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案(表格式)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案(表格式)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7 21:2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教师姓名 科目、年级 生物高一 授课时间
教学 背景 分析 课标分析: 新课标对高一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学科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帮助学生领悟生物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认同人类同其他物种一样,也是进化的产物,与其他物种有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而不是天生具有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的超然地位。”
教材分析: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适应的普遍性与局限性”“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分别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节内容在第六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让学生充分认同进化论,第二节则承接第一节深入学习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为第三节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基础和铺垫。本节要构建的重要概念是“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概念的构建都离不开生物学事实和证据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寻找和分析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因此,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的良好材料。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学生在上节课学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等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实现知识的迁移,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教学时要予以重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用武之地。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3、复习假说-演绎法 能力目标: 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认识到“爱护环境就是在保护自己”,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 重点 共同进化
教学 难点 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备注
导入 视频导入,引出适应现象。教师播放枯叶蝶相关视频,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枯叶蝶翅膀合起来很像一片枯叶,这是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有什么意义?教师展示翅色艳丽的蝴蝶照片,提出问题:枯叶蝶生存的环境中不乏翅色鲜艳的蝴蝶,这与刚才的解释矛盾么?怎样解释?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认真思考后回答。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生动的枯叶蝶生活视频和蝴蝶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为后面的教学环节“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埋下伏笔。 5分钟
新授 1.展示学习目标。 2.资料分析,理解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形成适应观。 教师展示学生收集的更多实例(核桃美舟蛾、雷鸟、刺蛾幼虫等)及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适应的普遍性。 教师展示适应相对性的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完成学案相关问题。 教师评价并概念总结: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但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1.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结合书本中,学生从生物来源、进化顺序、进化原因几个方面总结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雷鸟是寒带地区特有的鸟类。羽色因季节而异,而与环境一致,冬季羽毛白色,与雪地相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与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相适应。雷鸟在冬季来临之前将羽毛换成白色,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 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信息的提取与分析过程使学生发展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进行归纳与概括的理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钟
小组讨论 提出思考题:(1)长颈鹿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么? (2)长颈鹿祖先群体中出现了颈长个体,这种变异属于什么类型的变异?这样的个体有什么优势? (3)如果食物充足,颈长个体是否还能体现生存和繁殖中的优势? (4)经过若干代的繁殖,长颈鹿祖先群体中颈长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将会怎样变化? 学生分析课本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查找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得出两极生态系统、有性生殖为什么能加快生物的进化速度、三级生态系统。 学生阅读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相关内容。 对“中性进化理论”和“新种交替出现理论”进行了解。 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表述储备知识。 通过构建自然选择学说的概念模型使学生对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系统整体的认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逻辑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小组总结和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钟
巩固练习 带领学生复习回顾所学知识点。 学生复述知识点。 总结是对本节课的归纳与升华,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5分钟
小结作业 带领学生当堂做几道练习题。 学生答题。 通过当堂检测题了解学生当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10分钟
课 堂 评 估 运用ppt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非常好,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讲述“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时,我把讲述和多媒体演示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的相关知识。一张张醒目的幻灯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学习过程主动轻松,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建构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