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爱情一一人类的永恒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相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惟悴。
——无悔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忠贞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情真志坚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柔肠寸断
传统女性的觉醒之美
——《氓〈诗经〉》
学习目标
学习《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梳理情节,厘清线索,分析并概括女主人公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赋、比、兴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概括诗歌主旨,感受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幸福生活的愿望以及对不幸爱情的反抗。
温故知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
收入 时期的诗歌 首。
汉以前被称为 或 。
内容:
手法:
形式:
风、雅、颂
赋、比、兴
四言为主,重章复沓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诗歌
从西周到春秋
305
《诗》
《诗三百》
《诗经》六义
现实主义
听音频,正字音
听音频,正字音
结合课下注释朗读本诗,思考:
1.《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概括情节。
2.本文事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诗歌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结婚到婚变到最终决绝的故事。
感情发展变化(时间)顺序。
全文赏析——第一章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渡过。
交换,交易。
你,先秦时表尊称。
古今异义,直到
拖延
请,愿
古今异义,把……作为(看作)
子无良媒
《礼记·坊记》:“男女无媒不交。”
结婚要合礼——有媒
三书六礼
三书:聘书、礼书、迎书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第一章:女主人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与男子接触过程中内心情感是怎样的?
定情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情意绵绵
热情幸福
本诗开头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赋,男子向女子求婚。男子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借着做买卖前来找女子商量婚事。这几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忠厚、急切,又与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全文赏析——第一章
登上
借代手法,以人物的居住地代人物。
用龟甲占卜
用蓍草占卦。
不祥之语
介词,用
财物,指嫁妆。
第二章:女主人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与男子接触过程中内心情感是怎样的?
结婚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沉醉爱河
热情幸福
赋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清·方玉润:“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己者,女殆痴于情者耳。”
女子痴情温柔,充满幸福憧憬。
从第一二章中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形象特点?
痴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温柔体贴——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对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无良媒。
女主人公
男主人公
忠厚能干——氓之蚩蚩
急躁——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任性——将子无怒
对婚姻的态度郑重其事——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全文赏析——第三章
润泽的样子,比喻女子年轻貌美。若,……的样子。
通“毋”,不要。
沉溺,沉醉。
尚且,还。
通“脱”,解脱。
第三章:女主人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与男子接触过程中内心情感是怎样的?
劝告
于嗟鸠兮,无与士耽
沉溺爱情,无法自拔
悲痛
比、兴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桑未落:
①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②比喻男子的钟情;
③比喻恋爱及新婚甜美。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全文赏析——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坠落,掉下。
这里用黄叶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到,往。
过失,
差错。
有二心
罔:无;
极:准则
反复无常
第四章:女主人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与男子接触过程中内心情感是怎样的?
婚变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爱情破灭
怨恨悲痛
比、兴
桑之落:
①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②比喻男子始乱终弃;
③比喻爱情消逝。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控诉男子移情别恋
从第三、四章中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形象特点?
女主人公
沉溺爱情——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容颜不再——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男主人公
以色取人——士贰其行。
始乱终弃,虚伪——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全文赏析——第五章
没有
早
起来
睡
如愿
讥笑
哀伤
婚变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爱情破灭
痛苦反思
赋
忆苦自伤,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全文赏析——第六章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和
低湿的地方
通“畔”,
边,岸
指代少年时代
和悦的样子
诚恳的样子
违背
决裂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回头是岸
清醒刚强
赋、比、兴
情断义绝,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从第五、六章中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形象特点?
女主人公
勤劳贤惠、任劳任怨——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倔强刚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男主人公
性情狂暴、品德败坏、始乱终弃——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1、诗中的女主人公经历了太大的变故,试说说下面的两个变化:
A、生活经历的三种变化;
B、内心情感的三种变化;
脉络梳理——时间变化
恋爱
婚变
决裂
一、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二、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三、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四、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五、补叙多年苦楚和处境
六、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痴情幸福
甜蜜欢喜
悲苦不幸
伤心怨恨
清醒决绝
女主人公形象的转变
赋
赋
比兴
比兴
赋
赋比兴
生活经历
内心情感
手法
2.综观全文,你认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女主人公
婚前:
婚后:
生活幸福
受尽屈辱
热情、温柔、纯真
刚烈、认识清醒
男主人公
婚前:
婚后:
“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
“二三其德”
“至于暴矣”
心情急切、热烈
用情不专、暴虐
没有责任心
对比
3.女主人公对氓的情感由“热情幸福”到“怨恨悲痛”到最后的“清醒刚强”。这种情感变化在诗歌的哪此地方有暗示
(1)淇水——三次写淇水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时的场景,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婚变时女主人公归途中的实境,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和愤怒。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也许是女主人独自坐到淇水岸边回首往事时,她已看清了男子面目,决绝已定。
(2)女子对氓的称呼
氓:“氓”,意为“民”“外来的百姓”这里用来指外地男子。女主人公一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的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子:“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意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
尔:“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是因为女子明白双方的婚姻关系已定,感情的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充满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及尔偕老”
士:“士”是对古代男子的通称,女主人公在遭遇婚姻的不幸后,深思教训,用“上”来称呼丈夫,更冷静,更客观。
其:“二三其德”,“其”,译成“他的”拉远了和氓的距离,包括着对丈夫,对婚姻对生活的失望后的冷静的评说,里面也有鄙视和怨恨。“不思其反”,译成“你”决裂着的痛骂,虽冷静,但却饱含愤恨,这也就有了后面的决裂。
《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表达了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遭受的欺骗与摧残,承受的煎熬与痛苦。
主旨
合作探究——《氓》中女主人公的命运为何会如此
1、士之变心说
“士贰其行”“士也图极二三其德
2、年老色衰说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凤兴夜寐靡有朝矣。”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
3、社会制度说
“自我祖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
4、社会道德说
“兄弟不知,呸其笑矣”这是由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其次,男尊女卑的道德观念导致对女性命运的冷酷。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不依附
不单恋
不一味付出
人格平等
相互尊重
心灵相惜
人格独立
保持自我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同甘共苦
保持独立
尊重独立性
理解性默写
1. 《氓》中女子借“ , ”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2. 《诗经·氓》中的“ , ”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3.《诗经.氓 》中,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结果显示“ ”,随后女主人公提出“ , ”以完成婚事。 4.《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充满愤懑地批判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 , ”。5.《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 , ”。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体无咎言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氓》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 ”。7.《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 ”。8.《诗经·氓》反映出女主人公内心孤立无助,即使在夫家被虐待,回娘家也无法跟兄弟叙说的处境的两句是“ , 。”9.《诗经·氓》中,“ , ”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10.《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 , ”。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