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备考2023)中考(学考)地理总复习课件 (含演示动画、中考配套真题)模块三 中国地理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14.(备考2023)中考(学考)地理总复习课件 (含演示动画、中考配套真题)模块三 中国地理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7 08:22: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命题点1 我国的土地资源
1. 一材多设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的耕地数量不足,总体质量状况也较差。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猛涨,耕地撂荒面积与日俱增,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安全。下图为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和2000—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
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
  
2000—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
(1)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是________,各类土地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________。
(2)农村耕地撂荒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耕地收益________。
(3)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耕地撂荒现象,请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子题
(4)[知识拓展]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我国针对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2 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 [国家发展战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气候峰会上发表题为 《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将“做好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历史最高峰)、碳中和(即排放的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工作”列为我国经济发展重点任务之一,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二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十四五”时期,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将以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开发为主,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将成为主体。我国已建成的西电东送基地主要以水电、火电等传统电源为主。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线路及清洁能源基地示意图。下表为我国已建成的西电东送线路概况。
) 
(1)《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中的“气候变化”是指由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      。
(2)金沙江上、下游和雅砻江上游能源基地开发的清洁能源是水电,因为这里位于我国地势      交界处,因此河流    ,    资源丰富。
(3)西电东送工程三个调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西部内陆),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分布区。其中        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西电东送工程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的    短缺,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    质量;促进了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开发,增加    机会;加强了东西部地区联系,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5)[开放性设问]作为中学生,请列举两件你可以为“节能减排”做的事情。
2023备考精练
基础题
读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完成1~2题。
1. 下列资源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
A. 石油 B. 林地 C. 耕地 D. 煤炭
2. 图中反映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 总量丰富 B. 人均占有量少 C. 总量缺乏 D. 人均占有量多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下图为与造纸生产相关的资源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 图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土地 B. 煤炭 C. 森林 D. 水
4. 从纸张生产和使用的角度看,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无节制采伐林木 B. 节约使用纸张 C. 过度开采地下水 D. 污水直接排放
[人地协调观]“治沙造林事业的模范代表,40多年坚持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创造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彻底改变毛乌素沙漠南缘‘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做出杰出贡献”,这是对“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的颁奖词。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5~6题。
5. 关于我国土地利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B. 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C. 草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 D. 沙漠、戈壁主要分布在干旱区
6. 治沙造林使毛乌素沙漠变成了绿洲,该景观的转变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  )
①流动性沙丘减少  ②空气湿度增大  ③气温日较差变大  ④沙尘天气减少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线,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下图为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由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  )
A. 我国南方各省均在多水区
B. 缺水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和华北地区
C. 少水区和过渡带大致以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D. 丰水带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8. 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过渡带,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外,可以应对的措施还有(  )
①改变灌溉方式,放弃自流灌溉 ②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③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④利用先进钻井技术,大量开采地下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拔高题
2020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期间,北京16区都推出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校园、社区、公园、道路等建设中推广海绵工程。下图是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 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密集,生产、生活耗水量巨大 B. 位居全国经济中心,工业需水量大
C. 受我国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的影响 D. 气候常年干旱,河流的径流量减少
10. 图中的雨水收集系统,在北方地区吸水、储水功能最活跃的季节是(  )
A. 冬春季     B. 春秋季 C. 秋冬季       D. 夏秋季
11. “海绵城市”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统,其目的是(  )
A. 减少城市内涝,提高雨水利用率 B. 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的质量
C. 降低地下水位,导致地表的沉降 D. 减轻交通压力,美化社区的环境
12.“引汉济渭”为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缓解渭河流域用水紧张的问题。工程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方式,以避开生态敏感区。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该工程水源地的两个水库名称:      、      。
(2)该工程经过    山脉,该山脉以北位于我国的    (干湿地区)。
(3)请解释该工程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方式的原因。
(4)请你针对“引汉济渭”工程对渭河流域地区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 (1)逐年下降 林地 (2)下降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收益;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减少土地撂荒;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言之有理即可) (4)可再生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2. (1)温室效应、气候变暖 (2)第一、二级阶梯 落差大 水能 (3)东部沿海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4)能源 空气 就业 (5)出门及时关闭电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
2023备考精练
基础题
1.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图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煤炭,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79%,最少的是石油和天然气,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
2. 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占有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读图可知,我国煤炭、耕地、水、天然气以及石油资源等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人均占有量少。
3. 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由所学知识可知,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用一点就少一点。土地、森林和水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可循环使用。
4. B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做法。纸张的生产需要消耗森林、水和煤炭资源,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和合理使用。应该做到节约使用纸张,有计划采伐林木,保护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禁止排放未处理的污水等。
5.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读图可知,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和东北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沙漠、戈壁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稀少的干旱区。
6. D 【解析】本题考查沙漠化治理对环境的影响。治沙造林使沙漠变成绿洲,利于保水保土,防风挡沙,会使流动性沙丘减少、空气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小、沙尘天气减少。
7.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读图可知,我国南方各省除多水区以外,还有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是在丰水带;缺水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以过渡带为主;少水区和过渡带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丰水带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8. A 【解析】本题考查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的措施。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过渡带,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外,还应该改变灌溉方式,放弃自流灌溉,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工业用水循环使用;生活用水一水多用等;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生态破坏,不可取。
拔高题
9. A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市缺水的原因。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人口密集,生产、生活耗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水资源少,所以严重缺水。
10.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北方地区的降水特点。我国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秋季降水最多,因此吸水、储水功能最活跃的季节是夏秋季。
11. A 【解析】本题考查“海绵城市”的作用。读图和材料可知,“海绵城市”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统,其目的是减少城市内涝,提高雨水利用率。
12. (1)黄金峡水库 三河口水库 (2)秦岭 半湿润区
(3)避免破坏秦岭原生态环境;保护秦岭野生动物栖息地。 (4)有利影响: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保障流域内居民生活用水;改善渭河流域内生态环境;增大农田灌溉面积,利于农业发展;改善水质。不利影响:破坏原有地貌,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占用土地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1张PPT)
中国地理
模 块 三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知识点1 我国的自然资源
1
知识点2 土地资源
2
知识点3 水资源
3
目录
知识点1
我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分类
(一)可再生资源:短期内可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太阳能、风能、水和水能等)→应注意保护和培育,实现可持续利用。
(二)非可再生资源: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天然气、煤炭、石油、金属矿产等)→应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
知识点2
土地资源
一、 特点
(一)总量丰富,种类齐全,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多种农业经营。
(二)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耕地比重小。
(三)地区分布不均,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二、 分布
内陆
湿润
东北
三、保护措施
(一)问题及治理措施
土地类型 问题 治理措施
草地 草场退化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合理放牧
林地 水土流失 (乱砍滥伐、破坏地表植被) 营造防护林、④__________
耕地 耕地减少、土地污染(城市用地扩张,乱占耕地;过量使用农药、化肥) 工业及生活废水达标排放;垃圾分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保护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退耕还林
(二)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⑤______。
耕地
知识点3
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一)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二)解决措施:兴建①______等蓄水工程(三峡水利枢纽)。
(三)空间分布:②___________________(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四)解决措施: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水库
东多西少,南丰北缺
二、南水北调工程
(一)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③______运河输送,北达山东和天津。
(二)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三)西线方案: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四)影响:缓解了我国④______地区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京杭
华北
三、合理利用
(一)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等。
(二)防治水污染:减少清洁剂、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水多用,推广耐旱、节水作物,降低生产耗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