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主讲人:古蔺中学 杨丹学科网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品三国》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课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
中苏合纵联盟志在对抗欧美
五项原则瑞士万隆凸显神威
*问题探究:
结合书第84页的《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探讨二战之后的国际背景。一、中苏合纵联盟志在对抗欧美——“另起炉灶”和“一边倒”
1、国际背景
a、二战后,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东西对峙的两极格局(“冷战”)。
b、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独立主权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科网
美国 ≈ 曹魏
美国 ≈ 曹魏
苏联 ≈ 东吴
美国 ≈ 曹魏
苏联 ≈ 东吴
中国 ≈ 蜀汉一、中苏合纵联盟志在对抗欧美——“另起炉灶”和“一边倒”
1、国际背景
a、二战后,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东西对峙的两极格局(“冷战”)。
b、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独立主权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很多亚非国家脱离西方殖民体系而独立。*当时的国际背景可以简要概括为:
1、苏联、美国东西对峙,新中国崛起,三大国,初现现代外交三国演义的雏形。
2、当时还有大批新兴的亚非国家,力量暂时落后,但却是很有骨气,类似丐帮兄弟。2、独立自主原则和三大外交政策提出
(一)外交总原则
独立自主
(二)三大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三)三大外交政策详细内容
a、“另起炉灶”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c、“一边倒”
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一边倒”的具体表现:
1、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与斯大林商谈合作事宜。1950年,周恩来访问苏联。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双方协商决定展开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 *问题探究:
独立自主和“一边倒”是否矛盾?“一边倒”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有什么意义?
*问题探究:
独立自主和“一边倒”是否矛盾?“一边倒”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有何意义?
1、不矛盾。中国“一边倒”,与苏联结成同盟,实际上也遵守独立自主原则,在同盟中,中苏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依附关系。
2、一边倒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保卫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果实,维护了和平和主权,有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建设。
二、五项原则瑞士万隆凸显神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
1、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的背景
a、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b、中国决定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的过程
a、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b、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c、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探究:
你怎么看待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与独立自主是什么关系?
2、与殖民主义时代“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外交原则相比较,主张“互利共赢”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哪些进步?
*问题探究:
你怎么看待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是对独立自主方针的继承与发展。
2、在西方殖民体系崩溃之后,在冷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横行的时代,其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主张具有开创性,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日内瓦会议
a、时间:
1954年4月到7月
b、参加国家:
中、美、苏、英、法五大国
c、人物:
周恩来及所率的中国代表团d、会议主题:
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法国殖民地越南、柬埔寨、老挝)问题的外长会议。
e、意义: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f、会议成果:
与会各方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4、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a、时间:
1955年4月
b、背景:
在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
c、参加者:
29个亚非国家首脑,中国由周恩来率团参加。
d、会议主题:
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e、会议亮点:
“求同存异”外交原则
f、会议成果:
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形成了显示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
*1955年万隆会议后的外交形势:
中国在日益取得广大亚非国家支持之下,联合苏联,对抗美国。
*课后问题探究:
收集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新中国外交的相关资料,为下一课70年代新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做准备。
练习题目:
1、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试分析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2、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