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湖心亭看雪.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9湖心亭看雪.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4-25 16:19:47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湖心亭看雪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
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张岱(1597~1679),字宗
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人,侨寓杭州。明末清初文学家.明王朝覆灭后,他消极避世,隐居于浙江山中,一心从事著述,尤以
散文著称。作品多写山水
景物,日常琐事,时时流
露出明亡后怀旧感伤的情
绪,于追忆往昔之繁华中
流露对亡明的缅怀。文笔
清新干练,富于诗意。著
有《陶庵梦忆》《西湖寻
梦》等。
湖心亭
在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疏浚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明万历后才称湖心亭。今亭于一九五三年重建,四面亭形式,金黄琉璃瓦屋顶,宏丽壮观。昔人有诗云:“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
一面城头三面山。”
张岱是继“公安三袁”之后的散文作家,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与境,意趣深远。他的散文小品短小隽(juàn)永,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课文朗读
以“崇祯五年”来称时间,有何用意?
作者仍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
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独”字将作者那种报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表现出来,于不随流俗的雅兴中流露出自己的孤寂之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兴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下了三天大雪,湖上人影鸟迹都没有了。寂静的什么声音也没有。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从听觉角度来写,写出了冰天
雪地,万籁俱寂的森林寒意。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原因:舟子说相公“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1.余:古义:我。
例句:余住西湖。
今义:剩余 。
2.强:古义:竭力,尽力。文中指痛快。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
今义:勉强。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本文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纯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之情。
小 结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