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表格式)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表格式)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7 21:3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师姓名 科目、年级 生物高一 授课时间
教学 背景 分析 课标分析: 新课标对高一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学科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帮助学生领悟生物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及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教材分析: 本节着重讲述了“共同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内容。教材首先以达尔文发现的一种长着细长花矩的兰花和为它传粉的昆虫为例引出任何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接着进一步阐述共同进化,提出了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并且以生物的进化历程,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生物共同进化中提出了多个实例来进行分析讨论,生物的多样性又介绍了生物从无到有,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生物到人类的整个进化历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充分把握这一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鲜明的事例引发学生讨论,用丰富的图片提高学生认知,用动态的视频感受生命的奇特。课堂中,学生利用小组教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问题,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生讨论激烈,踊跃发言,教学效果较好。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学生在上节课学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等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实现知识的迁移,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教学时要予以重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用武之地。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3、复习假说-演绎法 能力目标: 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认识到“爱护环境就是在保护自己”,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 重点 共同进化
教学 难点 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备注
导入 教师展示食蚁兽图片并让学生思考:长舌头的食蚁兽是单独进化的吗? 认真思考后回答。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5分钟
新授 1.展示学习目标。 2.教师展示兰花图片,并让学生认真观察,结合书本中的兰花与飞蛾的图片,然后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生物的进化是单独的还是共同的?按照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后要作出假设,所以师生一起假设: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教师展示另外一种兰花,按照假设,应该有什么样的生物来和它一起进化?引起学生的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经过讨论和提问相关同学,然后播放视频,通过观看,的确存在和该种兰花一起进化的生物,最后得出结论:不同物种之间会共同进化。然后再举例书本上斑马和猎豹并播放视频,学生通过观看斑马也会对猎豹构成威胁,然后提问:1、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当中怎样的个体才会生存下来?为什么?2、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师生一起总结“收割理论”“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接着教师继续发问:不同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那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否也有关系呢? 并展示图片: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但是随着光合细菌的出现,使得大气中有了氧气 学生得出结论:共同进化的含义2: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存在共同进化。 最后教师总结:共同进化的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结合书本中的兰花与飞蛾的图片得到生物的进化是单独的还是共同的答案: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学认真观看视频。 不同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 5.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存在共同进化 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钟
小组讨论 教师展示: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并播放生物进化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后再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尝试回答:1、什么是两极生态系统? 2、有性生殖为什么能加快生物的进化速度? 3、什么是三级生态系统? 4、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5、生物进化的历程可概括为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错和评价后,师生一起总结生物进化的历程,并用表格的形式展示。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引起学生深度思考: 家禽,家畜是人工培育的物种。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人类越来越多地影响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你还能举出其他的实例吗? 人类应该控制自身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吗? 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界相处?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相关内容,并提问“中性进化理论”和“新种交替出现理论”然后进行补充。 学生分析课本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查找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得出两极生态系统、有性生殖为什么能加快生物的进化速度、三级生态系统。 学生阅读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相关内容。 对“中性进化理论”和“新种交替出现理论”进行了解。 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表述储备知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小组总结和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钟
巩固练习 带领学生复习回顾所学知识点。 学生复述知识点。 总结是对本节课的归纳与升华,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5分钟
小结作业 带领学生当堂做几道练习题。 学生答题。 通过当堂检测题了解学生当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10分钟
课 堂 评 估 由于本节教材内容上已经给出了和兰花一起进化的飞蛾,所以就失去了提问学生的价值,因此我把该图片当做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再展示另外一种兰花,让学生去推理,按照假设应该有什么样的生物和它一起进化?通过视频的观看,的确和大家预料的一样,就可以得出共同进化的结论,既复习了假说演绎法,又锻炼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