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2课时 用算盘记数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能体会数的含义和作用,进一步掌握了十进制关系。学会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每个数的组成,能正确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的数字的意义。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认识算盘,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体会其直观形象、体现数位特征的特点;会用算盘表示数,深化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本节课分两个层次展开教学。第一个层次用直观图展示了算盘的结构,给出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说明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让学生体会古人“以一当五”的创举。第二个层次是在算盘上表示数,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确定个位档及其他数位档的方法,第二步是在相应档位上拨珠靠梁表示数,使学生知道1~4各数用下珠表示、5用一颗上珠表示、6~9各数以上珠和下珠共同表示、0用空档表示,最后实现用算盘表示数与读、写数的转换。
教学目标:
1.认识算盘的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组成、名称。使学生通过动手拨一拨,加深对算盘的认识。
2.初步会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一些数,会读写算盘上拨的数。
3.了解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的组成。掌握算盘的上珠、下珠和空挡的表示。
教学难点:
会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一些数,会读写算盘上拨的数。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师:说出下面数的组成,再读一读。 师:下面每幅图代表的数分别是多少?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师:大家回答的又快又准确,说明上一节课大家掌握的很扎实。现在我给你们出个谜语,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工具呢? 师: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 若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师:回答的非常正确。就是算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 学生举手回答。 生1:四个百,四个十,两个一组成的数是442, 读作四百四十二。 生2:2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220。 读作:二百二十。 生3:三个百,四个十,四个一组成的数是344,读作三百四十四。 生4:两个百,六个一组成的数是206,读作二百零六。 学生思考。 生:算盘 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引入新课时让学生猜谜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算盘的由来 教师展示课件,介绍算盘的由来。 算盘是我国发明创造的古代科学成绩之一。我国人民使用算盘至今已有1000多年,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算盘是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的。“筹算”就是运用“筹码”——一种竹签来进行运算。 唐代末年开始见到筹算乘除法,到了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明代(公元1636年)吴敬著《算法十全》中,有了算盘这一名称。约在明代初年,算盘逐渐流行。15世纪中叶已有很多论述算盘的著作。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简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受到广泛欢迎。 师:即使现在计算机在生活当中用处很大,但是算盘方使、准确的优点,仍旧在很多工作当中发挥它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算盘。 2.认识算盘 师:你们看到的算盘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通它们各自的名称吗? 师:我给大家说一个口诀大家听听:算盘四周叫做框,根根小棒叫做档,一根横梁分上下;梁的上面是上珠,梁的下面是下珠。 课件展示算盘及各部件名称。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用计数器表示数吗? 师:算盘和计数器有点相似,都是通过拨珠的方法来表示数,但是计数方法不一样。算盘上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0用空挡表示。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拨数。 师:在算盘上拨数,我们首先要确定档。也就是先确定个位在哪。算盘上哪一档都可以定为个位,从个位起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只要个位确定下来,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 师:那么如何用手指在算盘上拨数呢? 师: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协同拨珠,拇指把下珠向上拨;食指把下珠向下拨。中指把上珠向下拨和向上拨。 2.算盘上0~9的表示方法。 师:现在大家想想,1~4用算盘怎么表示呢? 教师提示先定位,再拨珠。 教师点评,然后在课件上演示拨数动画。 师:6~9用算盘怎么拨? 教师先让同桌先互说6~9怎么表示,再汇报演示。 教师点评,然后在课件上演示拨数动画。 师:5用算盘怎么拨?10呢? 师:看来这个有争议哈。在这里我给大家明确一下,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10一般不用个位上一个上珠和5个下珠表示,而用十位上一个下珠表示。 教师一边说,一边在课件上演示。 3.用算盘拨一拨 师:请同学们在算盘上拨出563。 先独自拨,再指名上黑板演示,最后集体评价。 教师提示先定位,再拨珠。学生拨好后,在算盘上从右往左确认个位上是几,表示几,十位上是几,表示几十,百位上是几,表示几百。看看上、下珠子是否拨正确。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在算盘上拨出563?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但在拨数时大家一定要记得先定位,再拨珠。拨数时从高位起,高位上是几就拨几,再在低一位上拨。 4.练一练 师:大家已经学习了在算盘上拨数的方法,下面就请练一练吧。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同桌合作:一生拨珠,另一生检查,然后互换。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然后指名让学生在讲台演示。 学生思考后摇头表示不知道。 生:在计数器每个数位上拨数,有几个数就拨几个珠。 学生思考后摇头表示不知道。 生边拨边说: 生1:这些数都用下珠表示。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拨一个下珠上去就表示1,拨两个下珠上去就是2,拨三个下珠上去就是3,拨四个下珠上去就是4。 生2:6~9用一颗上珠和相应的下珠表示。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先拨一个上珠下来代表5,再拨一个下珠上去就是6,拨两个下珠就是7,拨三个下珠就是8,拨四个下珠就是9。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在个位档拨五个下珠表示5。 生2:不对,在个位档拨一个上珠表示5。 生3:在十位档拨一个下珠表示10。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生1:我选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百位上拨一个上珠,表示五百; 十位上拨一个上珠和一个下珠,表示六十;个位上拨三个下珠,表示3。 生2:我选右边起第四档作为个位,第五档是十位,第六档是百位。百位上拨一个上珠,表示五百; 十位上拨一个上珠和一个下珠,表示六十;个位上拨三个下珠,表示3。 生1:这个数是17。我选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十位上拨一个下珠,表示1个十;个位上拨一个上珠和两个下珠,表示7。 生2:这个数是254。我选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百位上拨两个下珠,表示两百,十位上拨一个上珠,表示五十;个位上拨四个下珠,表示4。 生3:这个数是180。我选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百位上拨一个下珠,表示一百,十位上拨一个上珠三个下珠,表示八十;个位上空挡,表示0。 通过介绍算盘,了解算盘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算盘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刚开始接触这些名称容易混淆,所以设计了通过口诀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各个部分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观察在算盘上拨1--10,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自主学习,探索新知识;还可以在小组内畅所欲言,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用算盘拨数的重点在于确定好个位,因此,有意设计“如何定位”环节,通过比较,优化方法。 帮学生再次进行知识的梳理,达到一个知识巩固的作用。 这一环节,注重用知识迁移,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计数的方法,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在算盘上拨出1000。 2.写一写,读一读。 (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并读出来)。 3.在算盘上拨3个算珠表示三位数,可以表示出哪些三位数?写一写。(至少写出5个) 教师提示答案不唯一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我选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千位上拨一个下珠,其他数位上什么也不拨,就表示一千。 生1:有六个百,五个十、两个一组成,写作:652,读作:六百五十二。 生2:有四个百,六个十组成,写作:460,读作:四百六十。 学生按照要求在算盘上展示数字,并读出来和写出来。 生1:百位上拨一个下珠,十位上空挡,个位上拨两个下珠,表示102。 生2:百位上拨一个下珠,十位上拨一个下珠,个位上拨一个下珠,表示111。 生3:百位上拨一个上珠,十位上拨一个上珠,个位上拨一个上珠,表示555。 生4:百位上拨一个下珠和一个上珠,十位上拨一个下珠,个位上空挡,表示610。 生5:百位上拨一个下珠,十位上拨一个下珠和一个上珠,个位上空挡,表示160。 通过练习巩固带有上珠并且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数,进一步熟悉用算盘表示多位数的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掌握新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的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环节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1:认识了算盘各部分的组成,会在算盘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生2:算盘的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0 用空挡表示。 通过总结,让学生系统建构本课知识,体验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环节五 拓展延伸 师:数学的逐渐发展标志着人类的不断进步。 以古人记数的图片,激起学生探索原始人计数方式的兴趣。通过介绍人类记数的历程,感受到算盘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算盘的喜爱。弘扬民族文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