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第3课时 单元综合复习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复习课。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计量工具,初步学会用估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课主要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升。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概括能力,通过具体的题目回顾新知。针对各知识点,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目标:
1.在整理和复习中,经历对克和千克的有关知识系统复习与整理的过程。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克和千克的有关知识,能用克与千克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回顾与复习的好习惯,查漏补缺,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教学难点:
用克与千克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知识梳理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克和千克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出示课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一单元有关克和千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点击屏幕出示知识点。 师:大家说的都很对,这些知识我们都掌握的怎么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复习之旅。 2.巩固与复习 (1)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对于克与千克,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师举例:计量下面的物品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点击屏幕圈一圈。 (2)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师: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说的非常好。 6千克=( )克 4000克=( )千克 7000克=( )千克 9千克=( )克 学生思考,教师点名提问。 (3)计量工具 师:如何运用计量工具? 学生思考,教师点名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各种秤的图片,让学生再次认识各种秤。 (4)解决问题 师:如何估计一堆物体大概的质量? 师举例:6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橘子大约有多重?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克和千克的认识。 生2: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生3:计量工具。 生4: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kg”表示。 生2:一般情况下,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生:面包用克作单位,西瓜用千克作单位,猪用千克作单位,小鸡用克作单位。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1千克=1000克。 生:6千克=(6000)克 4000克=(4)千克 7000克=(7)千克 9千克=(9000 )克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称量较轻物品且需要准确度高,用天平。称量一般物品的质量时,多用台秤、电子秤。称量较重物品的质量时,多用磅秤。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估计一堆物品大约有多重,先估计1千克的这种物品大约有几个,再用这堆物品的个数除以1千克这种物品的个数,就得出这堆物品大约有多重。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8÷6=3(千克) 答:18个橘子大约重3千克。 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具体教学点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教师提问引起学生回忆,师生一起总结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会选择正确的质量单位,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问题复习回顾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明确1千克=1000克,会选择合适的计量工具进行称量。并通过克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进一步巩固深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引导学生回顾并再次学习利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一步巩固强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 综合练习 1.在 里填上“>”“<”或“=”。 2千克 2000克 5千克 4900克 800克 1千克 2500克 3千克 999 克 1 千克 7 千克 700 克 3000 克 3 千克 29 克 4 千克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千克=( )克 2000克=( )千克 3千克=( )克 7000克=( )千克 5千克=( )克 6000克=( )千克 3.判断题 (1)一支铅笔重15千克。 ( ) (2)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 (3)一袋盐重500g,两袋盐重1千克。 ( ) (4)1千克比200克多800克。 ( ) (5)4千克等于4000克。 ( ) (6)2千克梨和2000克苹果一样重。 ( ) 4.下面说得对吗?试一试。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2千克 = 2000克 5千克 > 4900克 800克 < 1千克 2500克 < 3千克 999 克 < 1 千克 7 千克 > 700 克 3000 克 = 3 千克 29 克 < 4 千克 生:1千克=(1000)克 2000克=( 2 )千克 3千克=(3000)克 7000克=( 7 )千克 5千克=(5000)克 6000克=( 6 )千克 生1:一支铅笔重15克,错误。 生2:因为1千克=1千克,所以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同样重,错误。 生3:500克+500克=1000克,1000克=1千克,因此正确。 生4:1千克=1000克,1000克-200克=800克,因此正确。 生5: 4千克=4000克,因此正确。 生6:2千克=2000克,因此正确。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答:不对,无论是往下踩,还是单脚站着,与原来体重都相同。 在基础练习中回忆起克和千克相关知识,巩固和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增强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 拓展练习 1.一袋梨和一袋苹果共重5000克,其中梨重2000克,苹果重多少千克? 2.一桶油连桶重 21 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重 11 千克,想一想,这桶油有多重?桶有多重?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5000-2000=3000(克) 3000克=3千克 答:苹果重3千克。 生:油:21- 11=10(千克) 10+10=20(千克) 桶:21- 20= 1 (千克) 答:这桶油重 20 千克,桶重 1 千克。 拓展练习相比综合练习有一定提升,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情况下,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生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生2: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称物体的方法。 生3:培养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培养回顾与复习的好习惯,查漏补缺,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