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中物理
部编版 历史(八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新课标单元复习
时空观念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概述
政治方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经济方面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日结。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单元建构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思维导学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2022】版课标·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歌谣巧记】
56个民族是一家,平等团结共发展;区域自治是国策,共同繁荣变化大;如今西部大开发,各族人民乐开花。
含义:
立法:
实践:
意义: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①1949年通过《共同纲领》,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概
况
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①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②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2022年四川自贡)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2.(2021年广东中考真题)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A.确保“一五”计划实施 B.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
B
C
考点过关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原因:
措施
概况
①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国家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③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④20世纪末,中央决定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⑤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知识点2:共同繁荣发展
(6)兴边富民行动:国家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7)“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时期 措施 影响
1951年
一五计划
1959年
1965年
20世纪末
2006年 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密切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废除封建剥削,人民翻身做主,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设立西藏自治区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促进西藏发展的相关措施
1.(2022年广西梧州)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2.(2021年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B.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D.国家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B
C
考点过关
思维导学
【2022】版课标·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歌谣巧记】
改革开放设计师,统一祖国探路子;“一国两制”好方式,港澳回归洗国耻;九七七月香港归,九九年底澳门回;亿万儿女齐呼唤,宝岛台湾来团圆。
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由提出
背景:
提出:
内容:
方针:
意义:
概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知识点1:“一国两制”的构想
1.(2022年贵州贵阳)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的是
A.民主集中制的实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2021年湖南邵阳中考真题)2020年11月25日,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有港媒注意到,林郑月娥首次佩戴了一枚有着国旗和区旗图案的徽章。有港媒称这体现了
A.一国两制
B.港人治港
C.勤政务实
D.高度自治
D
A
考点过关
知识点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根本原因)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香港回归:1997.7.1,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交接仪式;
澳门回归:1999.12.20,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交接仪式。
前提:
经过:
意义:
认识:
概
况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香港、澳门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 同 点 建立目的
代表
社会制度
特点(权限)
相 同 点 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之比较
为更好地发展对外经济,
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深圳、珠海、厦门等地
新疆、广西、西藏等地
香港、澳门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享有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治权
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
①都是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
②都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不具有独立的主权性质。
知识点3:保持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内地与港澳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逐步开放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澳游。这些措施强化了 内地与港澳之间的经贸人文 纽带,实现了两地 互利共赢 。
概
况
2)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 “一国两制” 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 “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 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 的新阶段。
3)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1.(2021年湖南长沙中考真题)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的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的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人民的殷切期盼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2.(2022年湖南湘西)著名的楹联专家马萧萧写了一副对联:“结缔归根玉莲蕊共紫荆艳,清源正本镜海波随香港回”。请问这幅对联赞颂的事件是
A.台湾回归 B.中日建交 C.港澳回归 D.中美建交
3.(2021年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A.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D
C
考点过关
D
思维导学
【2022】版课标·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歌谣巧记】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三通开始;“海基”“海协”,成立组织;汪辜会谈,达成共识;一个中国,必须坚持。
知识点1: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
领导
政 策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提出“一国两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1995年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知识点2: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年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2005年
2005年
2015年
大陆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并倡议两岸进行“三通”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金)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两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中国,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见
《反国家分裂法》
两岸实现“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知识点3: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方略
知识梳理
习马会 (1)时间: 2015年11月
(2)事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3)内容: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4)意义: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2)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知识梳理
主题 具体内容 两岸关系发展原因 解决台湾问题因素 有利
不利
对台湾问 题的认识 知识点4: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提出;
③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
①港澳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②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有共同的文化心理认同;
③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①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③警惕“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坚定维护祖国统一。
1.(2022年山东烟台)马英九表示:两岸“重新启动”,第一步就是“重启对话”,呼吁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认为( )
A.海峡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 B.“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
C.“一国两制”成为两岸的共识 D.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
2.(2022年湖南衡阳)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领导人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班级的同学对下面一组图片进行了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标志着两岸民间团体交往的开始
B.图二见证了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图三形成了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D.图片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
B
D
考点过关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