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通鉴纪事本末体指导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通鉴纪事本末体指导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6 21:4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体+通鉴纪事本末体
第一讲
高考常考文体特征
文言文备考学情诊断与考情分析
若情分析
2020年全国卷
《宋史·苏轼传》、全国卷川《宋史·王安中传》是传统的人物传记
文本涉及以下内容:传主姓名、字号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
政绩成就、特长、性格特点,受到的封赏等。
2021年全国乙卷文言文考查的是政论文,摘录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021年全国甲卷文言文选材《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是记事为主。
2022年:全国1卷《战国策·秦策二》国别体、策论;全国2卷《说苑·贵德》杂史小
说集;全国新高考丨卷《战国策·魏策三》国别体、策论;全国新高考2卷《东观汉

记》(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

这可能会成为文言文选材和考查的一个新方向。主要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①材料于

原文是摘编,并按照原文间断地截取,截取跨度大,思维跳跃性强;②表达以议论为
主,与人物传记以叙事为主不一样。文中多人物对话,多时空转换,口语色彩会更浓
烈,语气词、助词出现频率更高;③近乎非连续文本,一篇文中可能会写到几件事情,
且几件事情之间存在明显时间先后,但彼此之间不一定存在有机联系,因为文中所涉
及的主要人物可能在转换:④微言大义,阅读理解上难度会适度加大,上下文中可供
理解性连贯阅读的信息减少;对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以及古文素养的要求会更高。
文言文阅读试题材料分别从战国秦汉时期的杂史、别史、诸子等经典文言著作中取材
不再限于史文和纪事本末体。四大体例: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史笔记。
考情分析
近几年,全国卷文言文均设置三道选择题和一道翻译题,选择题分别为文
题型
言文断句题、理解古代文化知识题、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题,突出了对文
特点
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用法、古代文化知识以及筛选整合信息
能力的考查。与全国新课标两套试卷相比,少了一道主观题。
(1)体现出命题理念:①重视基础,追求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
②增加主观题的设置,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文意理解。
分析
(2)连接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有通过语言学习深入理解、探究文化
预测
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意愿,能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主动
吸收先进的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体现了高考考查内容和要求:文言文阅读;重视基础,整体感知,文意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