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三轮冲刺讲义(十一):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三轮冲刺讲义(十一):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17 08:0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 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
【知识补充】常见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的特点
三、收集装置的选择
1. 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及能否与水反应
2. 常见气体的收集装置
【知识拓展】多功能瓶的使用
四、气体的检验与验满
1. 气体的检验
2. 气体的验满
(1)O2的验满 (2)CO2的验满
五、气体的净化
1. 净化:将不纯气体中的杂质气体除去从而得到较纯净气体的过程。
2. 原则:选用的净化试剂只能吸收杂质气体,而不能与被净化的气体发生反应,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气体。
3. 常见气体的吸收剂
六、气体的干燥
1. 干燥:用干燥剂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的过程。
2. 原则: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
3. 常见气体的干燥
七、尾气处理
例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D.
例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取装置,据图回答:
(1)实验室需制取少量某气体,可用加热氢氧化钙固体与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H2O+2X↑,则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
(2)收集该气体可用B装置但不能用C装置,由此可推断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例3、小吴同学发现自己居住的香格里拉小区正在进行燃气管道改造。就是把原来的普通燃气供应改造为更加清洁的天然气供应。小吴同学经过查询发现了以下信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标准状况下,甲烷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难溶于水。
(1)A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甲烷所需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甲烷所需的装置是    (选填装置图编号)。
例4、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
(1)实验前,先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再向仪器A中加入水,观察到   ,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若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有    。
A.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
B.开始收集时,侧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
C.导管口一出现气泡就立即收集
1.在化学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从下列各图的气密性检查结果判断,装置漏气的是(  )
A. B.
C. D.
2.以下几种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的是(  )
①H2②O2③CO2④SO2⑤CH4⑥NH3.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3.如图是实验室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以及研究其性质的部分实验仪器。请根据要求回答:
(1)若实验要求如下:①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②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则该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acdbe B.acdbf C.adcbe
(2)装置d中出现白色沉淀,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为了探究碱的性质,甲、乙两组同学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通入CO2气体。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甲组同学认为CO2能与石灰水反应,但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而乙组同学认为CO2也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1)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乙组同学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①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从甲图中选出正确的制取装置   。(填“A”或“B”)
②收集一烧瓶CO2气体。注入烧碱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如乙图所示),振荡后观察到瓶内气球   。由此乙组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2)烧碱溶液
甲组同学提出反驳:因为CO2会溶于水,所以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用   代替烧碱溶液进行实验,如果观察到气球变化程度   (填“增大”或“减小”),才能最终证明乙组的观点是正确的。
1.实验室欲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
A. B.
C. D.
2.锌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中,常含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了除去这两种杂质,可使氢气通过甲、乙两个洗气瓶。如果先将①和④连接,则下列连接方法正确的是(  )
A.将含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的氢气从③接入,从②流出
B.将含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的氢气从②接入,从③流出
C.将含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的氢气从②接入或从③接入都一样
D.无法将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除去
3.用下列装置进行试验(提示:浓硫酸有吸水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干燥CO2 B. 收集O2
C. 验证CO2 D. 监控气体流速
4.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图方案进行实验:(制得的CO2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   。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    装置相连并产生的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4)该同学想要收集瓶纯净干燥的该气体,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    (填写各接口字母)。
参考答案
例1、解:A、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严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液面高度不变,证明装置严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向右拉活塞,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装置不严密,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进入导管中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严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例2、解:(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个钙原子、2个氧原子、10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2个氯原子,反应后有1个钙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氯原子,因此2X中有2个氮原子、6个氢原子,因此每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氮原子、3个氢原子,化学式为NH3,故答案为:NH3;
(2)B装置为向下排空气法,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C为排水集气法,不能用排水法进行收集,说明气体易溶于水,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例3、解:(1)A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故答案为:试管。
(2)实验室制取甲烷所需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甲烷所需的装置是C(甲烷难溶于水)或E(甲烷密度比空气小)。
故答案为:A;C或E。
例4解:(1)实验前,先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再向仪器A中加入水,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漏斗内会停留一段稳定的水柱;
(2)A、收集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没有复燃,说明氧气浓度不够,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不会影响氧气的浓度,错误;
B、开始收集时,侧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会使收集氧气不纯,正确;
C、导管口开始出现气泡为装置内空气,立即收集,会使氧气不纯,C正确;
故答案为:(1)漏斗内水柱内稳定不变;(2)BC。
1.解: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错误;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错误;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错误;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故D正确。
故选:D。
2.解:H2属于中性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小,符合要求;O2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要求;CO2密度比空气大,且属于酸性气体不符合要求;SO2属于酸性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要求;CH4密度比空气小,且属于中性气体,符合要求;NH3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碱性气体,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1)先用无水硫酸铜验证是否含有水,再用硝酸银溶液验证氯化氢气体,最后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则该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
(2)硝酸银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
故答案为:
(1)A;
(2)AgNO3+HCl=AgCl↓+HNO3。
4.(1)①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固液常温下反应,故发生装置选A
②烧碱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使瓶内气球变大
(2)因为CO2会溶于水,所以还必须设置二氧化碳与蒸馏水对照实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但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并不是很大,不能全溶于水,故气球变化程度减小
答案为(1)①A ②变大 (2)蒸馏水 减小
1.解:A、浓硫酸可以干燥酸性和中性的气体,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应长进短出,故A错误;
B、浓硫酸可以干燥酸性和中性的气体,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应长进短出,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会反应,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会反应,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2.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将水蒸气除去;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除去氯化氢气体;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应先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否则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会引入水蒸气;故使氢气通过甲、乙两个洗气瓶,如果先将①和④连接,可将含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的氢气从③接入,从②流出。
故选:A。
3.解:A、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干燥CO2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图中装置,应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长导管是出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应从长导管通入二氧化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氧气不易溶于水,进入水中会迅速逸出,通过气泡冒出的速率,可以监控气体流速,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1)①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鸡蛋壳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石灰水来确定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故答案为:D;
(4)二氧化碳中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要先除去氯化氢后除水蒸气,因此要先连接de后连接bc,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气法,所以再连接gf,故答案为:adebcgf。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三轮冲刺讲义(十一)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
立即熄灭
瓶口
复燃
瓶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