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李 白
知人论世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开始离开家乡到各地漫游。在路途中见到民间百姓的疾苦,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奢、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因而写出不少抨击、揭露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死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作品背景
此诗作于玄宗天宝五载(746),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时李白自二入长安被赐金还山后,在东鲁遁入方外,政治理想的失败使他堕入醉乡,至天宝五载李白在一场大病愈后,离鲁赴越,行前写此诗以告别友人。清人陈沆说:“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恍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诗比兴笺》)。极是。诗中也始终交错着李白出世与入世的矛盾,起首四句便以“信难求”否定了仙界一般的帝王政治,而以“或可睹”,引发了对漫游天姥的神往。以后,仙境在美妙的自然景物中再次出现,诗人却再次以“魂悸”“魄动”予以了否定。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对上述矛盾心境的归结、解脱,将李白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给予了最艺术的表现,遂成千古绝唱。
字
音
回
顾
天姥山
mǔ
瀛洲
yíng
天台山
tāi
剡溪
shàn
渌水
lù
脚著
zhuó
殷岩泉
yǐn
澹澹
dàn
霹雳
pī lì
訇然
hōng
恍惊起
huǎng
觉时
jiào
分析题目
梦游
天姥
吟
留别
在梦里游玩
梦游的对象,山名,在今浙江新昌东,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出行的人借诗文向留下的人告别。
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赏析文本
于时光深处,一分喜欢,一分冷暖,心思渐渐入了沧海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
一
节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思考1: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以虚衬实),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
一
节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思考2:鉴赏后四句的手法、内涵及作用。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① “连天向天横”“四万八千丈”运用夸张手法,写出天姥山的高峻和巍然气势。②“势拔五岳掩赤城”运用对比,突出天姥山雄峻巍峨。③“天台四万八千丈”运用衬托,说天台之高“一万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脚下。总体描绘了天姥山拔地参天、高大巍峨、横空出世的雄伟形势,进而表达了对天姥山的好奇与神往。④“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的外形,而且赋予强烈的气势和动态感,为下文写梦游做了铺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
二
节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第
二
节
活动:以时间、地点为序探究梦游之旅,完成下列表格。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诗意 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
画面 月渡剡溪
意象 月、湖、影、猿啼
意境 清幽静美
手法 炼字:“飞”“照”“送”写出诗人内心的急切、 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夸张:“一夜飞度” 拟人:“送我”用典: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情感 轻松愉悦、无所束缚、向往自由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公,即谢灵运。他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东晋时期,他热衷政治仕途,活跃于政坛,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两人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热衷政治仕途,但却饱受打击,最终放情山水以排解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第
二
节
活动:以时间、地点为序探究梦游之旅,完成下列表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诗意 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画面 著屐登山
意象 海日、山花、奇石
意境 壮美雄奇、朦胧奇幻
手法 用典。引用谢灵运的典故,借其写自己,表示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世俗。
情感 表达作者的迷恋、沉醉、忘我的情感。
第
二
节
活动:以时间、地点为序探究梦游之旅,完成下列表格。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诗意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画面 山林颤栗
意象 熊咆、龙吟、山石、泉水、深林、层巅、云
意境 阴森神秘、幽暗恐怖
手法 夸张、拟人、视听结合,采用楚辞句法,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情感 表达了作者震惊、恐惧的情感。
第
二
节
活动:以时间、地点为序探究梦游之旅,完成下列表格。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诗意 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
画面 洞天仙境
意象 列缺、丘峦、石扉、仙府、虎、鸾等
意境 光怪陆离、富丽堂皇、热闹非凡
手法 铺陈、比喻、拟人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声响,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前者就对后者起烘托作用,使诗歌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
情感 作者看到一个美好神奇、自由自在的神仙世界。表达了作者惊异、追求乐土的情感。
第
二
节
活动:以时间、地点为序探究梦游之旅,完成下列表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诗意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情感 写面对现实的无限痛苦,表达内心的失落惆怅郁闷。
第
二
节
思考:如何理解诗人塑造的梦境?有何作用?
第
二
节
课外延伸
“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 ——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
三
节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思考1:鉴赏“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中的处事观、价值观。是消极颓废的心理外露吗?
局限性: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
进步性: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品格,是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
思考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①傲岸性格,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②是“诗眼”,起了揭示主题的作用。
整体鉴赏
01
02
03
概括思路,自由诵读,
梦游之由(起)
梦游之境(观)
梦游之吟(叹)
以梦为线索,按照梦前—梦中—梦后的顺序行文。
思考:概述诗人以梦传情的思路。
作者以梦境的飘浮虚幻揭示现实社会、人生的虚幻,就连人世间认为最美好的神仙境界都尚且破灭了,现实,人生还有什么不破灭的! 以此看破现实,看破人生——“古来万事东流水”,既然如此,何不“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追求自由洒脱的人生, “何必摧眉折腰事权贵”。诗题称“留别”,“别”什么!很显然,诗人是在借向朋友的 “留别 ”,表明自己对现实的别却,要追求归向自然,放情山水的自由洒脱的生活;借“留别 ”表明自己与统治者的诀别、决裂。概括起来说就是:否定现实,追求自由,不事权贵。
小结
本诗通过梦游仙境,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
文
本
特
色
一
二
三
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清猿 、海日 、青冥 )
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对比阅读
The title content
Under the blue below the template input title
赠李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下了这首赠诗。②丹砂: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曾入罗浮山炼丹。
思考: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何相同之处 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①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尚飘蓬”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因向往天姥山而梦中漫游,梦醒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②寻道求仙者。由杜诗中“未就丹砂愧葛洪”,可见李白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游仙境,遍访仙山的形象相同。③愤世嫉俗者。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佯狂,激愤状态,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世嫉俗的形象十分相似。
The title content
Under the blue below the template input title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思考:请将《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从主题看《梦天》中诗人求生的意志、对月宫仙境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的困厄构成尖锐的矛盾,困扰着诗人的心灵。这首诗是诗人苦闷的象征。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方面,更有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诗人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气质的写照。
从意境看,李白的诗是明朗、坦率的,李贺的诗则是幽深、神秘的;李白的诗是男性化的,充满阳刚之气,李贺的诗则是女性化的,显得阴柔、纤弱。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