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997
邓小平理论
200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7
科学发展观
20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源。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学习要求:
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2.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认识,提升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体悟家国情怀。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目录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1、邓小平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
3、科学发展观
1、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等地的谈话要点》
*理论解决了什么核心问题?有何意义?
(1)背景:社会主义理论(所有制问题和分配制度问题)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遭遇挑战。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形成过程:
①酝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最早提出: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特色论)
③初步形成: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及三步走战略(第一次系统阐述)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
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④理论深化: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理论成熟并成体系)
内容:
*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判断是非标准:“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意义: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为十四大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南巡讲话的内容
一是敢于闯。
二是针对姓“社”姓“资”的干扰。
三是特区姓“社”还是姓“资”?
四是经济建设速度的问题。
*核心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⑤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⑥写入党章: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地位
(3)主要内容:
A、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①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真理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发展阶段: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④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⑤发展动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⑥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⑦政治保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⑧发展战略: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目标。
⑨和平统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⑩教育发展:提出教育 “三个面向”(1983)。
科技地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工作得失判断标准, “三个有利于”。
计划与市场关系: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祖国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扩大对外开放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指导意义:
①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
②它用马克思主义的宽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国际形势、社会主义国家成败的经验、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及发达国家的态度和矛盾,作出新的科学判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和条件。
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推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时 间 人 数
1977. 8(十一大) 3500万人
1987.10(十三大) 4600万人
1995年5月 5700万人
2000年底 6451万人
2002年底 6694万人
当前党的队伍状况与党在21世纪所要应对的挑战和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还是不太相称。
一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年富力强,愿意为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的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还被限制在党的队伍之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1期,)
1、背景
2、内容
3、概况
4、时间 2001年阐述,2002年写入党章
5、评价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党员队伍状况;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核 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 质:执政为民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1)背景: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需要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2)形成: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2007年中共十七大写入党章。
(3)核心内容: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4)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5)地位:2007年中共十七大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把党的宏伟目标、国家的发展前景、民族的复兴伟业与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共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主要基于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中共八大(1956)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十一届六中
全会(1981)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落后的社会生产
中共十九大(2017)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2)解决问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关键问题。
(3)主要内容:“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
“五位一体”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四个全面”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从严治党
总体布局
战略布局
“两个一百年”
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4)意义:
①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5)地位: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载入宪法。
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启示: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坚持党的领导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本国实际相结合
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行动指南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国民经济总量
2.基础设施建设
3.思想道德建设
4.文化建设
5.国防和军队建设
1.国民经济总量
①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
②2018 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③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2011~2018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
2.基础设施建设
领域 成就
①陆路交通 高速铁路和 高速公路里程突破都位居世界第一
②港口 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席
③自主研制技术 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超级计算机技术;载人深潜器技术;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技术;国产民用大飞机制造技术;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技术
④通信技术 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
⑤移动支付 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⑥人工智能 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助推产业变革的跨越式发展
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总里程都居世界第一。
最高桥梁——北盘江大桥(565.4米)
2016年全球港口排名前20位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持续运行速度为350km/h,最高可达400km/h
天眼
计 算 机: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航空航天:探月工程和天问一号
深海探究: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通讯定位:量子通信;北斗定位系统;5G通讯
人工智能: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分拣流水线
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和支付宝
深空探测:FAST(天眼)
4G、5G技术
最大下潜深度为7062米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3.思想道德建设
2020年高校毕业生为874万人,研究生录取人数达111.4万人。每年培养人数超过美国。
(1)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2)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
4.文化建设
习近平对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指示
2017年9月,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上,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益求精、潜心磨砺,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不断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塑造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坚定人民信心、振奋人民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5.国防和军队建设
(1)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2)解放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执行钓鱼岛维权斗争、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
(3)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
人民海军在青岛附近海域进行阅兵
◎歼20
东风—17导弹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外交理念——和平发展,全方位外交
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2、推动建设新型的国际关系
——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
①方向: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
②大国:推动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③周边: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④非洲: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⑤欧拉:同欧洲、拉美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亲、诚、惠、容”是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
*“亲”是指睦邻友好,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增加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等
*“诚”是指诚信诚意对待周边国家;“惠”是指互惠互利;“容”是指倡导包容,促进地区合作。
“真、实、亲、诚”是在中非传统友好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的对非政策新理念。他指出,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
2020年,中国援助18个非洲国家的抗疫物资运抵加纳。
3、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联合国为核心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和平解决诸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2)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3)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亚投行成员国分布图
5、 影响
(1)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2)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6、原因
(1)客观: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主观: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
(3)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4)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交往政策。中国主张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
【拓展延伸】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时期 国际形势 中国反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6年 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冷战”,企图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美国扩大朝鲜战争,对中国战争威胁,扶植日本,力图构建对中国与苏联的包围圈。 建立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这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参加朝鲜战争稳定了东亚战略格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中美仍处于对峙状态;中苏关系恶化;许多亚非拉国家独立。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国的建设和探索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拓展延伸】国际形势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西欧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苏联霸权主义不断发展,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中国的安全。 国内“左”的错误加剧,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 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