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背影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背影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4-24 18:47:38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11、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
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一个
形象特征进行描写,以表现其思想性格
的方法。
3、着重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
法,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沉的
父子之情。1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后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
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
集》里。 1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俩在浦口车站惜别。1 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年仅50岁。
朱自清的高风亮节,赢得了人民的敬仰,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
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背影》,一篇娓娓道来的文字,何以在文坛不朽?正在于它是一记情感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人的心灵共鸣点上。在这里,背影的一瞬化作了永恒,一个背影力敌万语千言的倾诉。背影,恰似一道情感的闪电,照彻千千万万颗赤子之心。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
逝世四十周年题词1整体阅读1
交卸( xiè ) 奔丧( sāng)
橘子(jú ) 晶莹( yíng )
迂腐( yū ) 琐屑(suǒxiè )
栅栏( zhà ) 差使( chāi )
照看行李(kàn ) 踌躇(chóu chú )
蹒 跚(pánshān ) 颓唐(tuí )
举箸 ( zhù) 簌簌 (sù sù )1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狼藉簌簌惨淡赋闲勾留迂腐颓唐触目伤怀情郁于中琐屑1 父 亲 的 语 言 父 亲 的 动 作 父 亲 的 背 影 儿 子 的 眼 泪1开头破题事情经过望父买橘父子经过结尾照应点题引出刻画惜别照应背影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父子浦口送别点击图片 播放视频1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段落层次父子情深回忆往事61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二年前的冬天,徐州)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1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a、祖母死了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4、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c、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1 5、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A、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B、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
入人群的时候。16、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课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怜爱父亲,父子情深。
1
祖母死了
父亲失业
悲哀之泪(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父子离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见面背景三次流泪(祸不单行,家境惨淡)四个背影小 结1 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用简洁的文字产生出无限深情,其实最好的已经并且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还没有留心体会。请大家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简单之美,由此发现人世间最普遍的而又最为宝贵的美好感情,增进大家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