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案例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农业区位的概念,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正确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运用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问题一
阅读教材54页,理解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说出其主要类型和特点。
判断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并说出他们可能分布在哪里。
《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诗中涉及了哪种农业生产活动?
2.诗中体现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哪些特点?
3.能否在长安种植荔枝?为什么?
材料一 荔枝树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它的遗传性要求花芽分化期有相对低温,但最低气温在-2至-4℃又会遭受冻害;开花期(3-4月)天气晴朗温暖而不干热最有利;湿度过低,阴雨连绵,天气干热或强劲北风均不利开花授粉。花果期(3-8月)遇到不利的灾害天气,会造成落花落果,甚至失收。
材料二 西安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2℃~0.0℃,年极端最低气温-21.2℃(1991年12月28日);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3℃~26.6℃,年极端最高气温43.4℃(1966年6月19日);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
小节
上述案例体现了哪个因素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根据案例,总结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活动的思路?
感悟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
气候(温度)
生产对象的习性
地区的环境特征
因地制宜
问题二
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区位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平原:
山地、丘陵: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种植业发展。
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一、农业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平原:
山地、丘陵: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种植业发展。
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热量:
降水:
光照:
昼夜温差:
热量充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气象灾害:
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利于有机物合成。
水热组合条件好,利于植物生长。
干旱(伏旱、春旱)、梅雨、洪涝、寒潮等。
说出图中的地理事物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原因。
找出我国主要温度带,分析柑橘和苹果分布区位的差异。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比如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春小麦,主要是春天播种的小麦。一般春播,秋收。播种时间,通常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春小麦生长期短,从播种到收获约90多天。
1.说出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分布位置。
2.分析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生长期差异。
新疆的瓜果为什么比较甜?
光照
昼夜温差
一、农业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平原:
山地、丘陵: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种植业发展。
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热量:
降水:
光照:
昼夜温差:
热量充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气象灾害:
河流、淡水湖泊、水库等:
冰川积雪融水:
地下水:
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利于有机物合成。
水热组合条件好,利于植物生长。
干旱(伏旱、春旱)、梅雨、洪涝、寒潮等。
一、农业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平原:
山地、丘陵: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种植业发展。
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热量:
降水:
光照:
昼夜温差:
热量充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气象灾害:
河流、淡水湖泊、水库等:
冰川积雪融水:
地下水:
肥力:
厚度:
酸碱性:
墒情:
质地(疏松度):
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利于有机物合成。
水热组合条件好,利于植物生长。
干旱(伏旱、春旱)、梅雨、洪涝、寒潮等。
黑土或黑钙土、冲积平原、水稻土等。
发育程度、地形等。
南方红壤呈酸性,北方土壤呈碱性。
土壤的含水量。
沙土、壤土、黏土。
颜色越深代表耕地面积越多,颜色越浅代表耕地面积越少。
一、农业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平原:
山地、丘陵: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种植业发展。
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热量:
降水:
光照:
昼夜温差:
热量充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气象灾害:
河流、淡水湖泊、水库等:
冰川积雪融水:
地下水:
肥力:
厚度:
酸碱性:
墒情:
质地(疏松度):
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利于有机物合成。
水热组合条件好,利于植物生长。
干旱(伏旱、春旱)、梅雨、洪涝、寒潮等。
黑土或黑钙土、冲积平原、水稻土等。
发育程度、地形等。
南方红壤呈酸性,北方土壤呈碱性。
土壤的含水量。
沙土、壤土、黏土。
为农业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分析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发展乳畜业的原因。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人文因素
市场
交通运输
政策法规
劳动力
科技
文化
饮食偏好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便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运输时间,影响农业布局。
阅读教材56-57页,举例说明人文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影响农业生产的种类和规模。如我国粮食安全,粮田与粮价保护,乡村振兴。
数量、质量、价格影响农产品成本和品质。
提高单产;扩大种植面积;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
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和分布等,如福建武夷山的茶文化,回族的畜牧业。
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如越南的咖啡种植。
仙茅喜温暖气候,稍耐干旱和荫蔽,宜选低山坡或平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是一种临床常用中药材,具有保健作用,生长周期为5到8年,市场需求量较大。泥溪镇松林村紧邻岷江,其独特的红沙土质非常适合仙茅生长。2016年,泥溪镇引进四川国强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流转村民荒地、林地3000余亩,建成全省集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仙茅基地。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9万亩,鲜货产量4.85万吨,一产产值1.54亿元。
分析泥溪镇发展仙茅种植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属于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满足水稻生长。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主要分布在地势较平坦、海拔低的平原和丘陵。原因:平原、丘陵起伏小,土层深厚,便于耕作和灌溉。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水稻生产投入劳动力多,而且单产高;平原、低地及沿海地区往往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对粮食需求量大。因此水稻生产特点契合人口密集区的生活和生产要求。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种植历史悠久,水稻种植技术丰富;南方饮食习惯喜欢大米,市场广阔;水稻土属耕作土,土壤肥沃,产量高。
点金训练39页任务一
【2019年新课标2】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图3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2021年乙卷改编】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发展棉花种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2.材料体现了( )因素对新建棉花种植的影响。A.劳动力 B.交通 C.科技 D.政策
3.无人机的使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 )A.产量 B.质量 C.利润 D.价格
B
C
C
1.分析新疆发展棉花种植的主要因素。
2.分析新疆发展棉花种植的主导因素。
3.分析新疆发展棉花种植的限制性因素。
4.说出新疆棉花种植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新疆盆地边缘山麓地带发展棉花种植的主导因素。
我国的棉花主要种植在西北地区,其中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8.9%。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达516.1万吨,约占全国棉花总产量87.3%。
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问题三
一个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是否会发生变化?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橘香小镇(龙兴村)位于川南丘陵地区宜长路沿线,距离宜宾城区仅25公里。在翠屏区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将少有人耕种的旱地建成高标准优质柑橘园5500亩,引进不知火、濑户见、大雅、金秋砂糖橘等13个柑橘品种,设置鲜果采摘区、菌菇采摘区和蔬菜采摘区等多个生态农业体验区,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每年产值达到3千万以上,助农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1.分析兴龙村发展传统农业种植粮食作物的区位条件。
2.分析兴龙村大规模种植柑橘的区位优势。
3.说明兴龙村区位条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图3.1)。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超过40℃则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则停 止生长。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图3.14)。鲜切花,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发展中国家基本处于低纬度地带,终年高温,水源充足,利于全年花卉生产;劳动力充足,工资成本低,花卉生产成本低。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图3.14)。鲜切花,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要加强科学技术投入,提高繁殖技术和改良品种,延长花期,提高栽培技术,特别是温室大棚栽培和无土栽培;由于距离销售市场较远,故要采取保鲜技术特别是贮藏和包装技术,提高切花新鲜度,延长储藏时间;加强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流通环节,缩短运输时间。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图3.14)。鲜切花,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鲜花相对就近销售,能保证花卉品质,并能降低储运成本,提高鲜花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图3.14)。鲜切花,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科学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鲜花保鲜、贮藏技术的进步,使得花卉种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形成新兴花卉专业化生产基地。另外,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由 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促使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形成新兴花卉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