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第3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精品教学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第3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精品教学方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17 09:3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单元综合复习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单元综合复习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的结果,知道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本节课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如何分类整理的时间和空间,针对各知识点适当地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分类统计的能力,注重训练学生灵活选择分类标准的能力和计数及解决问题的技巧,从而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和归纳,进一步明确分类与整理的过程和记录结果的方法,掌握分类计数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分类标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分类的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和归纳,进一步明确分类与整理的过程和记录结果的方法,掌握分类计数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教学难点:在结合生活分类时,体现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知识梳理 梳理分类与整理的过程。 师:这个单元学习了分类与整理,我们是怎么进行分类与整理的? 师:谁能用简短的词语概括一下? 出示课件,展示分类与整理的过程: 2.回顾记录分类与整理结果的方法。 师:记录分类与整理结果的方法有哪些? 师:根据这个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根据这个简单的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追问: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1:先观察物品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再分一分,然后用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记录下来。 生2:先观察物品、再分类整理、最后记录结果。 生1:象形统计图 生2:我知道圆形的气球有5个。 生3 :我知道葫芦形的气球最少。 …… 生4:简单的统计表等。 生5:大人比孩子多几个人? 生6:大人和孩子一共有多少人? …… 生1:我喜欢象形统计图,很形象,一眼就能看出多少。 生2:我喜欢统计表,很简单方便。 在学生梳理分类与整理的过程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对分类过程进行规范和提炼。 在回顾记录分类与整理结果的方法时,及时地呈现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旧知,还能直观地分析比较两种记录方法。
环节二 综合练习 给定标准分类。 (1)引导学生解读题意。 (2)组织学生交流反馈。 (3)师:有的同学刚才个别空写错了,都做对的同学,谁能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 生1:填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数时,我就先把这种水果和正上方涂色圆圈了起来,然后再数。 生2:我是用点数的方法来数的,这样不容易数错。 生3:我数一个划去一个 生4:我每数一类中的一个,做上相同的记号。 在简单的给定标准分类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分类项目与其对应的个数,不要对应错误,也不要数错。
2.自选标准分类。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2)师:介绍一下是怎么分的? (3)师:如果不规定分成两类,还能怎么分? (4)师:在分类计数时,怎样能又准又快? (5)师:在这几种分类方法中,什么是不同的,什么是相同的? 学生独立解题,预设答案有: 分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分成得数是9和得数是12。 分成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 生1:分成两类,加法算式有6题,减法算式有4题。 生2:分成两类,得数是12的有5题,得数是9的有5题。 生3:分成两类,一步计算的有8题,两步计算的2题。 生4:可以分成四类,分成加法、减法、连加、连减…… 生1:可以通过圈一圈、写一写等方法帮助找准数据。 生2:分类方法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不管哪种分类方法,总题数都是相同的。 在自选标准分类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在经历分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分类标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着重引导学生分享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
3.综合练习。 (1)师:形状这么多,摆得也乱,在计数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 (2)组织学生分类整理。 (3)师: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5)根据分类结果,同桌互相提一个问题。 生:可以数一个划去一个,或每数一类中的一个,做上相同的记号。 学生分类计数、记录。 生:可以分成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生:可以在象形统计图上直接数一数,也可以呈现在简单的统计表上。 同桌互相提问。 类别多,数量多的时候,如何准确计数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练习时渗透计数方法非常必要。 第(2)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学生要自定标准进行分类,其次,部分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环节三 拓展练习 1.分层购物。 (1)提问:楼层导购牌是什么? (2)组织同桌讨论交流。 (3)师:买电磁炉去哪层?围巾呢? (4)师:去第二层还能买到什么?第四层呢? 2.解决问题。 生:就是告诉大家几层卖什么。 同桌互说要买的物品分别在哪层,并反馈答案。 学生根据教师的随机问题回答。 生:电脑属于电器,要到二楼购买,写字桌属于家具,要到四楼买,从二楼到四楼要上两个楼层,所要需要的是2个2分钟的时间,2分钟加2分钟一共需要4分钟。 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进行分类,通过教师的随机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体现分类的实际意义。 将分类的知识渗透到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1.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相同。 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各结果的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3.分类时要考虑标准的合理性。 4.分类计数时可以数一个划去一个,或每数一类中的一个,做上相同的记号。 5.在解决问题时,如果信息比较多,就容易找错数据,可以通过圈一圈、写一写等方法帮助找准数据。 每一次学习都会有新的理解和收获,要及时地整理和总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