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那么,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有何表现呢?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请大家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反映出什么现象?
欧洲
非洲
亚洲
印度洋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学习目标:了解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全球性流动,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阅读教材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的表现和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欧洲向美洲移民
非洲人被贩卖到到美洲
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①从旧大陆迁移到新大陆
②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
(1)表现:
(2)特点:
印第安人口减少95%
(3)影响:
积极:改变人种和族群结构、促进交流融合、加速落后地区开发
消极:
疾病、屠杀掠夺、灾难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迁徙
(1)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农作物、水果等引入美洲;
(2)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甘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2、物种交换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据材料,归纳全球性物种交换有何特点?
以欧洲为主导
内容丰富多彩
结果呈现双面性
涉及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及时检测
1.美国学者艾尔弗雷德 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中指出:“(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由此可见,哥伦布大交换( )
A.欧洲具有主导性 B.范围具有区域性
C.结果仅利于欧洲 D.内容仅限于物种
A
思考探究: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由于有了玉米,原本在17世纪下半期出现人口衰退的法国和意大利,到18世纪其人口开始回升。……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也大大增加了中国的粮食产量,对明清两代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另一方面,猪、马、牛、羊等牲畜被欧洲人引入美洲,为生活在美洲的人们提供了肉食、奶类、皮毛和畜力。
影响:
①提高粮食产量,刺激人口的增长;
②丰富各地的物种,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③推动当地经济和贸易发展
英国人把沾染天花病毒的衣物、被子送给印第安人
天花病毒让整个南美州人口减少了75%。
3、疾病传播
据估计,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100到150年间,80%-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
欧洲的疾病,如斑疹伤寒、黄热病、白喉、流感、痢疾,最致命的是天花,往往在一次造访中会使部落死亡人数达到 50-90%之多。即使如今相对温和的儿童疾病,如麻疹、腮腺炎、百日咳和水痘,在没有接触史和自然免疫力的土著人口中,也变成了杀手。 ——张琪:《北美早期印白文化交往研究》第88页
影响:
原住民的死亡
原有社会的解体
便利欧洲人的殖民统治
认识:
新航路开辟
人口迁移
物种交流
积极
①提高了粮食产量,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②丰富了各地的物种,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③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发展
弊端
环境破坏
疾病传播
——过渡垦荒,造成水土流失
原住民的死亡
原有社会的解体
便利欧洲人的殖民统治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阿拉伯(中国)商人主要商路
意大利商人主要商路
太平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印度洋贸易
观察地图思考: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发生的变化?
印度洋贸易
全球海路的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主线和支线
印度洋贸易的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1、印度洋贸易
美洲
欧洲
非洲
金银、棉花 蔗糖
烟草 矿产品
归程
出程
中程
枪支
纺织品
果酒
烟草
杂货
非洲黑人奴隶
三角贸易
带来巨额财富
创造原始资本积累
劳动力丧失
社会结构打破
长期落后
带动殖民地
经济开发
种植园经济兴起
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分析“三角贸易”分别对欧洲、非洲、美洲带来什么影响
非洲:使非洲丧失劳动力,发展困难,长期贫穷与落后。
美洲:种族灭绝,掠夺金银、原料,发展种植园,导致经济结构单一、依附于欧洲;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当地开发。
欧洲: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大西洋贸易
马尼拉大帆船
在这幅16世纪的版画上,五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摆渡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
3、太平洋丝银贸易
材料: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航线开通后的20年间,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摘编自韩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明王朝的影响》等
3、太平洋贸易
③从美洲流向中国: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运载中国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白银运回马尼拉然后流入中国。
①从欧洲流入中国:葡萄牙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运到欧洲,白银流 入中国
②从日本流入中国:葡萄牙参与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1)白银流入中国的途径
在澳门的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到达长崎
3、太平洋贸易
(2)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直到18世纪,美洲白银或者通过欧洲、西亚、印度、东南亚输入中国,或者用从阿卡普尔科出发的马尼拉大帆船直接运往中国,丹尼斯·弗林对白银流向的研究也使得他得出结论:中国至少在世界白银市场上处于中心地位。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小小的月港成为了当时中国链接世界经济的接口
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促进税制改革(一条鞭法);
③(隆庆开关)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及时检测
2.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
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 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
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 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B
历史现象
指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
44页:新航路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为协调两国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教皇做出仲裁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东西分别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1.殖民扩张的表现:
(1)葡萄牙: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地区;美洲的巴西
(2)西班牙: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区(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亚洲菲律宾
三、早期殖民扩张:
(3) 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先后崛起的西方列强
15~16 世纪 西班牙、葡萄牙
17世纪 “海上马车夫”荷兰;英法崛起
18世纪 中后期 英国(“日不落帝国”)
2、据材料概述早期殖民扩展的影响。
墨西哥波多西银矿
材料:16世纪的修道士卡萨斯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的一段记载:
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躏他们。整个岛屿全部被摧毁,一片荒凉。
——摘编自(西)卡萨斯著,孙家堃译《西印度毁灭述略》
16-18世纪欧洲奴隶贩子向美洲大陆贩运的黑奴共计1500万人。每运一个黑人到美洲,至少有5个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加上贩运到其他地区的黑人,总计使非洲损失了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1)对美洲、非洲、亚洲:
①中断原发展进程,灾难;亚洲受冲击;导致落后。
②客观传播先进生产方式。
地理大发现后,国家将一个地区的贸易特权赋予一家公司,这就需要大型的贸易公司来执行,这样大型的贸易公司不得不采用股份的方法集资,无论是否商人都可以入股,股份公司应运而生。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贸易范围扩大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贸易中心转移
商品种类增加
商
业
革
命
问题: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了什么?
地中海→大西洋沿岸
第一家股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
商业革命表现
金银大量流入欧洲
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
收取固定货币地租者(地主)财力地位——下降
拥有大量商品的商人(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
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价格革命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白银从700万千克增加到2140万千克……大量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物价上涨使……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3)对世界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③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促进了世界各地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传播,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归纳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对欧洲(殖民)国家:
从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引发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开拓海外市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对亚非拉(被殖民)国家:
客观上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但更多的是造成这些地方的落后和贫穷。
对世界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世界市场,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会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运用多元史观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史观 评价
全球史观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文明史观 文明冲突与交融之路
近代化史观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之路
革命史观 殖民掠夺之路,引起被压迫人民反抗;思想震撼之路,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社会史观 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课堂小结
新航路开辟
人口迁移
物种交流
疾病传播
商品流动
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早期殖民扩张
亚非拉——灾难与落后
欧洲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社会转型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人类由分散到整体,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