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学案(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两课时)
(一)学 生 版
【时空坐标】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①历史传统:13世纪签署《大宪章》,设立议会,形成“王在法律下”、“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②经济基础:到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③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要求限制王权。④政治条件: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过程①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随后,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的反复斗争。②胜利: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手段结束了王权专制,革命成果得到巩固,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2、过程(1)初步确立:《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①1689年《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确立了“王在法下、议会至上”原则,但国王仍保留行政权。②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规定国王不能是天主教徒,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2)最终确立:责任内阁制。①形成:从乔治一世开始,国王不出席内阁,沃波尔成为内阁第一任首相。到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 ②运行机制: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与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③意义: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标志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3)调整发展①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更多的权利(背景是工业革命)。②19世纪中期,两党制形成。3、意义(1)政治: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使英国由人治转向法治,专制走向民主,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2)经济:促进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3)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政体模式。二、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1787年宪法(1)背景:独立战争后建立的松散邦联存在明显缺陷(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需要加强中央集权。(2)制定:1787年,13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3)目的:既要维护国家统一,又要防止专制。(4)内容: ①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同时各州政府拥有一定的自治权。②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权力行使者权力职责立法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行政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大权;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司法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③民主共和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5)评价:①积极性:有利于国家统一与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为世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②局限性:保留了黑人奴隶制,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2、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1)背景: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但州权主义仍很活跃。(2)过程:①南北战争:1861年,南部11个蓄奴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林肯依据“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1865年取得胜利。②两条宪法修正案: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3条和第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并且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3)意义: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3、两党制(1)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3)实质: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只是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4)影响:相互监督,分权制衡,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两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三、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背景——法国大革命(1)原因: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专制束缚;启蒙思想的影响。(2)过程: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大革命;1789年8月,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1791年,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3)影响: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2、建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背景:法国大革命后,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1870年普法战争后,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2)内容①立法权:由议会掌握,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可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才能生效。(3)评价①进步性:标志着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局限性: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协的产物(集中表现为总统和参议院权力都很大)。四、德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背景:德国统一大业的完成。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提出“铁血政策”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71年完成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2、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联邦制:帝国政府掌握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各邦中普鲁士占统治地位。(2)君主立宪制①皇帝:世袭,是国家元首、军队统帅,有立法权,可任命宰相、召集和解散议会。②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主持帝国政府,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威。③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在形式上拥有立法权,实际只是立法机构。3、评价:(1)积极: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局限:不彻底不完善,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五、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853年“黑船来航”,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动倒幕运动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B%B4%E6%96%B0%E8%BF%90%E5%8A%A8 / 2152265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0%92%E5%B9%95%E8%BF%90%E5%8A%A8 / _blank ),后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2、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3、局限: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六、俄国1861年改革1、背景:(1)国内:19世纪上半期,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2)国外: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2、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3、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改革,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5、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七、意大利统一:1861年意大利王国建立,后先后收复失地,于1871年实现统一,实行君主立宪制。
【重难突破】
一、英美法德四国政体的不同。
政体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确立文件 1689年《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1875年三共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选民间接选举 议会选举 世袭
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元首有无实权 无 有 有 有
元首与议会 议会不受国王干预 否决、复议、弹劾 议会选,对议负责 皇帝控制议会
行政权 首相 总统 总统与内阁 皇帝与宰相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总统 宰相
政府首脑产生 议会选举 选民间接选举 议会选举 皇帝任命
政府与议会 首相对议会负责 分权制衡 议会选举 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议会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典例1(2023·江苏模拟预测)1839年,英国墨尔本政府在围绕重要政策表决时仅获得下院5票的微弱多数,首相墨尔本决意辞职。而维多利亚女王不愿邀请皮尔组阁。墨尔本说,一位立宪君主随时有接受反对党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的义务。女王只得请皮尔组阁,但皮尔要求女王撤换宫廷女官,女王大怒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墨尔本最终继续留任。这反映了( )
A.议会不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
C.君主立宪政体受到严重挑战 D.国王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墨尔本和皮尔就组阁问题进行的讨价还价,反映出其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B项正确;直到今天英国议会仍然是其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A项;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就组阁问题展开的争吵,并未影响宪法与君主立宪政体的稳定性,排除C项;19世纪的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权力不能凌驾于内阁之上,排除D项。
二、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连续性。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的基础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
(2)渐进性。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具有英国特色的代议制度逐步形成、不断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创新性。英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政治机构和制度很少是在某种现成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对旧的机构和制度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造,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得政治体制愈益完善。
典例2[山东2022九模]17.(2023·北京模拟预测)美国独立后,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不设议会,由全镇居民大会选举产生行政委员。行政委员在处理公务时,要按照本乡镇居民早先通过的原则办事,如果想对既定的事项进行任何更改,则需要召开居民大会进行民主表决,并严格执行表决结果。关于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自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政委员拥有决策权 B.居民大会掌握司法权
C.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点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由全镇居民大会选举产生行政委员”,“如果想对既定的事项进行任何更改,则需要召开居民大会进行民主表决,并严格执行表决结果”,这些行为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特点,D项正确;行政委员拥有行政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司法权的归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排除C项。
【模拟测试】
一、单选题
1.(2023·福建泉州三模)1909年,英国议会上院否决了下院的“人民预算”案。经过激烈斗争,1911年《议会法》规定,经下院议长认证的财政法案,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由此可知,英国( )
A.平衡了政府财政收支 B.实现了社会的公正
C.改进了国家治理方式 D.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2.(2023·陕西榆林二模)美国1787年宪法设置了具有双重目的的两院制代议制度,以众议院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机关;以参议院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极端的机关。这一设置( )
A.仿照英国的议会制度 B.体现了政治势力的妥协
C.避免了暴力事件发生 D.遏制了政治的腐败问题
3.(2023·浙江模拟预测)下表是17-18世纪关于北美殖民地的部分法律。这些法律集中反映出当时( )
1660年 《列举商品法》 殖民地上的烟草、砂糖、棉花等只能输往英国,或经由英国港口的商人之手再输往外国。
1663年 《主要商品法》 一切从欧洲输入北美的商品,首先必须在英国靠岸卸货,由英国政府征税,再装船运走。
1750年 《制铁条例》 殖民地的铁块、铁条输入英国时可以免除入口税。禁止殖民地建立制钉、制铁板等工业。
A.英国工业革命后极力开拓市场 B.北美工业发展得到了英国保护
C.英国力图控制北美市场及原料 D.北美的独立浪潮逐渐走向高涨
4.(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1921年11月,美国通过《母婴法》。该法案规定联邦层面将设立联邦母婴卫生委员会统筹工作,并有权对各州进行调查和研究。各州卫生委员会下的儿童福利部门每年需就运作和支出情况向联邦方面提交报告。这表明( )
A.联邦政府权力有所扩大 B.美国人口危机日益显现
C.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D.经济危机影响民众生活
5.(2023·新疆校联考模拟预测)美国学者认为,近代国家有三种政权组织形式——邦联制、联邦制和单一制国家(如下图所示)。对其分析合理的是( )
A.图1体现了联合起来的国家保留其全部主权
B.图2表明单一国家中央政府掌握了全部主权
C.图3显示联邦制以邦联制的形式保留州主权
D.图3在三种政权组织形式中集权的程度最高
6.(2023·河南焦作一模)1832年,法国人托克维尔在其游记中写道:“总之在要求执行的快捷或想法的连贯的所有事业上,人们都会感觉到中央集权在美国的缺乏。”这一言论反映出美国( )
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B.政府政策缺乏一定连续性
C.行政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D.分权政治影响了行政效率
7.(2023·河南濮阳·濮阳一高校考一模)下图为创作于1861年3月的政治漫画《总统的就职演说》。左图是北方人心目中书写和平”(peace)手持天平的林肯(天平上两人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右图是南方人眼中身穿罗马盔甲、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林肯。该漫画反映了当时美国
A.州权主义观念盛行 B.种族主义思想占据主流
C.亟须维护国家统一 D.民主共和政体摇摇欲坠
8.(2023·河北模拟预测)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希望提高关税,抵制欧洲廉价工业品倾销,保护本地工业发展;在西部扩张的领土上建立“自由州”,废除奴隶制;南方主张降低关税,进口廉价工业品,利用大量奴隶生产出口欧洲的棉花等原料;在西部建立“蓄奴州”,扩展奴隶制。这一矛盾的加剧( )
A.造成了美国与英国的战争 B.引发了黑人民权运动
C.激化了联邦与地方的矛盾 D.导致了南北战争爆发
【答案】D
9.(2023·广东深圳模拟预测)1849年,美国南方各州坚持要在新加入各州推行奴隶制,北方各州则认为应通过国会表决禁止在新领地实行奴隶制。1850 年,南北方代表经过几个月的国会辩论,在北方制定了严厉的《逃奴法》后,南方最终同意新领地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联邦。这表明,当时美国( )
A.种植园主的势力日渐削弱 B.国会权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C.南北矛盾与政治妥协并存 D.联邦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
10.(2023·河北模拟预测)1780年,俄国发表《武装中立宣言》,宣布中立国船只可以在交战国各口岸之间和交战国沿海自由航行,交战国人民财产,除违禁品外可以自由装载于中立国船只。法国、西班牙、丹麦、瑞典、荷兰、普鲁士、奥地利、葡萄牙等欧洲主要国家相继认可该宣言,欧洲这些国家的行为( )
A.加速了不列颠帝国的衰落 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序幕 D.有利于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
11.(2023·重庆·统考模拟预测)1860-1865年,巴西的东北海岸原棉产量实现了倍增;埃及长绒棉的出口量从1860年的2700万公斤增加到1863年的近6000万公斤;被英国视为棉花“补足产区”的印度,一跃而成为英国头号原棉进口地,在1862年时甚至占到英国棉花进口的近90%。导致上述状况的重要原因( )
A.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蒸汽轮船的广泛使用 D.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12.(2023·福建泉州三模)1795年,法国国民公会重申:“过去驳杂之极的度量衡,非‘平等之友’所能忍受。对于共和主义者来说,岂能容忍用‘国王的脚’来丈量他们的土地!”1798年,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最终核定米的长度为3古尺11.296寸。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创新 B.自然理性契合现实需要
C.大革命彻底颠覆君主制 D.国内统一市场最终形成
13.(2023·吉林·统考二模)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性别歧视和女权运动》一文中指出,大革命推动了法国女权运动的发展。1791年,玛丽·古兹发表了《妇女与女公民权宣言》,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场女权运动的兴起。但是,在雅各宾派当权后,妇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这种政治状况( )
A.是法国开始歧视女性的产物 B.导致性别矛盾加剧社会动荡
C.引发了欧洲反法同盟的干涉 D.其根源是经济水平不甚发达
14.(2023·安徽·校联考一模)1816~1858年间,俄国男性世袭贵族数量从8.41万增至11.31万,增幅34.5%,同时,农奴人口从2145.42万增至2483.82万,增幅为15.8%。在1840~1858年,南俄和伏尔加河下游贵族地产总面积从1032.4万俄亩增至1264.1万俄亩,增长22.4%。这可以说明,当时俄国( )
A.雇佣制大农场初具规模 B.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
C.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 D.农奴制并未出现危机
15.(2023·山东潍坊一模)1841年,某学者指出:“(德意志)还不能编制棉纱和麻纱以适应它自己的需要,还没有能从热带地区直接输入它所需要的殖民地产品,用它自己制造的工业品来偿付,还没有能用它自己的船只来经营这类贸易,还没有方法来保护它自己的国旗,还没有完善的内河、运河和铁路运输系统。”该学者强调( )
A.长期分裂阻碍德意志工业化 B.德意志民族认同意识有待加强
C.自由放任政策存在严重缺陷 D.近代交通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
16.(2023·安徽马鞍山一模)俾斯麦在1868年5月说:“德意志若还能够在19世纪达成自己的民族目标,那在我眼中将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假如它在十年甚至五年之内即可实现,那就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事件。”这说明此时的德意志( )
A.邦国矛盾激化 B.工业发展迅猛 C.国际竞争落败 D.民族意识高涨
17.(2023·黑龙江大庆一模)有学者认为,明治维新之于日本“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而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王政复古”后的日本“获得了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在此,该学者强调( )
A.明治维新的革命色彩 B.西学东渐的主要价值
C.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 D.传统体制的土崩瓦解
18.(2023·福建宁德一模)日本学者高桥龟吉说:"(明治初年)如此一系列对封建制度的破坏,是当时的武士阶级事前普遍想象不到的。不仅是一般的武士,即使是推进革命的主要势力也大多如此。”“昔日的家臣掌握了政府实权后,通过废藩置县剥夺了他们(诸侯)的祖传权力"。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明治维新具有明显的革命色彩 B.日本的封建秩序具有脆弱性
C.武士阶层成为革新的主导力量 D.日本社会转型显现出突发性
二、材料分析题
19.(2023·海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第1条规定立法权,比其他各条均为详尽,占全宪的一半;第2条规定行政权;第3条规定司法权。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第4条规定各州相互关系和义务;第5条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美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
——摘编自李昌道《美国宪法200周年——美国法制见闻之四》
材料二 表:美国第十三、十四、十五宪法修正案
内容 日期 生效日期
第十三修正案 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投(英语:involuntaryservitude),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 1865年1月31日 1865年12月6日
第十四修正案 定义公民权利,包含特权或豁免权条款、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并处理美国内战后的问题 1866年6月13目 1868年7月9日
第十五修正案 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曾服务劳役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只容许男性) 1869年2月26日 1870年2月3目
——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第二次建国:内战与重建如何重铸了美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上述美国宪法修正案。
三、论述题
20.(2023·甘肃武威·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民主观念与“议会制度”“君主立宪制度”“民主共和制度”等民主制度之间关系的角度去考察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路径无外乎以下两条:
一是由于社会内部自身的自然发展逐渐引起人们在观念上随之而自然地发生“民主性”变化,尔后通过一定的途径把这种新形成的民主观念逐渐转化为现实的民主制度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巩固和完善这种制度,即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二是由于外来的而非本社会或政治体系本身自发生成的因素而促使政治体系首先发生转变即架构基本的民主制度,尔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置身此制度下的人们的观念逐渐“民主化”以使其最终适合并支撑改变后的民主政治体系,进而在此基础上使这种新的民主政治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即以民主制度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摘编自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其中一个国家,就其民主制度的模式展开论述。(要求:指明该国家民主化的类型,结合相关史实展开论述,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模拟测试】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09年,英国议会上院否决了下院的‘人民预算’案。经过激烈斗争,1911年《议会法》规定,经下院议长认证的财政法案,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可知,材料反映英国议会上院的权力缩小,下院权力扩大,体现了英国改进了国家治理方式,C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议会的改革,并不是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排除A项;英国社会没有实现公平公正,排除B项;材料反映英国的是议会上下院权力的变化,并没有体现责任内阁制完善的信息,排除D项。
2.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以众议院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机关”可知,众议院代表大州利益和民意,根据材料“以参议院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极端的机关。”可知,参议院代表小州利益,防止民意走向极端,由此可见美国的两院制下兼顾大小州利益,代表民意但是又有所限制,这实际上体现了政治势力的妥协,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两院制下,议会上院是由贵族组成,议会下院由平民组成,尤其包括资产阶级,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避免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两院制遏制腐败问题的信息,政治腐败问题主要靠权力制衡来实现,材料仅仅涉及立法权,没有涉及行政权和司法权,排除D项。
3.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通过立法形式对北美殖民地的大宗原料出口、货物运输、工业品出口加以严格控制,这说明英国力图控制北美市场及原料,以独占北美,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北美发展遭到了英国严重阻碍,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在1921年美国通过的《母婴法》中规定联邦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各州的母婴工作和儿童福利工作进行统筹安排、调查和研究,同时各州部门要向联邦政府提交报告,体现了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大,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在母婴问题的统属关系,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母婴政策和儿童福利政策,不能体现美国人口危机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更加完善,排除BC项;题干并未体现经济危机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且1921年美国经济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并未爆发经济危机,排除D项。
5.
【答案】C
【详解】图1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单向控制,是单一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图2是邦联制政权组织形式,图3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相互制衡,是联邦体制组织形式,联邦体制把在一定范围内以邦联制的形式保留主权的国家与在另一个范围内以单一国家形式拥有主权的中央政府结合起来,C项正确;联合起来的国家保留其全部主权是邦联制的特征,对应的是图2,排除A项;单一国家对应的是图1,排除B项;集权程度最高的是单一制,对应的是图1,排除D项。
6.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总之在要求执行的快捷或想法的连贯的所有事业上,人们都会感觉到中央集权在美国的缺乏”及所学知识可得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地方有一定的权力,由于地方分权的分权政治,中央不能直接插手地方事务,使需要快速执行的事务受到拖延,影响了行政效率,从材料也可以得出政府政策缺乏一定的连续性,C项正好从本质上全面、准备地反映了这些结论,C项正确;材料强调地方分权政治下行政效率受到影响,并非中央集权被削弱,排除A项;B、D两项既是表面现象,也是片面结论,可以被包括到C项中,所以排除B、D两项。
7.
【答案】C
【详解】由材料“创作于1861年3月的政治漫画《总统的就职演说》”“北方人心目中书写和平(peace)手持天平的林肯”“南方人眼中身穿罗马盔甲、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林肯”可知,针对林肯当选总统一事,美国的南方和北方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出现国家分裂的可能,所以漫画反映了当时的美国亟须维护国家统一,C项正确;漫画显示的是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并不是州权主义观念之下中央政府与各州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没有体现种族主义思想的问题,排除B项;民主共和政体当时仍有较强生命力,摇摇欲坠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8.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就关税和西部领土建制问题,矛盾逐步激化,废奴运动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D项正确;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的矛盾并未造成美国与英国的战争,排除A项;黑人民权运动发生在20世纪中期,排除B项;奴隶制存废激化了南北方而非联邦与所有地方各州的矛盾,排除C项。
9.
【答案】C
【详解】1849年,关于在美国新领地是否实行奴隶制的问题南北双方产生矛盾,1850年,双方以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矛盾,由此可知,在19世纪中期,美国既存在南北矛盾,也存在政治妥协,C项正确;题目主旨为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而且是在北方颁布《逃奴法》之后,南方才做出妥协,反而说明当时南方势力还比较强大,排除A项;题目虽然涉及国会,但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国会权力并没有进一步扩大,题目也无法说明国会权力的扩大,排除B项;国会通过辩论,最终以妥协的方式缓解了南北矛盾,恰恰说明联邦体制的优势,排除D项。
10.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80年俄国发表的《武装中立宣言》得到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认可。结合所学可知,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与西班牙、荷兰、法国进行争霸战争,最终英国确立了殖民霸主,但破坏了欧洲的均势。1774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英军与北美大陆军的战争正酣。材料反映欧洲大陆主要国用《武装中立宣言》来间接支持北美大陆军,抵制英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D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主,还未衰落,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形成,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序幕,排除C项。
11.
【答案】D
【详解】题干聚焦于19世纪60年代印度等地的棉花产量爆发性增加,大量出口到英国。结合所学,可知美洲地区,特别是北美地区的棉花种植园是生产棉花的重要出口区。由于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影响到美国南方棉花种植业、棉花出口减少,使得英国等工业国家对印度,巴西,埃及的棉花产量需求增大,其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D项正确;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发生于18世纪六七十年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不符合材料所涉及的时间1860-1865年,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符合材料时间1860-1865年,排除B项;蒸汽轮船的广泛使用并不是印度等地棉花产量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排除C项。
12.
【答案】B
【详解】18世纪90年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启蒙思想传播,因此共和主义者认为度量衡不统一不符合革命精神,在此背景下,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制定了新的长度单位。科学测量是自然理性的体现,符合现实需要,B项正确;科技创新指的是诞生新的技术发明,材料主旨是重新测定长度单位,两者不属于同一内容,排除A项;大革命中推翻的是专制,而非君主制,排除C项;重新测量长度单位只能说明度量衡的统一,不能证明国内市场的统一,两者不构成证据链,排除D项。
13.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但是,在雅各宾派当权后,妇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表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生活习俗的根源,D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具体时间,排除A项;社会动荡主要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法国和外国矛盾所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反法同盟的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故选C项。
14.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840~1858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农奴主(贵族地主)人口、农奴数量、农奴主的地产都在增加,也就是指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故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俄国的雇佣制大农场建立是在农奴制改革后(也可以说是改革的影响之一),故排除A项;从材料得不出农奴主和农奴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情况,无法得出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奴遭受着贵族地主的压迫,已经出现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15.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841年,某学者指出:“(德意志)还不能编制棉纱和麻纱以适应它自己的需要,……还没有方法来保护它自己的国旗,还没有完善的内河、运河和铁路运输系统。’”可知,1841年德意志仍然处于邦国林立的状态,这不利于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德意志的民族认同意识,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自由放任政策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近代交通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6.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868”“德意志若还能够在19世纪达成自己的民族目标”等信息可知,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强调德意志的民族意识,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邦国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发展,排除B项 ;材料未提及其他国家,与国际竞争无关,排除C项 。
17.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有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这是在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C项正确;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而非革命,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西学东渐和日本学习西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日本传统体制的崩溃,排除D项。
18.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治维新通过废藩国置县,削弱封建势力的权力,具有明显的革命色彩,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革命性,不属于其脆弱性,排除B项;武士阶层知识革命的其中一种势力,材料无法体现其主导作用,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突发性,排除D项。
二、材料分析题
19.
【答案】(1)特点:条文简洁;注重分权与制衡;强化中央政府权力;忽视公民的自由权利(重视公权,忽视私权)。(任答2点)
原因:美国独立战争后亟需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启蒙思想的影响;吸取欧洲君主专制教训,注重防范独裁专制。(任答2点)
(2)评价: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黑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确定公民权利,将平等原则引入美国宪法中,弥补了1787年宪法的不足;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选举权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种族歧视。(任答2点)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可知条文简洁;注重分权与制衡。根据材料“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可知强化中央政府权力。根据材料一“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美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可知忽视公民的自由权利(重视公权,忽视私权)。
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独立战争后,建立邦联制,但政治上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当时美国面临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外国上商品占据美国市场,海外贸易受挫,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收支失衡,外债巨大。边境面临严重的威胁,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独立后的美国以松散的联邦同盟存在。启蒙思想的影响,吸取欧洲君主专制教训,注重防范独裁专制。
(2)评价:根据材料二“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投,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黑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根据材料二“定义公民权利,包含特权或豁免权条款、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并处理美国内战后的问题。”可知确定公民权利,将平等原则引入美国宪法中,弥补了1787年宪法的不足。根据材料二“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曾服务劳役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只容许男性)”,可知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选举权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种族歧视。
三、论述题
20.
【答案】示例一国家及类型:英国的民主化是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论述: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一场倡导人性自由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然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中世纪思想枷锁、追求现世幸福的观念深入人心。16世纪,一场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从德国兴起,其后波及英国,英国国教改革和清教徒运动兴起,将对自由的向往引入信仰领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洗礼的新兴资产阶级试图进一步冲破中世纪的最后一把枷锁——专制王权,在1640年英国查理一世为控制征税权召开新议会之际,英国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由此引发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最终在一番动荡后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由此可见,英国民主化是先萌生自由平等、反对专制王权的民主观念,然后在民主观念的引领下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制度,是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示例二国家及类型:日本的民主化是以民主制度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论述:1853年,“黑船事件”叩开了日本大门,日本主动向西方学习,最终引发日本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运动。明治政府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文化教育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政治上建立内阁,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君主立宪政体。二战后,又由美国主导参照西方议会制政体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废除了天皇专制特权,使日本变成一个以天皇为象征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
由此可见,日本是在学习西方、引进西方近代民主政体的基础上开始民主化进程的,是以民主制度为出发点的民主化模式。(“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材料给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两种民主化模式,即由社会内部自身的发展引发的民主化模式(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开始的民主化模式(以民主制度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前一种模式以西方先发国家英、美、法等国为主,后一种模式以后发国家为主;然后,根据材料中的民主化模式,选择一个国家,如英国的民主化是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按照该模式的发展路径即从民主观念到民主制度,展开论述,从英国民主观念的萌生、发展,民主观念对民主制度的影响,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等方面论述;最后,对论述部分进行总结,言之有理即可。
教 师 版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学案(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两课时)
(一)学 生 版
【时空坐标】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①历史传统:13世纪签署《大宪章》,设立议会,形成“王在法律下”、“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②经济基础:到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③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要求限制王权。④政治条件: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过程①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随后,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的反复斗争。②胜利: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手段结束了王权专制,革命成果得到巩固,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2、过程(1)初步确立:《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①1689年《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确立了“王在法下、议会至上”原则,但国王仍保留行政权。②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规定国王不能是天主教徒,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2)最终确立:责任内阁制。①形成:从乔治一世开始,国王不出席内阁,沃波尔成为内阁第一任首相。到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 ②运行机制: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与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③意义: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标志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3)调整发展①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更多的权利(背景是工业革命)。②19世纪中期,两党制形成。3、意义(1)政治: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使英国由人治转向法治,专制走向民主,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2)经济:促进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3)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政体模式。二、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1787年宪法(1)背景:独立战争后建立的松散邦联存在明显缺陷(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需要加强中央集权。(2)制定:1787年,13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3)目的:既要维护国家统一,又要防止专制。(4)内容: ①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同时各州政府拥有一定的自治权。②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权力行使者权力职责立法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行政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大权;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司法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③民主共和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5)评价:①积极性:有利于国家统一与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为世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②局限性:保留了黑人奴隶制,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2、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1)背景: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但州权主义仍很活跃。(2)过程:①南北战争:1861年,南部11个蓄奴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林肯依据“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1865年取得胜利。②两条宪法修正案: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3条和第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并且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3)意义: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3、两党制(1)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3)实质: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只是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4)影响:相互监督,分权制衡,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两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三、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背景——法国大革命(1)原因: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专制束缚;启蒙思想的影响。(2)过程: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大革命;1789年8月,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1791年,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3)影响: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2、建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背景:法国大革命后,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1870年普法战争后,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2)内容①立法权:由议会掌握,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可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才能生效。(3)评价①进步性:标志着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局限性: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协的产物(集中表现为总统和参议院权力都很大)。四、德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背景:德国统一大业的完成。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提出“铁血政策”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71年完成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2、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联邦制:帝国政府掌握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各邦中普鲁士占统治地位。(2)君主立宪制①皇帝:世袭,是国家元首、军队统帅,有立法权,可任命宰相、召集和解散议会。②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主持帝国政府,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威。③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在形式上拥有立法权,实际只是立法机构。3、评价:(1)积极: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局限:不彻底不完善,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五、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853年“黑船来航”,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动倒幕运动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B%B4%E6%96%B0%E8%BF%90%E5%8A%A8 / 2152265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0%92%E5%B9%95%E8%BF%90%E5%8A%A8 / _blank ),后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2、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3、局限: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六、俄国1861年改革1、背景:(1)国内:19世纪上半期,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2)国外: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2、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3、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改革,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5、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七、意大利统一:1861年意大利王国建立,后先后收复失地,于1871年实现统一,实行君主立宪制。
【重难突破】
一、英美法德四国政体的不同。
政体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确立文件 1689年《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1875年三共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选民间接选举 议会选举 世袭
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元首有无实权 无 有 有 有
元首与议会 议会不受国王干预 否决、复议、弹劾 议会选,对议负责 皇帝控制议会
行政权 首相 总统 总统与内阁 皇帝与宰相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总统 宰相
政府首脑产生 议会选举 选民间接选举 议会选举 皇帝任命
政府与议会 首相对议会负责 分权制衡 议会选举 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议会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典例1(2023·江苏模拟预测)1839年,英国墨尔本政府在围绕重要政策表决时仅获得下院5票的微弱多数,首相墨尔本决意辞职。而维多利亚女王不愿邀请皮尔组阁。墨尔本说,一位立宪君主随时有接受反对党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的义务。女王只得请皮尔组阁,但皮尔要求女王撤换宫廷女官,女王大怒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墨尔本最终继续留任。这反映了( )
A.议会不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
C.君主立宪政体受到严重挑战 D.国王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墨尔本和皮尔就组阁问题进行的讨价还价,反映出其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B项正确;直到今天英国议会仍然是其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A项;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就组阁问题展开的争吵,并未影响宪法与君主立宪政体的稳定性,排除C项;19世纪的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权力不能凌驾于内阁之上,排除D项。
二、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连续性。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的基础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
(2)渐进性。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具有英国特色的代议制度逐步形成、不断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创新性。英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政治机构和制度很少是在某种现成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对旧的机构和制度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造,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得政治体制愈益完善。
典例2[山东2022九模]17.(2023·北京模拟预测)美国独立后,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不设议会,由全镇居民大会选举产生行政委员。行政委员在处理公务时,要按照本乡镇居民早先通过的原则办事,如果想对既定的事项进行任何更改,则需要召开居民大会进行民主表决,并严格执行表决结果。关于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自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政委员拥有决策权 B.居民大会掌握司法权
C.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点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由全镇居民大会选举产生行政委员”,“如果想对既定的事项进行任何更改,则需要召开居民大会进行民主表决,并严格执行表决结果”,这些行为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特点,D项正确;行政委员拥有行政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司法权的归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排除C项。
【模拟测试】
一、单选题
1.(2023·福建泉州三模)1909年,英国议会上院否决了下院的“人民预算”案。经过激烈斗争,1911年《议会法》规定,经下院议长认证的财政法案,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由此可知,英国( )
A.平衡了政府财政收支 B.实现了社会的公正
C.改进了国家治理方式 D.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09年,英国议会上院否决了下院的‘人民预算’案。经过激烈斗争,1911年《议会法》规定,经下院议长认证的财政法案,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可知,材料反映英国议会上院的权力缩小,下院权力扩大,体现了英国改进了国家治理方式,C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议会的改革,并不是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排除A项;英国社会没有实现公平公正,排除B项;材料反映英国的是议会上下院权力的变化,并没有体现责任内阁制完善的信息,排除D项。
2.(2023·陕西榆林二模)美国1787年宪法设置了具有双重目的的两院制代议制度,以众议院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机关;以参议院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极端的机关。这一设置( )
A.仿照英国的议会制度 B.体现了政治势力的妥协
C.避免了暴力事件发生 D.遏制了政治的腐败问题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以众议院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机关”可知,众议院代表大州利益和民意,根据材料“以参议院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极端的机关。”可知,参议院代表小州利益,防止民意走向极端,由此可见美国的两院制下兼顾大小州利益,代表民意但是又有所限制,这实际上体现了政治势力的妥协,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两院制下,议会上院是由贵族组成,议会下院由平民组成,尤其包括资产阶级,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避免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两院制遏制腐败问题的信息,政治腐败问题主要靠权力制衡来实现,材料仅仅涉及立法权,没有涉及行政权和司法权,排除D项。
3.(2023·浙江模拟预测)下表是17-18世纪关于北美殖民地的部分法律。这些法律集中反映出当时( )
1660年 《列举商品法》 殖民地上的烟草、砂糖、棉花等只能输往英国,或经由英国港口的商人之手再输往外国。
1663年 《主要商品法》 一切从欧洲输入北美的商品,首先必须在英国靠岸卸货,由英国政府征税,再装船运走。
1750年 《制铁条例》 殖民地的铁块、铁条输入英国时可以免除入口税。禁止殖民地建立制钉、制铁板等工业。
A.英国工业革命后极力开拓市场 B.北美工业发展得到了英国保护
C.英国力图控制北美市场及原料 D.北美的独立浪潮逐渐走向高涨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通过立法形式对北美殖民地的大宗原料出口、货物运输、工业品出口加以严格控制,这说明英国力图控制北美市场及原料,以独占北美,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北美发展遭到了英国严重阻碍,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1921年11月,美国通过《母婴法》。该法案规定联邦层面将设立联邦母婴卫生委员会统筹工作,并有权对各州进行调查和研究。各州卫生委员会下的儿童福利部门每年需就运作和支出情况向联邦方面提交报告。这表明( )
A.联邦政府权力有所扩大 B.美国人口危机日益显现
C.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D.经济危机影响民众生活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在1921年美国通过的《母婴法》中规定联邦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各州的母婴工作和儿童福利工作进行统筹安排、调查和研究,同时各州部门要向联邦政府提交报告,体现了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大,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在母婴问题的统属关系,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母婴政策和儿童福利政策,不能体现美国人口危机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更加完善,排除BC项;题干并未体现经济危机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且1921年美国经济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并未爆发经济危机,排除D项。
5.(2023·新疆校联考模拟预测)美国学者认为,近代国家有三种政权组织形式——邦联制、联邦制和单一制国家(如下图所示)。对其分析合理的是( )
A.图1体现了联合起来的国家保留其全部主权
B.图2表明单一国家中央政府掌握了全部主权
C.图3显示联邦制以邦联制的形式保留州主权
D.图3在三种政权组织形式中集权的程度最高
【答案】C
【详解】图1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单向控制,是单一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图2是邦联制政权组织形式,图3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相互制衡,是联邦体制组织形式,联邦体制把在一定范围内以邦联制的形式保留主权的国家与在另一个范围内以单一国家形式拥有主权的中央政府结合起来,C项正确;联合起来的国家保留其全部主权是邦联制的特征,对应的是图2,排除A项;单一国家对应的是图1,排除B项;集权程度最高的是单一制,对应的是图1,排除D项。
6.(2023·河南焦作一模)1832年,法国人托克维尔在其游记中写道:“总之在要求执行的快捷或想法的连贯的所有事业上,人们都会感觉到中央集权在美国的缺乏。”这一言论反映出美国( )
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B.政府政策缺乏一定连续性
C.行政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D.分权政治影响了行政效率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总之在要求执行的快捷或想法的连贯的所有事业上,人们都会感觉到中央集权在美国的缺乏”及所学知识可得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地方有一定的权力,由于地方分权的分权政治,中央不能直接插手地方事务,使需要快速执行的事务受到拖延,影响了行政效率,从材料也可以得出政府政策缺乏一定的连续性,C项正好从本质上全面、准备地反映了这些结论,C项正确;材料强调地方分权政治下行政效率受到影响,并非中央集权被削弱,排除A项;B、D两项既是表面现象,也是片面结论,可以被包括到C项中,所以排除B、D两项。
7.(2023·河南濮阳·濮阳一高校考一模)下图为创作于1861年3月的政治漫画《总统的就职演说》。左图是北方人心目中书写和平”(peace)手持天平的林肯(天平上两人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右图是南方人眼中身穿罗马盔甲、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林肯。该漫画反映了当时美国
A.州权主义观念盛行 B.种族主义思想占据主流
C.亟须维护国家统一 D.民主共和政体摇摇欲坠
【答案】C
【详解】由材料“创作于1861年3月的政治漫画《总统的就职演说》”“北方人心目中书写和平(peace)手持天平的林肯”“南方人眼中身穿罗马盔甲、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林肯”可知,针对林肯当选总统一事,美国的南方和北方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出现国家分裂的可能,所以漫画反映了当时的美国亟须维护国家统一,C项正确;漫画显示的是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并不是州权主义观念之下中央政府与各州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没有体现种族主义思想的问题,排除B项;民主共和政体当时仍有较强生命力,摇摇欲坠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8.(2023·河北模拟预测)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希望提高关税,抵制欧洲廉价工业品倾销,保护本地工业发展;在西部扩张的领土上建立“自由州”,废除奴隶制;南方主张降低关税,进口廉价工业品,利用大量奴隶生产出口欧洲的棉花等原料;在西部建立“蓄奴州”,扩展奴隶制。这一矛盾的加剧( )
A.造成了美国与英国的战争 B.引发了黑人民权运动
C.激化了联邦与地方的矛盾 D.导致了南北战争爆发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就关税和西部领土建制问题,矛盾逐步激化,废奴运动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D项正确;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的矛盾并未造成美国与英国的战争,排除A项;黑人民权运动发生在20世纪中期,排除B项;奴隶制存废激化了南北方而非联邦与所有地方各州的矛盾,排除C项。
9.(2023·广东深圳模拟预测)1849年,美国南方各州坚持要在新加入各州推行奴隶制,北方各州则认为应通过国会表决禁止在新领地实行奴隶制。1850 年,南北方代表经过几个月的国会辩论,在北方制定了严厉的《逃奴法》后,南方最终同意新领地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联邦。这表明,当时美国( )
A.种植园主的势力日渐削弱 B.国会权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C.南北矛盾与政治妥协并存 D.联邦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
【答案】C
【详解】1849年,关于在美国新领地是否实行奴隶制的问题南北双方产生矛盾,1850年,双方以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矛盾,由此可知,在19世纪中期,美国既存在南北矛盾,也存在政治妥协,C项正确;题目主旨为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而且是在北方颁布《逃奴法》之后,南方才做出妥协,反而说明当时南方势力还比较强大,排除A项;题目虽然涉及国会,但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国会权力并没有进一步扩大,题目也无法说明国会权力的扩大,排除B项;国会通过辩论,最终以妥协的方式缓解了南北矛盾,恰恰说明联邦体制的优势,排除D项。
10.(2023·河北模拟预测)1780年,俄国发表《武装中立宣言》,宣布中立国船只可以在交战国各口岸之间和交战国沿海自由航行,交战国人民财产,除违禁品外可以自由装载于中立国船只。法国、西班牙、丹麦、瑞典、荷兰、普鲁士、奥地利、葡萄牙等欧洲主要国家相继认可该宣言,欧洲这些国家的行为( )
A.加速了不列颠帝国的衰落 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序幕 D.有利于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80年俄国发表的《武装中立宣言》得到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认可。结合所学可知,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与西班牙、荷兰、法国进行争霸战争,最终英国确立了殖民霸主,但破坏了欧洲的均势。1774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英军与北美大陆军的战争正酣。材料反映欧洲大陆主要国用《武装中立宣言》来间接支持北美大陆军,抵制英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D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主,还未衰落,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形成,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序幕,排除C项。
11.(2023·重庆·统考模拟预测)1860-1865年,巴西的东北海岸原棉产量实现了倍增;埃及长绒棉的出口量从1860年的2700万公斤增加到1863年的近6000万公斤;被英国视为棉花“补足产区”的印度,一跃而成为英国头号原棉进口地,在1862年时甚至占到英国棉花进口的近90%。导致上述状况的重要原因( )
A.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蒸汽轮船的广泛使用 D.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答案】D
【详解】题干聚焦于19世纪60年代印度等地的棉花产量爆发性增加,大量出口到英国。结合所学,可知美洲地区,特别是北美地区的棉花种植园是生产棉花的重要出口区。由于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影响到美国南方棉花种植业、棉花出口减少,使得英国等工业国家对印度,巴西,埃及的棉花产量需求增大,其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D项正确;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发生于18世纪六七十年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不符合材料所涉及的时间1860-1865年,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符合材料时间1860-1865年,排除B项;蒸汽轮船的广泛使用并不是印度等地棉花产量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排除C项。
12.(2023·福建泉州三模)1795年,法国国民公会重申:“过去驳杂之极的度量衡,非‘平等之友’所能忍受。对于共和主义者来说,岂能容忍用‘国王的脚’来丈量他们的土地!”1798年,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最终核定米的长度为3古尺11.296寸。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创新 B.自然理性契合现实需要
C.大革命彻底颠覆君主制 D.国内统一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B
【详解】18世纪90年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启蒙思想传播,因此共和主义者认为度量衡不统一不符合革命精神,在此背景下,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制定了新的长度单位。科学测量是自然理性的体现,符合现实需要,B项正确;科技创新指的是诞生新的技术发明,材料主旨是重新测定长度单位,两者不属于同一内容,排除A项;大革命中推翻的是专制,而非君主制,排除C项;重新测量长度单位只能说明度量衡的统一,不能证明国内市场的统一,两者不构成证据链,排除D项。
13.(2023·吉林·统考二模)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性别歧视和女权运动》一文中指出,大革命推动了法国女权运动的发展。1791年,玛丽·古兹发表了《妇女与女公民权宣言》,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场女权运动的兴起。但是,在雅各宾派当权后,妇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这种政治状况( )
A.是法国开始歧视女性的产物 B.导致性别矛盾加剧社会动荡
C.引发了欧洲反法同盟的干涉 D.其根源是经济水平不甚发达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但是,在雅各宾派当权后,妇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表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生活习俗的根源,D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具体时间,排除A项;社会动荡主要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法国和外国矛盾所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反法同盟的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故选C项。
14.(2023·安徽·校联考一模)1816~1858年间,俄国男性世袭贵族数量从8.41万增至11.31万,增幅34.5%,同时,农奴人口从2145.42万增至2483.82万,增幅为15.8%。在1840~1858年,南俄和伏尔加河下游贵族地产总面积从1032.4万俄亩增至1264.1万俄亩,增长22.4%。这可以说明,当时俄国( )
A.雇佣制大农场初具规模 B.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
C.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 D.农奴制并未出现危机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840~1858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农奴主(贵族地主)人口、农奴数量、农奴主的地产都在增加,也就是指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故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俄国的雇佣制大农场建立是在农奴制改革后(也可以说是改革的影响之一),故排除A项;从材料得不出农奴主和农奴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情况,无法得出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奴遭受着贵族地主的压迫,已经出现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3·山东潍坊一模)1841年,某学者指出:“(德意志)还不能编制棉纱和麻纱以适应它自己的需要,还没有能从热带地区直接输入它所需要的殖民地产品,用它自己制造的工业品来偿付,还没有能用它自己的船只来经营这类贸易,还没有方法来保护它自己的国旗,还没有完善的内河、运河和铁路运输系统。”该学者强调( )
A.长期分裂阻碍德意志工业化 B.德意志民族认同意识有待加强
C.自由放任政策存在严重缺陷 D.近代交通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841年,某学者指出:“(德意志)还不能编制棉纱和麻纱以适应它自己的需要,……还没有方法来保护它自己的国旗,还没有完善的内河、运河和铁路运输系统。’”可知,1841年德意志仍然处于邦国林立的状态,这不利于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德意志的民族认同意识,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自由放任政策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近代交通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6.(2023·安徽马鞍山一模)俾斯麦在1868年5月说:“德意志若还能够在19世纪达成自己的民族目标,那在我眼中将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假如它在十年甚至五年之内即可实现,那就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事件。”这说明此时的德意志( )
A.邦国矛盾激化 B.工业发展迅猛 C.国际竞争落败 D.民族意识高涨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868”“德意志若还能够在19世纪达成自己的民族目标”等信息可知,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强调德意志的民族意识,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邦国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发展,排除B项 ;材料未提及其他国家,与国际竞争无关,排除C项 。
17.(2023·黑龙江大庆一模)有学者认为,明治维新之于日本“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而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王政复古”后的日本“获得了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在此,该学者强调( )
A.明治维新的革命色彩 B.西学东渐的主要价值
C.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 D.传统体制的土崩瓦解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有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这是在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C项正确;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而非革命,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西学东渐和日本学习西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日本传统体制的崩溃,排除D项。
18.(2023·福建宁德一模)日本学者高桥龟吉说:"(明治初年)如此一系列对封建制度的破坏,是当时的武士阶级事前普遍想象不到的。不仅是一般的武士,即使是推进革命的主要势力也大多如此。”“昔日的家臣掌握了政府实权后,通过废藩置县剥夺了他们(诸侯)的祖传权力"。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明治维新具有明显的革命色彩 B.日本的封建秩序具有脆弱性
C.武士阶层成为革新的主导力量 D.日本社会转型显现出突发性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治维新通过废藩国置县,削弱封建势力的权力,具有明显的革命色彩,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革命性,不属于其脆弱性,排除B项;武士阶层知识革命的其中一种势力,材料无法体现其主导作用,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突发性,排除D项。
二、材料分析题
19.(2023·海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第1条规定立法权,比其他各条均为详尽,占全宪的一半;第2条规定行政权;第3条规定司法权。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第4条规定各州相互关系和义务;第5条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美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
——摘编自李昌道《美国宪法200周年——美国法制见闻之四》
材料二 表:美国第十三、十四、十五宪法修正案
内容 日期 生效日期
第十三修正案 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投(英语:involuntaryservitude),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 1865年1月31日 1865年12月6日
第十四修正案 定义公民权利,包含特权或豁免权条款、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并处理美国内战后的问题 1866年6月13目 1868年7月9日
第十五修正案 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曾服务劳役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只容许男性) 1869年2月26日 1870年2月3目
——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第二次建国:内战与重建如何重铸了美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上述美国宪法修正案。
【答案】(1)特点:条文简洁;注重分权与制衡;强化中央政府权力;忽视公民的自由权利(重视公权,忽视私权)。(任答2点)
原因:美国独立战争后亟需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启蒙思想的影响;吸取欧洲君主专制教训,注重防范独裁专制。(任答2点)
(2)评价: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黑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确定公民权利,将平等原则引入美国宪法中,弥补了1787年宪法的不足;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选举权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种族歧视。(任答2点)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可知条文简洁;注重分权与制衡。根据材料“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可知强化中央政府权力。根据材料一“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美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可知忽视公民的自由权利(重视公权,忽视私权)。
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独立战争后,建立邦联制,但政治上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当时美国面临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外国上商品占据美国市场,海外贸易受挫,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收支失衡,外债巨大。边境面临严重的威胁,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独立后的美国以松散的联邦同盟存在。启蒙思想的影响,吸取欧洲君主专制教训,注重防范独裁专制。
(2)评价:根据材料二“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投,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黑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根据材料二“定义公民权利,包含特权或豁免权条款、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并处理美国内战后的问题。”可知确定公民权利,将平等原则引入美国宪法中,弥补了1787年宪法的不足。根据材料二“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曾服务劳役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只容许男性)”,可知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选举权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种族歧视。
三、论述题
20.(2023·甘肃武威·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民主观念与“议会制度”“君主立宪制度”“民主共和制度”等民主制度之间关系的角度去考察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路径无外乎以下两条:
一是由于社会内部自身的自然发展逐渐引起人们在观念上随之而自然地发生“民主性”变化,尔后通过一定的途径把这种新形成的民主观念逐渐转化为现实的民主制度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巩固和完善这种制度,即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二是由于外来的而非本社会或政治体系本身自发生成的因素而促使政治体系首先发生转变即架构基本的民主制度,尔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置身此制度下的人们的观念逐渐“民主化”以使其最终适合并支撑改变后的民主政治体系,进而在此基础上使这种新的民主政治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即以民主制度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摘编自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其中一个国家,就其民主制度的模式展开论述。(要求:指明该国家民主化的类型,结合相关史实展开论述,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国家及类型:英国的民主化是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论述: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一场倡导人性自由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然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中世纪思想枷锁、追求现世幸福的观念深入人心。16世纪,一场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从德国兴起,其后波及英国,英国国教改革和清教徒运动兴起,将对自由的向往引入信仰领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洗礼的新兴资产阶级试图进一步冲破中世纪的最后一把枷锁——专制王权,在1640年英国查理一世为控制征税权召开新议会之际,英国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由此引发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最终在一番动荡后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由此可见,英国民主化是先萌生自由平等、反对专制王权的民主观念,然后在民主观念的引领下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制度,是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示例二国家及类型:日本的民主化是以民主制度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论述:1853年,“黑船事件”叩开了日本大门,日本主动向西方学习,最终引发日本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运动。明治政府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文化教育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政治上建立内阁,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君主立宪政体。二战后,又由美国主导参照西方议会制政体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废除了天皇专制特权,使日本变成一个以天皇为象征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
由此可见,日本是在学习西方、引进西方近代民主政体的基础上开始民主化进程的,是以民主制度为出发点的民主化模式。(“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材料给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两种民主化模式,即由社会内部自身的发展引发的民主化模式(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开始的民主化模式(以民主制度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前一种模式以西方先发国家英、美、法等国为主,后一种模式以后发国家为主;然后,根据材料中的民主化模式,选择一个国家,如英国的民主化是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按照该模式的发展路径即从民主观念到民主制度,展开论述,从英国民主观念的萌生、发展,民主观念对民主制度的影响,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等方面论述;最后,对论述部分进行总结,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