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6 19:4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学设计
课题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生物学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教材讲解了眼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又介绍了近视及其预防的知识。爱护眼睛,从我做起。教材讲解了讲解了耳的构造和听觉形成,又介绍了听觉的的形成及其保护耳朵的知识,保护耳朵,从我做起。
学习目标 探究实践:课文中没有眼和耳朵的实验,但我们可以查看资料,从生活实际找出实例,及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探究意识和实践意识。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对眼睛和耳朵有了充分的认识,逐步培养大家的科学思维能力。态度责任:学好知识,态度端正,是对自己眼睛和耳朵的负责,对社会的负责。生命观念:眼睛和耳朵是自己的,但也是社会的,爱护眼睛,爱护耳朵,就是具有生命观念的具体表现。
重点 1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2视觉是怎样形成的?3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4听觉怎样形成的?
难点 1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2视觉是怎样形成的?3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4听觉怎样形成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由想一想,议一议导入新课……我们吃饭时,能看到饭菜的颜色,还能听到同学的说话声,手指还能感觉到馒头的余热,这些是怎么回事? 讨论思考 营造课堂氛围
讲授新课 眼和视觉视觉让我们看到东西。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外界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感光细胞→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瞳孔的变化从明亮处到暗处,瞳孔由小变大从暗处到明亮处 瞳孔由大变小近视及其预防眼睛近视会给人造成很多不方便。近视时怎么回事?物象落在视网膜上,人才能看到物体。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到视网膜前方,看到的是模糊的物象,就叫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矫正。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和“三不要”耳和听觉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听觉信息次于视觉信息。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先看看耳朵的结构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圣经→大脑中的一定区域→听觉外界环境中的声音悦耳动听。但也有噪音。请保护好耳和听觉。1不用尖锐东西挖耳2声音巨大,迅速张口,或者闭嘴、堵耳3鼻咽有炎症,及时治疗4不让脏水进耳道……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比、舌等感觉等器官。
课堂练习 1口述视觉的形成2听觉的形成
课堂小结 自己总结
板书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耳和听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