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1.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曲线
一、反应物的质量曲线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像如图1所示;若反应物完全反应,则图像如图2所示。
二、生成物的质量曲线
1. 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曲线
如:向一定量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变化曲线
分析:开始时,生成物的质量为0,即起点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大,反应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如图3所示。
图3
2. 一种物质和多种物质的反应曲线(酸碱盐的反应)
(1)同时发生复分解反应:如向Na2SO4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则对应曲线如图4(填“4”或“5”)。
分析:将Ba(OH)2溶液滴入Na2SO4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即将含有Ba2+、OH-的溶液滴入含有Na+、SO42-、H+、Cl-的溶液中,此时Ba2+与SO42-结合生成BaSO4白色沉淀,OH-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反应一开始,两个反应同时发生,不存在先后顺序。
(2)表现出先后顺序的复分解反应:如向CuSO4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则对应曲线如图7(填“6”或“7”)。
分析: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CuSO4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时,发生如下反应:
①2NaOH+CuSO4=== Cu(OH)2↓+Na2SO4
②2NaOH+H2SO4=== Na2SO4+2H2O
但生成的蓝色沉淀Cu(OH)2会立刻与还没被消耗完的稀硫酸反应又生成CuSO4,发生的反应为:
③Cu(OH)2+H2SO4===CuSO4+2H2O
所以一旦反应①发生,反应③就会发生,相当于假设CuSO4暂且不反应,稀硫酸先与NaOH溶液反应,待稀硫酸被完全消耗后,滴入的NaOH溶液才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总结】一般情况下可假设,混合溶液中H+和OH-优先反应,H+和CO32-优先反应。
三、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变化曲线
考向1 固体物质分解,产物不含固体
如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不断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直至反应完全,剩余固体的质量为0,如图1。
考向2 固体物质分解生成气体和固体
如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固体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反应完全,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如图2。
考向3 固体物质与气体物质反应,生成物为固体
如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由于反应物中有固体,生成物也是固体,故反应开始时,固体的质量不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增大,直至反应完全,固体的质量不大改变,如图3。
【特别提醒】若横坐标为加热时间,则刚开始固体的质量不发生变化,当加热到反应温度后,固体质量开始发生变化,即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才发生变化。
【拓展延伸1】
考向1 是否受催化剂的影响
如果催化剂是加快反应速率的,则有催化剂的反应曲线较陡,反应所需时间较短,但生成物的最终质量与不加催化剂时相等,如图4。
考向2 是否受反应物状态的影响
反应物质量相等但状态不同,反应物颗粒越小的反应曲线越陡,反应所需时间越短,但生成物的最终质量相等,如图5。
【拓展延伸2】
考向1 未参与反应的物质或催化剂的质量变化
未参与反应的物质或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氮气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如图6。
考向2 密闭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变化
在密闭反应体系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如图7。
图6 图7
类型2:有关溶液质量、溶质质量的变化曲线
一、不发生化学反应
考向1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其溶液质量变化
图像起点不为0:若该溶液为饱和溶液,则升高温度后会有溶质析出,故溶液质量逐渐减小(如图1);若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则在其达到饱和状态之前,溶液质量保持不变,在达到饱和状态之后,溶液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图2)。
考向2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其溶液质量的变化(不考虑溶剂蒸发)
图像起点不为0,升高温度其溶解度增大,不会有溶质析出,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故溶液质量保持不变(如图3)。
考向3 一定温度下,向某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其溶液质量变化
图像起点不为0,随着该溶质的不断加入并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质量不再改变(如图4)。
考向4 一定温度下,向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其溶液质量变化
图像起点不为0,加入该溶质,溶质不能再溶解,故溶液质量保持不变(如图5)。
考向5 一定温度下,向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溶剂稀释其溶液质量变化
图像起点不为0,溶质质量不变,随着溶剂质量的增加,溶液质量不断增大(如图6)。
【拓展延伸】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由于加入的KMnO4固体不断溶解,故溶液质量不断增大,直至达到饱和状态,溶液质量保持不变,由于溶液中溶质KNO3的质量不变,故最终所得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着KMnO4固体的加入会先减小后不变,如图7所示。
图7
二、发生化学反应
物质溶解时,如果加入的物质能够和溶剂发生化学反应,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考向1 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CaO
如图1:初始时,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起点均为0,加入CaO后,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随着CaO的加入,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均达到最大值,随着CaO的继续加入,CaO与溶液中的水反应,溶剂质量不断减小,直到完全将溶剂(水)消耗完,且CaO和水的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Ca(OH)2析出,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均开始减小,当水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减小至0。
考向2 向Ca(OH)2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CaO
如图2:初始时,Ca(OH)2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均不为0,加入CaO后,CaO和溶剂水反应生成溶质Ca(OH)2,故此时溶质质量不断增大,溶液质量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均达到最大值,随着CaO的继续加入,CaO持续消耗溶液中的水,且CaO和水的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而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Ca(OH)2不断析出,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均开始减小,当水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减小至0。
考向3 向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CaO
如图3:向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CaO,刚开始时,溶液为饱和状态,故此时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均为最大值。随着CaO的加入,CaO和水反应生成Ca(OH)2,导致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小,且溶液温度升高,析出Ca(OH)2,直至水消耗完后,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均减小至0。
类型3:有关pH变化的曲线
一、酸碱稀释时pH曲线的变化
1. 向碱性溶液中加水:起点:碱性溶液的pH>7,随着水的加入,碱性不断减弱(pH不断减小),但溶液始终为碱性,pH不会小于或等于7,如图1。
2. 向酸性溶液中加水:起点:酸性溶液的pH<7,随着水的加入,酸性不断减弱(pH不断增大),但溶液始终为酸性,pH不会大于或等于7,如图2。
类型4:有关反应中温度的变化曲线
一、反应中温度升高的曲线分析
1. 发生化学反应
两种物质发生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的温度逐渐升高,直到完全反应时达到最大值,之后,生成物的温度降低,降至室温,但不会比室温低(如图1),例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锌与稀硫酸的反应等。
2. 不发生化学反应
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的溶解等,物质加入水中,温度升高,随着物质的继续加入,温度持续升高,达到最大值时,再继续加入该物质,放热越来越少,温度逐渐降低至室温,但不会比室温低(如图1)。
图1
二、反应中温度降低的曲线分析
硝酸铵等铵盐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随着物质的加入,温度持续降低,达到最小值时,再继续加入该物质,吸热越来越少,温度逐渐升高至室温,但不会比室温高(如图2)。
图2
类型5:根据曲线图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
根据曲线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且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增加的质量总和。如图,反应物是KNO3,生成物是KNO2和O2。
例1、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
例2、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例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钠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 向氯化铜和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 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和温度的变化
D.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
例4、下列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将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粒至过量
C. 将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D.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炭粉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
1.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B. 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D. 发生的反应为:2KNO3===2KNO2+O2↑
2.下列选项的操作或反应所对应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
A. ①将饱和石灰水升温
B. ②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H2O2溶液分解
C. ③一定量的锌粉与稀盐酸反应
D. ④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入等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KOH溶液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 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
C. 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D. 相同质量的炭粉分别在足量的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 B.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 D. 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1.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 B. 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滴入盐酸 D.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C. 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 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 )
A. 水通电分解
B. 向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
C. 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D.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4.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②③
参考答案
例1、D
例2、C
例3、C
例4、B
1.D
2.D
3.C
4.A
1.B
2.D
3.B
4.B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三轮冲刺讲义(十)
化学反应与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