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选择题
1.(2022春·福建泉州·八年级校考期末)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B.两岸实现了“三通”
C.两岸接受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九二共识”的达成
2.(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末)“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就在这一年,中国人书写下一个又一个时代符号。下列哪些事件是一九九二年的时代符号?( )
①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邓小平南方视察发表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④两岸两会达成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九二共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莆田华侨中学校考期末)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4.(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
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
5.(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统考期末)如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这个年代尺体现了(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6.(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莆田第二十五中学校考期末)下图是漫画《回来吧,就缺你了!》,画中的“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正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被等待的“孩子”是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7.(2022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10月,海峡两岸共同开展“纪念颜思齐开台400周年"系列活动。这反映了( )
A.海峡两岸隔绝状态彻底打破
B.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一步
C.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D.海峡两岸的商业往来日益密切
8.(2022春·福建南平·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80年代末,福建台资企业近500家,投资金额2亿多美元;90年代末,增至约5856家,投资金额79亿美元。可见,海峡两岸( )
A.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B.经济交流不断加强
C.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D.统一阻力完全消除
9.(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在网上查找资料,完成资料卡(下图)从中可以概括的主题是
1949年—1987年 郑坚一家被台湾海峡分隔,书信断绝
1987年 郑坚寄出了给台湾家人的第一封书信,由香港中转,历时两个星期到达
2008年12月15日 两岸直接通邮,郑坚寄出了第一封从大陆到台湾的直邮家书,信件送达时间比之前节省一半
A.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利互补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台湾当局坚持不与大陆接触
D.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密切交往
10.(2022春·福建宁德·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和平解放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八项主张 D.加强两岸交流
11.(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期末)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民间交流,维持现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实行三通,加强联系
二、综合题
12.(2022春·福建南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简述人民日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3.(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 1995年—201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达50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7200多万人次。2008年,两岸人们民期盼已久的直接“三通”拉开了帷幕。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这两个地区分别是什么时候从哪国手中收回的;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详解】材料反映了1992年后,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和资金实现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促进了两岸关系发展,推动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D项正确;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排除A项;2008年两岸实现了“三通”,排除B项;台湾当局尚未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是一九九二年的时代符号;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③是一九九二年的时代符号;从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进行讨论,两岸两会达成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九二共识”,④是一九九二年的时代符号,②③④正确,B项正确;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①不是一九九二年的时代符号,排除含由①的选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
3.A
【详解】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央政府两岸政策的底线。故答案选A。
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指的是1992年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5.B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这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3年的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2015年,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因此B正确;大陆从未承诺放弃武力统一。A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D错误;综上故选B。
6.C
【详解】据题干《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画中正在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台湾。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历经沧桑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现在只有台湾问题尚未解决,“台湾”即是被等待的“孩子”,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C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台湾开发史上,颜思齐最早率众纵横台湾海峡,招徕漳泉移民对台湾进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拓垦,因而被尊为“开台王”、“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海峡两岸纪念颜思齐的活动反映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C项正确;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采取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隔绝状态彻底打破,排除A项;1993年的“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迈出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排除B项;海峡两岸的商业往来与开台王颜思齐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福建台资企业近500家,投资金额2亿多美元;90年代末,增至约5856家,投资金额79亿美元”可知,福建台资企业及投资金额增长迅速,所以说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不断加强,B项正确;题干材料阐述的是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不断加强,不是文化交流,排除A项;人员往来日益密切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项;统一阻力完全消除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郑坚一家被台湾海峡分隔,书信断绝”到“郑坚一家被台湾海峡分隔”可知,随着台湾和大陆三通的实现,海峡两岸联系日益密切,材料体现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密切交往,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郑坚一家书信往来从断绝到密切交往的信息,和海峡两岸经济交流无关,A项错误。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材料和海协会与海基会无关,B项错误。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事实,排除。A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所给信息,从郑坚一家书信的变迁分析试题,图表体现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密切交往。
10.B
【详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B项正确;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排除A项;CD项有利于加强海峡两岸交往,但不是对台基本方针,排除C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2.(1)历史事件:香港回归。
(2)[答案示例]
观点: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论述:“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和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在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香港、澳门的成功经验,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1)
根据材料可知,人民日报给的信息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可知,人民日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香港回归。
(2)
阅读以上材料,明确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如:观点: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和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在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结论: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香港、澳门的成功经验,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3.(1)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是1997年7月1日从英国手中收回,澳门是1999年12月20日从葡萄牙手中收回。
(2)“一国两制”。
(3)变化:由隔绝状态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地广泛交流。
原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结合所学可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的红旗。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徵,中间是五星、莲花、大桥、海水,故材料一中两幅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结合所学可知,香港是1997年7月1日从英国手中收回,澳门是1999年12月20日从葡萄牙手中收回。
(2)
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一国两制”。
(3)
变化:材料“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体现的是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材料“海峡两岸间接贸易达50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7200多万人次”“两岸人们民期盼已久的直接‘三通’拉开了帷幕”体现的是海峡两岸在人员、经济和文化等广泛进行交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海峡两岸关系日益密切的原因是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