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杂交水稻之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学习重难点:目标2、3
知识储备:
(一)人物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 ( http: / / www.21cnjy.com )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水稻研究。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21cnjy.com
(二)文体知识:
通讯是一种经常被使用的新闻文体,但比消息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更为丰富。可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人物和事件。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21·cn·jy·com
所谓“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闻体裁,它以写人为主,专门介绍人物的典型事迹、成长过程和精神面貌,可以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写人物生活中的片段,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在统一的主题下写一组人。www.21-cn-jy.com
预习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字词正音。
籼( )型 祖籍( ) 黔( )阳 大相径( )庭
丰硕( ) 鉴( )于 矢( )志不移 兵不解( )甲
钵钵( ) 雌蕊( ) 夜不能寐( ) 劫( )后余生
2.词语解惑。
鉴于:
大相径庭:
矢志不移:
劫后余生:
功成名就:
展示题
1、“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袁隆平为什么心情沉重?
2、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3、概括一下,课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4、全文有多处细节描写,加强了这 篇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
请在文中找出一二,并加以分析。
5、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请
大家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想一想:这些数字究竟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呢?
6、读过课文后,你认为袁隆平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请用“我从袁隆平身上学到了…………”这种句式来表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达标检测
一、选择所给注音都正确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 )
A.横渡(hèng) 累计(lěi) 秧苗(yāng)
B.鉴定(qiān) 丰硕(shuò) 笼罩(zhào)
C.披挂(pī) 曲折(qū) 邀请(yāo)
二、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扁远 锻练 大相径廷
B.繁值 遗传 矢志不移
C.雄蕊 搅拌 收效甚微
三、选词填空
1.与会人员对袁隆平( )的学术报告和答辩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A.精彩 B.精湛 C.优美 D.严谨
2.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以( )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A.迅猛 B.迅速 C.凶猛
四、根据语言环境解释加粗字
1.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
劫后余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兵不解甲,袁隆平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
兵不解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成绩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
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练习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过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
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 )乱( )。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 )了什么,把衣服一( ),“扑通”一声( )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1.当他的实验受到打击后,他是如何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原文的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3.文中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表现了袁隆平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热爱生命
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1.结合语境解释“稍纵即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用直线在原文中标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选段,你认为作者有哪些生活态度?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摘抄至少两句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活动
1.写一则消息,报道本校或本班新近开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要求真实准确,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用事实说话。
2.课外练笔:将自己近日从广播、电视中听到或看到的新闻记录下来,从中挑选一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经过概括与提炼,写成“一句话新闻”,并在班级或小组举行的交流会上交流。
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