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三角形[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3-14 21: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4 认识三角形(一)
连云港市西苑中学   龚华敏
课 题 7.4 认识三角形(一) 课 型 新 授 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情境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地进行分类,掌握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会,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教学难点 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形式 教学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教具准备 投影仪辅助教学、选取长度不等的纸条
教 学 过 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境引入 同学们,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实物里含有三角形?1 结合这些图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吗?2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的分类,你还记得分类方法吗? 思考交流 通过身边的事物及学生小学所掌握的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概念教学 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可记作“△ABC”∠A所对的边BC也可用a表示3 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按边分类练习:教材P24 议一议 P26 练习1 观察思考合作探究 在学生以往对三角形的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分类
三、探索研究 1动手操作:准备5张纸条,长度分别为3cm、4cm、5cm、 6cm、9cm,任意取出3张纸条首尾相接搭三角形,并填写下表:选择的长度能否搭出三角形示意图能不能步骤一:学生小组讨论纸条长度的选择有哪些情况?步骤二:学生动手操作,试一试自己找出的几种情况是否都能搭成三角形步骤三:各小组总结本组观察、讨论后的结果: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 学会应用;下列线段中,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2,4,5  (B)18,9,8(C)6,8,8  (D)7,10,15(2)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  )(A)1cm、2cm、3cm (B)2cm、 2cm、 1cm(C)1cm、3cm、1cm(D)2cm、 2cm、 5cm(3)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10,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4)有长度分别为2cm、 3cm、 4cm和5cm 的4根小木棒,任取其中3根,你可以搭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构成三角形的几种情况,发现规律,加深对结论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交流讨论 教师根据课堂练习所存在问题进行强调
五、布置作业 教材P28 习题1,3 完成作业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新教材培训材料
A
B
C
c
a
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