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材料三 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记录片。记录片中称,“没有一个德国人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马克思”,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几乎所有德国大学都有研究马克思的项目。
——《德国“马克思城”重新挂牌》(2)材料二、三较之材料一反映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原因:
1、经济危机使西方学者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他们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
2、材料中涉及的两个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相对缓和。变化:由批判为主转为赞扬为主,研究更加热烈了。(3)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认识: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2、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理论是可以相互借鉴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三大工人运动)马、恩的主观努力: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理论基础: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历


件本课小结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意义:……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最基本的前提)19世纪早期人类三大优秀理论成果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
立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她
包括三大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它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和资
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其中无产阶级
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概念构建:(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21)《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