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8-2022)五年高考化学真题分层汇编-07认识化学科学(基础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2018-2022)五年高考化学真题分层汇编-07认识化学科学(基础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20 10:3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南省(2018-2022)五年高考化学真题分层汇编-07认识化学科学(基础题)
一、单选题(共9题)
1.(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在2.8gFe中加入100mL3mol/LHCl,Fe完全溶解。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转移电子为0.1mol B.HCl溶液中数为3NA
C.含有的中子数为1.3NA D.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3.36L
2.(2021·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3
B.中含有的共价键的数目为0.1
C.肼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0.2
D.,生成乙烷时断裂的共价键总数为
3.(2021·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依据下列实验和现象,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点燃无色气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 为
B 25℃时,向无色的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 溶液仍为无色 溶液的
C 在淀粉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已知:、分别与卤素单质、卤素离子性质相似] 溶液仍为蓝色 氧化性:
D 在稀中加入少量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并有红色固体生成 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A.A B.B C.C D.D
4.(2020·海南·高考真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ClO 的结构式为H-Cl-O B.核内有33个中子的Fe表示为Fe
C.NH2OH的电子式为 D.CH3CHO 的球棍模型为
5.(2020·海南·高考真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榨油脂不及时干燥脱水易变质 B.聚氯乙烯可制作食品内包装材料
C.维生素C可作预包装食品抗氧剂 D.卤水点豆腐本质属于蛋白质聚沉
6.(2019·海南·高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都属于两性氧化物 B.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均为液态
C.和中的金属都呈现两种价态 D.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
7.(2018·海南·高考真题)某工业废气所含氮氧化物(NxOy)的氮氧质量比为7∶4,该NxOy可表示为
A.N2O B.NO C.N2O3 D.NO2
8.(2018·海南·高考真题)下列化合物中,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且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的是
A.MgCl2 B.Ca(NO3)2 C.FeSO4 D.AlCl3
9.(2018·海南·高考真题)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 g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4NA
B.18 g的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C.28 g的乙烯和环己烷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6NA
D.1 L 1mol·L 1的NH4Cl溶液中NH4+和Cl―的数目均为1NA
二、多选题(共4题)
10.(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已知,的酸性比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Cl的电子式为 B.Cl-Cl键的键长比I-I键短
C.分子中只有σ键 D.的酸性比强
11.(2020·海南·高考真题)含有下列有害组分的尾气,常用NaOH溶液吸收以保护环境。吸收过程中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A.SO3 B.Cl2 C.NO2 D.HBr
12.(2019·海南·高考真题)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Cl2=2Fe3++2Cl-
B.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32-+CO2+H2O=2HCO3-
C.向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3H2O2+I-=IO3-+3H2O
D.向硫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SO2:2S2-+5SO2+2H2O=3S↓+4HSO3-
13.(2018·海南·高考真题)絮凝剂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下列物质可作为絮凝剂的是
A.NaFe(SO4)2·6H2O B.CaSO4·2H2O
C.Pb(CH3COO)2·3H2O D.KAl(SO4)2·12H2O
三、填空题(共3题)
14.(2019·海南·高考真题)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易溶于水,常用于印染、纸张漂白等。回答下列问题:
(1)中S的化合价为______。
(2)向锌粉的悬浮液中通入,制备,生成,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mol;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生成并有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电池具有高输出功率的优点。其正极为可吸附的多孔碳电极,负极为金属锂,电解液为溶解有的碳酸丙烯酯-乙腈溶液。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该电池不可用水替代混合有机溶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5.(2018·海南·高考真题)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质子数等于Z与Y的质子数之和;Z与Y位于同一周期,Y原子核外有3个未成对电子,非金属Z的一种固体单质可导电。回答下列问题:
(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第_____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Y与Z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属于__________。
(2)X、Y、Z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X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__(填分子式),该气体与Y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8·海南·高考真题)铜是人类发现最早并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使用稀硫酸和H2O2溶解铜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电子工业使用FeCl3溶液刻蚀印刷电路板铜箔,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配制的FeCl3溶液应保持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溶液中Cu2+的浓度可采用碘量法测得:
①2Cu2++5I-=2CuI↓+ ②I3- +2=3I-+2
反应①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现取20.00 mL含Cu2+的溶液,加入足量KI充分反应后,用0.1000 mol·L 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5.00 mL,此溶液中Cu2+的浓度为_______mol·L 1。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3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2.8gFe的物质的量为0.05mol;100mL 3mol·L-1HCl中H+和Cl-的物质的量均为0.3mol,两者发生反应后,Fe完全溶解,而盐酸过量。
【详解】A.Fe完全溶解生成Fe2+,该反应转移电子0.1mol,A正确;
B.H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3mol,因此,Cl-数为0.3NA,B不正确;
C.56Fe 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30,2.8g56Fe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因此,2.8g56Fe含有的中子数为1.5NA,C不正确;
D.反应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A。
2.C
【详解】A.1个的电子数为10,故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故A错误;
B.的电子式为,含有1个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故中含有的共价键的数目为0.05,故B错误;
C.肼中每个N原子上各有1个孤电子对,故肼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0.2,故C正确;
D.发生反应时,C=C中的一个键和H-H键都断裂,故生成乙烷时断裂的共价键总数为2,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A.无色气体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也会先浑浊后澄清,则无色气体X不一定为一氧化碳,故A错误;
B.若无色Y溶液的pH在7—8之间,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溶液也为无色,则溶液仍为无色不能判断得到溶液pH小于7,故B错误;
C.若向淀粉和碘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不足量的硫氰化钾溶液,碘未完全反应,溶液也呈蓝色,则溶液仍为蓝色不能判断硫氰气和碘的氧化性强弱,故C错误;
D.在稀硫酸中加入少量氧化亚铜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并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氧化亚铜在稀硫酸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铜,则反应中氧化亚铜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 HClO 的结构式为H-O-Cl,故A错误;
B. 核内有33个中子的Fe原子质量数为:33+26=59,表示为Fe,故B错误;
C. NH2OH的电子式为,故C正确;
D. CH3CHO 的球棍模型为,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B
【详解】A.新榨油脂若不及时干燥脱水,水中含有的微生物等物质可以将油脂氧化,使油脂变质,A正确;
B.聚氯乙烯为3类致癌物质,具有毒性,不可作为食品包装材料,B错误;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作为预包装食品的抗氧化剂,C正确;
D.向豆浆中加入卤水,是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聚沉,属于蛋白质的聚沉,D正确;
故选B。
6.C
【详解】A.MgO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
B.悬浊液的分散质是固体小颗粒,B错误;
C.可表示为FeO·Fe2O3,Fe元素化合价为+2、+3价;可表示为2PbO·PbO2,Pb元素化合价为+2、+4价;因此二者中的金属都呈现两种价态,C正确;
D.葡萄糖分子是小分子,葡萄糖溶液中溶质分子直径小于1nm,所以葡萄糖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7.A
【分析】本题可先设分子式,再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求解。
【详解】设氮氧化物的分子式为NxOy,则=7:4,解得x:y=2:1,所以化学式为N2O,故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8.D
【详解】A.能生成碳酸镁沉淀,但碳酸镁不溶于氢氧化钠,则A不符合题意;
B. 能生成碳酸钙沉淀,但碳酸钙不溶于氢氧化钠,则B不符合题意;
C. 能生成碳酸亚铁沉淀,但碳酸亚铁不溶于氢氧化钠,则C不符合题意;
D.铝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发生双水解,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悉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知道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及特性,比如氢氧化铝是两性物质,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
9.C
【详解】A. 金刚石中每一个碳原子有四条共价键,但一个碳碳键被2个碳原子共用,即一个碳原子只分摊2个共价键,所以12 g金刚石中,即1mol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2NA,故不符合题意;
B. D2O的摩尔质量为(22+16)g/mol=20g/mol,则18 g的D2O中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9 NA,故不符合题意;
C.乙烯和环己烷的最简式都为CH2,故等质量的气体所含原子总数相同,所含原子总数为3 NA=6NA,符合题意;
D. NH4+会发生水解,故数目<1NA,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解题时注意易错点:A中容易忽略一个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共用的;B中同位素原子质量数不同;D中容易忽略铵根离子的水解。
10.BD
【详解】A.HCl为共价化合物,H原子和Cl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A错误;
B.原子半径Cl<I,故键长:Cl—Cl<I—I,B正确;
C.CH3COOH分子中,羧基的碳氧双键中含有π键,C错误;
D.电负性Cl>I,对O-H的共用电子对具有更强的吸引作用,导致O-H更易电离,故而酸性增加。即ClCH2COOH的酸性比ICH2COOH强,D正确;
答案选BD。
11.BC
【分析】若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发生在同一分子内部处于同一氧化态的元素上,使该元素原子(或离子)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则这种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被称为歧化反应。
【详解】A.三氧化硫去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氯气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歧化反应,B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硝酸钠、硝酸钠和水,N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歧化反应,C符合题意;
D.溴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溴化钠和水,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2.BD
【详解】A.FeBr2电离产生的Fe2+、Br-都具有还原性,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Cl2,Fe2+、Br-都会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A错误;
B.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Na2CO3、CO2、H2O发生反应生成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CO2+H2O=2HCO3-,B正确;
C.H2O2具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会将I-氧化为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H++2I-=I2+2H2O,C错误;
D.向硫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SO2,由于酸性H2SO3>H2S,由于SO2过量,发生的反应有:S2-+2SO2+2H2O=H2S+2HSO3-,SO2+ 2H2S=3S↓+2H2O,总反应方程式为2S2-+5SO2+2H2O=3S↓+4HSO3-,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D。
13.AD
【分析】由题意知,絮凝剂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因此,絮凝剂本身或与水生成的产物具有吸附性。
【详解】A.铁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可吸附悬浮物,符合题意;
B.硫酸钙本身是微溶物,没有吸附作用,不符合题意;
C.醋酸铅没有吸附性,不符合题意;
D.明矾可净水,其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吸附悬浮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14. +3 2 与水反应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结合常见的Na为+1价,O为-2价判断S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反应前后Zn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反应方程式;
(3)负极上是Li失去电子变为Li+,根据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结合正极反应式,叠加,可得总反应方程式;Li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可以与水反应产生相应的碱和氢气。
【详解】(1)在中Na为+1价,O为-2价,由于化合物中所有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所以S元素化合价为+3价;
(2)向锌粉的悬浮液中通入SO2,制备ZnS2O4,反应前Zn为单质中的0价,反应后变为ZnS2O4中的+2价,所以每生成 ZnS2O4,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向ZnS2O4溶液中加入适量Na2CO3,生成Na2S2O4并有沉淀产生,生成的沉淀为ZnCO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ZnS2O4=Na2S2O4+ZnCO3↓;
(3)电池具有高输出功率的优点,负极是Li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Li-e-=Li+,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根据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将两个电极反应式叠加,可得电池总反应式为。锂是碱金属,比较活泼,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LiOH和H2,所以该电池不可用水替代。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标定、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的知识。掌握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15. 二 ⅤA (极性)共价键 Al H2 N2+3H22NH3
【分析】非金属Z的一种固体单质可导电,Z为C,Z与Y位于同一周期,Y原子核外有3个未成对电子,则可推出Y为N,X原子的质子数等于Z与Y的质子数之和,X为Al。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X为Al,Y为N,Z为C,
(1)Y为N,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Ⅴ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与C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不同的非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键,为极性共价键。
故答案为二 ;ⅤA ; ;(极性)共价键。
(2)比较半径: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再看核电核数(核电核数越小,半径越大),因此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l;Al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气体为H2,与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故答案为Al; H2 ;N2+3H22NH3。
(3)Z是C,最高价氧化物为CO2,因此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16. Cu+H2O2+H2SO4=CuSO4+2H2O Cu+2Fe3+=Cu2++2Fe2+ 酸性 防止Fe3+水解生成Fe(OH)3 Cu2+ 0.125
【分析】(1)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稀硫酸的作用是提供酸性环境,增强过氧化氢的氧化性;
(2)由于Fe3+易水解,因此配制的FeCl3溶液要保持在酸性条件下,抑制水解;
(3)根据转移的电子数守恒可列关系式求解。
【详解】(1)H2O2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跟铜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
故答案为:Cu+H2O2+H2SO4=CuSO4+2H2O。
(2)FeCl3溶液刻蚀印刷电路板铜箔,是铁离子把铜氧化成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由于Fe3+易水解,因此FeCl3溶液应保持酸性,目的是防止Fe3+水解生成Fe(OH)3。
故答案为:Cu+2Fe3+=Cu2++2Fe2+ ;酸性;防止Fe3+水解生成Fe(OH)3 。
(3)反应①中的铜的化合价由+2→+1价,化合价降低,因此,氧化剂为Cu2+;根据反应关系:
2 2Cu2+
0.1mol/L0.025L x0.02L
0.1mol/L0.025L= x0.02L,解得x=0.125mol/L;
故答案为Cu2+ ;0.125。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