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变形的魅力
教师姓名 科目、年级 四(2)班 授课时间 3.3
教学 背景 分析 课标分析:本课围绕“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这一课标内容完成的。
教材分析:《变形的魅力》是湘版第八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课的设置在于从生活现象中发现事物变形及从美术现象中探寻组织变化的趣味性与创造性,由此引入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形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注重观察生活、善于利用生活现象开拓创新思维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主要学习活动一,学生通过课本建筑倒影图片了解变形,又通过生活中哈哈镜中的人物变形,分析掌握变形规律后,先剪出哈哈镜形状,在绘画人物变形形象。在学习中学生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透过现象发现规律,锻炼了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相对较多,有的学生对美术相当有兴趣,动手能力较强。学生能够抓住形态变化,根据变形规律,完成绘画。,有一定的基础,有利于这节课的开展。本节课共有学生32人,班级纪律较好,学生大部分能完成平时美术作业,上课发言较积极,个别女同学表现出色,但也有个别同学绘画能力、理解能力不尽人意,受外在影响较明显。上课时应积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 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 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 课件 、凸面镜 、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铅笔、橡皮。
教学 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备注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住老师吗? 生:想! 学生和老师互动 通过师生沟通交流,增加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凸面镜和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创作尝试。 4、 精讲点拨,评价反馈。 师:选择画的效果好的同学的作品,让孩子说一下自己抓住哪些特点来画的。 生:我的眼睛变得特别大,所以,我突出了这个特点 5、巩固训练: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业。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完成今天的作业。 作业要求:观察小组内好朋友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 6、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效果很好,评价时抓住以下两点:先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7、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学生猜图,边想边回答问题 通过猜图游戏,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提高学习的兴趣。
课 堂 评 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