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梳理本单元文言知识,掌握重点词句及文学常识;
熟读、背诵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掌握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
把握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
教学重点:
梳理本单元文言知识,掌握重点词句及文学常识;
把握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古之中国,宦海沉浮,稍不留意,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遭贬谪。在数不清的遭贬人员之中,常有饱读诗书之人,由于对人事变迁和世态炎凉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创作出的作品往往更有意味和品位。屈原放逐,乃有《离骚》;司马迁被宫(比贬谪更残酷),撰成《史记》; 李白流放夜郎,许多名诗传于后世;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便诞生了 '三吏'、 '三别';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写出了千古传诵的近体诗;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八记》流传千年;刘禹锡两度被贬,终成一代大家;苏轼乌台诗案,前后《赤壁赋》闪烁熠熠光华;欧阳修多次被贬,《醉翁亭记》等名作如雨后春笋…… 被贬官,是当事人的不幸,但却是中国文化的大幸,中国的文采华章因此更有了张力。
今天,我们就复习一下第六单元,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些孤独而又高贵的灵魂,体验他们发自灵魂深处无奈而不屈的声音……
知识梳理
(一)文言词语
通假字
具:通“俱”,全,皆(百废具兴)
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
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玉盘珍羞直万钱)
古今异义
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今常用义为“往”。
微:没有,微斯人;今义细小。
气象:景象,气象万千;今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披风:古为偏正短语,“在风中开散”的意思,柔梢披风;今作为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国:国都(去国怀乡);今义多为“国家”。
作文:写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今义多为“文章”)。
制:规模(增其旧制);今义多为“制度”。
一词多义
以:1、因为(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2、而(近岸卷石底以出);3、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一:1、一(一碧万顷);2,全(长烟一空)。
观: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号: 1﹑ háo 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
或: 1、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2、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极:1、极点(感极而悲者矣);2,穷尽(此乐何极)。
空:1、天空(浊浪排空);2、消散(长烟一空)。
通:1、顺利(政通人和);2、通向(北通巫峡)。
和:1、和乐(政通人和);2、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为:1、文中指心理活动(或异二者之为;2、做,为(全石以为底);3、表被动,被,山峦为晴雪所洗。
之:1、助词,的(脱笼之鹄);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倩女之靧面);3、限定关系,以(郊田之外);4,代词(未之知也)。
乍:1、初,开始(波色乍明);2、突然(冷光乍出于匣也)。
偕:1、一起(宠辱偕忘);2、和,与(偕数友出东直)。
开: 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解除,文中指天气放晴(连月不开)
乐: 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心乐之) 2、乐趣(而不知人之乐)3、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4,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临: 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临溪而渔) 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清: 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
阙: 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胜: 1、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2、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
谓: 1、是(太守谓谁)2、命名(太守自谓也)
艳: 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2、欣羡(略无慕艳意)
而:1、表承接(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者);2、表并列(泉香而酒冽);3、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年又最高);4、表修饰(杂然而前陈者):5、助词,(已而夕阳在山)。
之:1、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2、代词(名之者谁?)
酿泉:1、名词,泉的名称(酿泉也);2、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秀:1、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茂盛、繁盛(佳木秀而繁阴)。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幼时即嗜学)
至:1、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2、周到(礼愈至)
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 2、从、由(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景:1、景色(四时之景不同);2、日光(至若春和景明)
词类活用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乐:1、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心乐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下:1、名词作状语,向下(日光下澈);2、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斗:1、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斗折蛇行)。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斗折蛇行)。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其岸势犬牙差互)。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皆若空游无所依)。
守: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长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 )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山西六七里)
泉:名词作动词,汲泉水(泉而茗者)
茗:名词作动词,煮茶(泉而茗者)。
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罍而歌者)。
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红装而蹇者)
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作则飞沙走砾。
修辞:(互文)
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二)重点语句
出示练习,学生翻译,因以前讲授较细致,老师只做巡回指导。
《小石潭记》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石底上,
(2)佁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因为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呆下去。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岳阳楼记》
⑴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⑶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醉翁亭记》
⑴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四角翘起,象鸟张开翅膀的一样高踞在泉水上面的,这就是醉翁亭。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醉翁的情趣不在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⑶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⑷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
《满井游记》
⑴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文: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⑵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文:(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⑶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译文: 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高如兽颈上的毛约一寸左右。
⑷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文:游人虽然不多,(但)用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⑸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文学常识
复习“记”这一文体。
1、“记”是古代一种不定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一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记下来,都可以称“记”。记可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如《岳阳楼记》。
2、学生回忆,梳理所学古代其他文体。
还学过“说”(《马说》《爱莲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序”(《送东阳马生序》)、“传”(《五柳先生传》)、 “书”(《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铭”(《陋室铭》)、 “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①“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_______ ,如《马说》《爱莲说》
②《五柳先生传》体裁是“传”,传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种用来______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___。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际是作者的自传。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序”是一种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这是一篇___,是作者为同乡后学马生的_____,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种种艰辛勉励马生学习,文章质朴亲切,极为感人
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答案: ①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②记载人物生平事迹 自传
③ 赠序 临别赠言 ④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第二课时
一、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复习要点:
《小石潭记》
怎样发现小石潭?小石潭的全貌?
注意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概括性的语言。
写游鱼用了什么手法?
动静结合的手法,拟人的手法。
3、写游鱼的同时提醒我们作者在写水的时候抓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手法?
水尤清洌。抓住了“清”的特点。“皆若空游无所依”用的间接描写的手法。
4、记叙的顺序是怎样的?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5、“斗折蛇形,犬牙差互”中的“斗”、“蛇”以及“犬牙”的用法?
名词作状语。
6、潭四周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联系背景)
幽深冷寂;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的心境。
7、理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无聊―――快乐―――孤凄悲凉
《岳阳楼记》
1、《岳阳楼记》何来?
2、岳阳楼概括性的景象有哪些?第二段。
3、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有什么相同之处?写这两段有什么作用?
以物喜,以己悲。 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所谓“进”与“退” 分别照应了哪两句话?
5、今天我们怎么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现实意义?
抓住: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一主旨,结合实际来谈谈。
《醉翁亭记》
1、第一段是不是在写滁州城的地理特点?
不是,写的是瑯琊山的地理特点。
2、“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成语的意思。
3、山中的景物特点是什么?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上下文)
抓住: 山间早晚变化之景,四季变化之景。 为下文滁人有设置了美好的背景。
4、第三段主要有几个片断组成?
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
5、本文的“乐”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山水之乐、游人之乐、乐人之乐。与民同乐的思想。
《满井游记》
1、抓住初春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
2、抓住三个新奇的比喻。
《诗五首》
1、《饮酒》(陶渊明)中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面对美景而神往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中表现作者爱菊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行路难》中,表现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政治出路遭堵塞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暗用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中,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诗人从沉思中振着起来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百花开;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5、《己亥杂诗》中表达奉献的句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与贬官文化
1、隐士文化(人生准则:宠辱不惊,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厌倦了世俗中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心境平和,淡泊名利,回归自然本性,或是在优美的大自然中忘记尘世的喧嚣。代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吴均(《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龚自珍(《己亥杂诗》)。
2、贬官文化(人生准则:“达则兼济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穷则独善其身。”) 兼济是终生的愿望,独善是无奈的选择。柳宗元支持“永贞革新”,结果是“二王八司马”,一同被贬的还有刘禹锡;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庆历新政”未至一年,被贬邓州;庆历五年,欧阳修为范仲淹仗义执言,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滁州。
在任时门庭若市,被贬后门前冷落,“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唯一可以对话的是自然,是天地。 他们纵情沉醉于山水,只是借山情水意来浇融心中的块垒而已。代表人物:柳宗元、刘禹锡、范仲淹、欧阳修、苏轼……
3、练习(学生小组讨论,或在相关的参考书上寻觅答案,力求理解)。
①《小石潭记》中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②《醉翁亭记》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与《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中 “乐”的内涵是否相同?
③ 《醉翁亭记》中如何理解'太守乐其乐'?
提示:
① 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中抑郁难平,凄苦是主要的感情基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在尘世中找到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便得到净化和复归,破碎的心灵便得到片刻的抚慰,作者能不感到快乐吗?但这种快乐毕竟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触景伤情,忧伤、悲凉即随之而来。
② 不同,前为欣赏自然景物的快乐,后为国家富强,百姓富裕后的快乐。
③ 太守虽被贬,然仍励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治,使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足,太守为此而乐,与民同乐,乐其一也;而仕途失意,有志难伸,纵情山水,暂时排遣抑郁,乐其二也,热闹之中有着难言的寂寥。
三、《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学生分析三文中景物描写的写法(新授课之述备矣)。
2、老师分析三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小石潭记》中景物描写融合了作者的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遭遇,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②《岳阳楼记》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用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多的篇幅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但写景本身并不是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人生抱负,并以此规劝、勉励友人。写 “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情景交融,为后文张本,引出议论,阐述作者抱负。
③ 《醉翁亭记》中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景中处处有情,突出了主旨——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四、练习巩固
(一)中考链接(2004年,中考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舌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古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出一个例句。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3.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4.写出诗歌的主旨句 ,并作简单赏析。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Local%20Settings/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903.png" \* MERGEFORMAT (二)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 http: / / www.21cnjy.com )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三峡》的作者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不见曦月( ) (2)素湍绿潭( )
(3)蒙络摇缀( ) (4)斗折蛇行( )
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句子。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三)读《岳阳楼记》,回答:
⑴文中“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客、骚人)
⑵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进_______________ 退_________________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⑶“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指的是具有什么样思想的人?暗指谁?作者赞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人。
作者暗指滕子京,目的是赞美并慰勉自己的朋友。
⑷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四)《小石潭记》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