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课练(3份,含答案)人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级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课练(3份,含答案)人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25 08:17:09

文档简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基础训练
1.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表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另起炉灶 D.一边倒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但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态度。根据上引材料,以下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评价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该政策是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B.该政策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治企图
C.该政策有利于当时增强中国政治实力和国家安全
D.该政策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长期对立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项最有利于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美国积极制定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B.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D.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在欧亚建立
5.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
A.苏共将指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6.第一个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被中国称为“同志和堂兄”的国家是( )
A.印度 B.英国 C.苏联 D.瑞典
7.看到右图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同学们作出了下列的图解,正确的是( )
A.这次会谈中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会谈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C.会谈提出著名的“求同存异”的思想
D.会谈最大成果是宣布中印建交
8.下列对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表达了拥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
B.它只适用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
C.已成为解决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它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要求
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日内瓦会议
10.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旧金山会议 D.26届联大
二、能力提升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三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者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遵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一一引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这些原则在国家事务中有何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周恩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上述讲话的?
(3)讲话中指出的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用最少的字概括讲话的精神。
1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一、基础训练
1.B 2.D 3.C 4.B 5.B 6.C 7.B 8.B 9.D 10.B
二、能力提升
1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这些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万隆亚非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它反映了亚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反对侵略战争、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有关帝国主义仇视和阴谋破坏这次会议的情况,会上有些国家怀疑甚至攻击中国,面对会议可能走上岔道的危险,周恩来发表上述讲话。 (5)共同之处:受者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要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求同存异”
12.成就: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包括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问题的基本准则,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基础训练
1.右图是外交史上著名的“乔的笑”,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因为(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令乔冠华开怀大笑的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与下列哪一因素无主要关系( )
A.中国国力的增强
B.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C.中国政府的长期斗争 D.美国的帮助
3.“乒乓外交”被尼克松评价为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该外交活动直接推动了( )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台湾被驱逐出联合国
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5.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6.197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 )
A.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B.使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
D.彻底结束了中美两国的对抗,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7.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
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先要原则 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是极为困难的
C.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D.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8.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经过会谈,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下列有关其声明内容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B.日本不再追随美国的对华外交政策
C.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D.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建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中美建交②中日建交③中苏建交④中国重返联合国( )
A. ③②④① B. ③④②① C. ③②①④ D. ③④①②
二、能力提升
11.材料一 在杜鲁门决定让美国再次干预中国内战之后十年里。反华态度及反华政策进一步发展及强硬化。国务卿杜勒斯……许诺,要结束对远东的忽视,并努力孤立、包围中国。使北京政府崩溃。他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就是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除了经济上、政治上采取行动反对中国以外,艾森豪威尔政府还通过迅速发展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和与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继续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美国]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
材料二 [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我们必须考虑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的可能。”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当时调整对华政策的首要目的就是利用中苏分歧,借助中国,抗衡苏联。……尼克松在就任美国总统后明确表示,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全面的军事胜利是不可能的。“我得尽快并尽可能体面地结束战争”。基辛格也说:“向中国开门可能帮助我们结束那场战争的苦难”,因为中国当时是越南的主要支持者。……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美国坚持扶蒋反共、敌视中国的政策已有20余年,而今中国不仅没被遏制和削弱,反而成为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之一,美国对华政策已告失败。 ----王平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广货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54年,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的什么状况?
(2)而尼克松“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这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3)这次握手对中国的外交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基础训练
1.B 2.D 3.A 4.B 5.C 6.A 7.D 8.B 9.C 10.B
二、能力提升
11. (1)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2)打破了长期的对抗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要借助中国与苏联抗衡;取得中国的帮助以结束越南战争;长期奉行的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3)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台湾问题。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基础训练
1.新时期,邓小平对战争的认识包括( )
①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 ②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发展 ③世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④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在历史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C.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D.坚持不结盟政策
3、当今我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C.维护世界和平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4.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包括( )
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不结盟 ③对外开放 ④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 ⑤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下表反映的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
A.推进区域性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合作
C.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D.真正实行不结盟政策
6.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在下列哪一国家的倡议下,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历史上首次会晤( )
A.中国 B.美国 C.俄罗斯 D.法国
7.中国参与倡导建立并成为创始会员国的国际组织有( )
 ①联合国 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③东盟 ④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8.下列组织中,中国正式加入的有( )
①WTO ②APEC ③东南亚国家联盟 ④欧盟 ⑤上海合作组织(SCO)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9.下列不属于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
A.从“上海五国机制”到上海合作组织
B.中国成功地举办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D.《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1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它主要维护的区域是( )
A.亚太地区 B.中东地区 C.中亚地区 D.东南亚地区
二、能力提升
11.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它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摘自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
材料二 (中美)双方决心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经济、文化、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联系,为继续发展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共同做出重大努力。
——摘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材料三 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于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国际形势、中美关系以及两国面临的重要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富有成果的会谈。双方同意,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于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实现二十一世纪的和平与繁荣是重要的。双方同意中美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分歧;双方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决心共同本着合作和坦诚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取得具体进展。中美……在加强双边经济发展、贸易、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潜力。两国元首决定,中美两国通过增进合作,对付国际上的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战略伙伴关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同意,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上处理两国关系。……
——摘自1997年《中美联合声明》
(1)根据以上材料,中美双方在合作领域方面有何变化?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中美双方在规定继续保持对话和磋商方面有何变化?(不得照抄原句)
(3)你认为江泽民访美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
一、基础训练
1.A 2.D 3.D 4.D 5.C 6.A 7.C 8.D 9.D 10.C
二、能力提升
11. .(1)材料一中,只是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领域进行讨论,并只限制在人民之间进行联系和交流;材料二中,合作领域扩大到经济等方面,并扩大到政府之间的联系;材料三中,合作领域十分广阔,又扩大到高层对话和磋商、法律、环保、能源以及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等领域。
(2)材料一中,同意通过不同渠道,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材料三明确规定:两国元首定期访问对方首都;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建立元首间通讯联络;两国内阁和次内阁级别官员定期互访。
(3)取得最重要的成果是: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它意味着双方认同了必须增进合作,共同对付国际上的挑战,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献力,也意味着美国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