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同步练习 (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同步练习 (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6 18:3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单选题
1.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该理论
A.挑战封建神创说 B.揭示宇宙运行规律
C.否定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 D.深化微观世界认识
2.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从“合作的两极”走向“对立的两极”;到了80年代之后又从“对立的两极”逐渐走向“合作的两极”,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两国国家利益之争从激烈走向消失 B.两国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走向松弛
C.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3.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
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 B.“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4.下表中的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时间 历史事件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60年 “非洲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5.二战后,联邦德国的阿登纳政府建立了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联邦德国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计划指导型经济
C.社会市场经济 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6.右表所示的内容是苏联的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其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6年 127.6
1957年 105.0
1958年 141.2
1959年 124.7
1960年 133.2
A.赫鲁晓夫改革的不彻底 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弊端
C.赫鲁晓夫种植玉米运动的失败 D.美苏争霸影响农业的发展
7.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启航,新“太空出差三人组”(其中一名为女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开始了为期183天的太空之旅。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运用了新科技革命中的
①电磁学原理②航天技术③力学定律④信息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今天,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个人历史评价褒贬不一。下列评价较客观的是
A.“他在现代史上发挥了特殊作用,因为我们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变革。”
B.“在我国历史上还未曾有过比戈尔巴乔夫更具破坏性的人物。”
C.“他主要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他给了我们自由。”
D.“现在俄罗斯被远远地抛在后面了,而这首先是戈尔巴乔夫的过错。”
9.里根在电视广播演说中说:我们政府已经包办了许多我们曾经认为应当由良好的社会自豪感和邻里互助意识的人们去做的事情。里根在总统连任演说时宣称:我们已开始交回那些人民、州和地方政府能够处理得更好的事务的权力。对那些年老体弱、无生活能力的人,我们最基本的目标必须是减少他们的依赖性,提高他们的社会尊严。这反映了里根主张
A.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B.强化社会保障地位
C.对经济要增加干预 D.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10.口号一般文字简短,表达明快,并具有宣传鼓动性。下列关于苏联(俄)不同时期的口号或政策言论,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②“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
③“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④“粮食税就是向这种粮食政策的过渡”
A.②③④① B.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③①④
1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向主要表现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混合经济的发展
③福利制度的完善 ④计划经济的推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12.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向古巴运送导弹 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13.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计划经济的实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D.知识经济兴起
14.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率基本上被控制在5%以下,经济从1983年以来连续七年保持增长势头。但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的高利率使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大放慢,失业率又趋上升。整个80年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增长最慢的十年,失业率在西欧各国高达10%左右。这表明( )
A.经济危机周期性渐趋弱化 B.发达国家出现持续的衰退
C.西方国家干预具有局限性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失灵
15.有学者指出:洞察过去70余年历史发展轨迹,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东亚“工业发展的雁型模式”、南亚印度“混合现代化”模式、拉美和西亚非洲国家的进口替代和出口促进的“依赖发展型”模式以及“中国模式”。这表明发展中国家( )
A.经济发展道路多元 B.重视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权益
C.经济建设依赖欧美国家 D.进一步加速各国之间的合作
16.《漫长的20世纪》指出: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二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A.政府开始加强对经济干预 B.以福利国家作为重要目标
C.发展混合经济和减少干预 D.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二、材料分析题
17.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刀剑,促使人类不断地实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象派艺术受日本浮世绘(日本德川幕府时代即1603~1867年间,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荷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的影响,重视绘画的平面性、装饰性和写意性。物理学对光色的分析促进了绘画色彩的变革,给艺术家以启发。艺术家运用光学原理来进行创作,可以说是印象派最大的成功在于光和色彩学上的发明和创造。
——马晓琳《西方美术史》
材料二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和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逝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在这一推理的上,新宾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二战期间取得的科学和技术的突破以及战后在此基融上的科技进步,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科技创新,尤其是核式器、火箭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远程投送技术方面的进步,使得潜在的战争成本急剧增加,降低了国家通过侵略征服可能取得的预收益;另一方面新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使得科技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成为财富和权力的源泉,从而削弱了通过代价高昂的征服能够获利的动机;再者,材料合成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问对原材料和能源的竞争、争夺,而这一点曾是近代以来诸多战争的根源。
——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的和平发展——一个科技遗产的视角》
(1)列举一例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根据材料一概括印象画派产生的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它”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析斯宾塞等人的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战争与科技关系的角度,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18.材料 艾哈德(1897~1977),联邦德国总理,“社会市场经济之父”。1948年起他实施货币改革和经济改革,效果显著,德国经济出现奇迹。艾哈德认为:社会市场经济的深刻含义在于,把市场上的自由原则同社会平衡和每个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上的负责精神结合起来(这个著名论断成了德国关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权威解释);把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予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这条“中间道路”就是“社会市场经济”之路。首先从整顿货币体系入手,最大限度地全面发展经济,建立正常运转的货币秩序,保证价格稳定,实现社会安定、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放开工资和物价,进一步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在改革期间,德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仍然充满了风险与危机,之所以能顺利地渡过难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此外,在将德国经济引上复兴之路的同时,艾哈德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例如,朝鲜战争爆发后,世界对钢的需求量大增,鲁尔各钢铁企业需要大笔的贷款来修理设备和扩建厂房、增加钢产量满足市场的需要。为避免钢产量激增而造成的通货膨胀,艾哈德推行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德国的通货膨胀率长期处于“爬行式”状态
——摘编自张浩《艾哈德与德国“经济奇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艾哈德经济理论与传统经济理论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艾哈德经济改革成功的因素。
参考答案:
1.D
2.B
3.C
4.A
5.C
6.A
7.D
8.A
9.A
10.B
11.A
12.B
13.B
14.C
15.A
16.D
17.(1)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向日葵》、《星月夜》,莫奈一《日出》、《睡莲》。
因素:外来绘画技法的传播;当时科学研究成果的影响。
(2)“它”: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内容: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影响: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提供理论武器;严复翻译《天演论》,成为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3)意义:各交战国在战争中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战后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的诞生,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系在一起。科技进步加大了战争成本,缓解了国家之间的资源和能源争夺,削弱了各国的战争动机,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18.(1)区别:传统经济理论强调自由放任,艾哈德经济理论一是把市场上的自由原则同社会平衡和每个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上的负责精神结合起来;二是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
(2)因素:顺应了科技革命的潮流;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军费开支较小;有利的国际环境,得益于美国的大力援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