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民教育出版社)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的内容。细胞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更是想从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与此同时,酵母菌和实际生活联系非常丰富,对于引导学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现象,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勇于实践,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学情分析:
已有: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分析、操作能力,通过初中学习和生活经验已知细胞呼吸的产物和能量,缺乏:深度思考和独立探究能力,酵母菌产生CO2和酒精的条件和多少。
三、教学目标:
1、学业标准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说出酵母菌细胞方式、产物和鉴定方法;掌握对比试验的设计方法。
2、素养水平
通过对实验方案讨论发展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对实验方案操作,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产物和鉴定方法;
难点:对比实验设计的过程,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策略:
课前:
1.通过带领学生体验发面,观察发面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勇于实践,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发放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完成预习部分,使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增强自学能力;
3.通过带领生物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改进实验方案,为正式上课做好准备。
课中:
1.运用情境创设、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深入,通过层层设问,引入本节研究目的,让学生体会生物与生活紧密联系,感受生活之妙,激发学习热情。
2.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思路,以此突破本节难点,同时发展学生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以及交流讨论的能力。
3.通过操作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操作能力。
4.通过拓展实验研究,发展学生质疑、求实的科学精神,查阅资料、自主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作词唱歌总结知识要点,让学生爱学生物、会学生物。
6.通过播放细胞之旅的视频,让学生从微观认识生命,从宏观思考人生,继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后:
通过课后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联系生活热点问题,开启学生新一轮的探究之旅,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的热情。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1.播放发面视频2.请同学们回忆课前做的发面体验,过程中你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3.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4.那酒精和CO2是在有氧条件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呢? 1.观看视频,回忆发面体验2.回答:面团变大,有气孔,有刺激气味等3.酵母菌呼吸产生了CO2和酒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定本节实验研究目的
实验假设 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针对这个问题,你作何假设呢? 回答多种假设,经组内同学讨论确定最终假设。 以实际生活作为兴趣切入点,形成本实验假设。
梳理实验思路 1.提问: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呢?2.要想设计一个严谨科学的实验,需要分析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进而确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自变量是怎么控制?因变量怎么检测?以及怎么保证无关变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回答:分别给酵母菌提供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一段时间后检测其产物是否含酒精或二氧化碳。 整理实验思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实验 请同学们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1.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2.怎样鉴定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3.怎样鉴定有无酒精的产生?4.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将实验思路细节化、文字化 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将实验思路细节化、文字化,从而突破本节难点。
展示点评 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做展示,要求其他同学学习其优点并提出修改建议 代表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学习其优点并提出修改建议 互学互助,让学生修改完善实验细节,养成缜密的科学思维,感受设计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基本原则
进行实验 巡视全班,提供适当帮助。 根据实验报告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修改细节 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不严谨的实验细节进行修改 听取修改建议,修改实验 使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思维
拓展试验 请课外参与拓展实验的同学汇报实验内容和结论:为什么有氧呼吸的酵母菌培养液使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 听取、学习查阅资料、设计新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并记录结果。 发展学生质疑、求实的科学精神,查阅资料、自主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归纳 将知识要点变成一首歌,和学生一起唱。 唱歌记知识。 用作词唱歌让学生记住知识要点,让学生爱学生物、会学生物。
情感升华 播放《细胞之旅》的视频,情感引导 观看视频,感受生命,思考人生。 让学生从微观认识生命,从宏观思考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堂训练 展示题目、分析答案 做题训练 巩固知识
课后提升 布置课后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 自主选择作业并完成 课后巩固知识,并开启学生新一轮探究之旅
七、教学评价
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教学环节多以引导、提问、学生小组讨论等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为主。
2、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注重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
4、用发面体验开场引发学生兴趣,用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解决本节难点,用作词唱歌记住知识要点,用拓展探究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精神,用情感升华让学生从微观认识世界、从宏观思考人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