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3课时 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和乘加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并且掌握了简单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还知道了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这些丰富的学习经验,对本节课的学习都会起到积极的迁移作用。但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解决含有两级运算(除乘加外)的两步计算问题时,寻找到所求问题的中间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要重视唤起学生已有的解题经验,借助简易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信息,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用寻找中间问题来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会根据实际合理使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2.学会用简易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用寻找中间问题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题策略。
3.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画图分析问题,掌握寻找中间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分析问题,找到隐藏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师: 面包房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如果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不错,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这个问题。怎么列式计算?请你在自备本上写一写。 生: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 生1:还剩下几个面包? 生2:已经烤了几次? 生3:剩下的面包还需要烤几次? 学生列式解答。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经历发现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特别是提出“还剩下几个面包”这个问题,正好是本节课要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已经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师:为了清楚地表达出信息和问题,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画出简易线段图。 师生交流互动画出简易线段图。 2.怎么解答? 师:要解决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这个问题,需要哪两个信息? 师:能直接解决问题了吗?为什么? 师:要解决剩下的面包需要烤几次这个问题,需要先求出什么? 师:要求剩下几个面包,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师:现在能直接求出还剩下几个面包吗?怎么求? 师:这样剩下的面包知道了,还知道每次烤9个,怎么求还需要烤几次?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要求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需要先求什么? 师:对啦!这个问题就是解决这道题目的中间问题。所谓中间问题,就是指只有先求出中间问题,才能解决题目的问题。因此,找到中间问题很重要。 3.交流汇报,展示列式。 师:请你根据刚才的分析,检查一下自己的列式是否正确,错误的及时改正。 师:谁来说说你是先求什么?怎么列式?再求什么?怎么列式?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师:谁来再说说每一步算式表示的含义?指名多位学生说一说。 师:你们同意吗?解答正确还需要写上答句。课件出示。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师:这个列式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师:这个综合算式是先算什么? 师:先算90-3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师:分步式和综合式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先求还剩下几个面包。过程是一样的。 师:综合算式不加括号可以吗?为什么? 师:在遇到不能直接求出问题时,我们需要想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综合算式时,要合理使用小括号,保证列式正确。 生:有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生:每次烤9个。 生:要求的是剩下的面包需要烤几次? 师生一起画图。 生:剩下几个面包,每次烤几个。 生:不能,因为剩下几个面包还不知道。 生:剩下几个面包。 生:一共有几个面包,已经烤了几个面包。 生:能。一共的面包去掉已经烤的面包就是剩下的面包。 生:剩下的面包除以每次烤9个,得到的就是还需要烤几次。 生:先求还剩下几个面包。 学生检查纠正。 生:先求还剩下几个面包。90-36=54(个) 生: 再求剩下的面包还需要烤几次?54÷9=6(次) 生: (90-36)÷9 =54÷9 =6(次) 生:前面的是分步算式,这个是综合算式。 生:先算90-36。 生:90-36解决的是还剩下几个面包。 答:剩下的面包还要烤6次。 生:不可以。不加括号的话就不是先求还剩下几个面包。 在分析环节,引入画简易线段图,让学生明白线段图能清晰表达信息,信息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特别是不断地层层追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师:第1题的中间问题是什么?也就是先求什么?综合式怎么列? 师:第2题呢? 师:为什么要加括号? 2.两个小组买同一种面包,每个面包3元。第一组买了9个,第二组买了6个,第一组比第二组多花多少钱? 师:请你独立思考分析解答。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么列式。 师:你能列出综合式吗?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这两个列式,先求的问题一样吗?都解决问题了吗? 师: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有时候过程不同,但是最终都解决了问题。有一个成语叫“殊途同归”就是这个意思。 3.下面的问题不能用“(50-5)÷9”解决的是( )。 ①一本50页的绘本,已经看了9天,还剩5页。平均每天看几页 ②每本笔记本9元,购买5本,付50元应该找回几元? ③学校准备了50个篮球,二年级每个班分到9个,还剩5个。二年级有几个班? 师:哪个问题不能解决? 师:那第2个问题怎么列式?先求什么? 师:那第一个问题,用这个算式解决,先求什么? 师:那第3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解答 生:先求5个羽毛球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 85-5×5=60(元) 生:先求已经运了几箱。 综合算式是 (58-28)÷6=5(次) 生:因为要先求已经运的箱数,也就是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生:我先求第一组花多少钱?再求第二组花多少钱?最后求第一组比第二组多花多少钱? 算式是:9×3=27(元) 6×3=18(元) 27-18=9(元) 生:9×3-6×3=9(元) 生:我先求第一组比第二组多买几个面包,再求多买的几个面包是多少元,也就是第一组比第二组多花几元。 算式是: (9-6)×3 =3×3 =9(元) 生:先求的问题不一样,但是都解决了问题。 答:第一组比第二组多花9元钱。 学生独立解答。 生:第2个问题不能解决。 生:50-9×5=5(元) 先求花了多少元。 生:先求已经看了多少页。 生:先求分掉了多少个篮球。 学会看图理解信息和信息,信息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体会用图表示信息的简便性。 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3个练习题,从看图解决问题到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最后是根据算式选择问题,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方面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生:画出简易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生:找到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 生:合理使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贯通前后的知识。
环节五 拓展延伸 补充1个信息,并解答。 二(1)班44个同学去划船,32人租大船,剩下的租小船, , 需要租几条小船? 师:要求租几条小船,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师:那需要补充哪条信息? 师:说说你补充的信息,并解答。 根据学生补充的信息出示。 师:每条小船坐的人数不同,租小船的条数也不同。想一想,还可以每条小船坐几人,和同桌说一说。 师:补充信息,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判断需要哪些信息,再根据已有信息,看看缺少什么信息就补充什么信息。 学生独立解答。 生:剩下的有多少人,每条小船坐几人? 生:剩下的人数可以根据已知信息求出,因此需要补充信息,每条小船坐几人 生1:每条小船坐6人,算式(44-32)÷6=2(条) 答:每条小船坐6人,需要租2条小船。 生2:每条小船坐4人,算式(44-32)÷4=3(条) 答:每条小船坐4人,需要租3条小船。 …… 设计这样一组既有挑战性,又有开放性的习题,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