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个星期天》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7 15:17: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9 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1.会写“媚、砖”等14个字,会写“明媚、时光”等19个词语。
2.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细腻真挚的情感。
3.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细腻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策略
会写字词
本课要写的14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并且都是左窄右宽,因此指导书写时可将重点放在写好左窄右宽的字上。书写“偎”时右下部分容易多写一撇,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但不宜过长。书写“吻”时注意“勿”不要写成“匆”,最后两笔撇的起始位置在“勿”字横折钩的横上,第二撇要长于第一撇,但不要托住“口”。
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惆怅”可以结合课文情境和“我”当时的心境来理解;“惊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急遽”可以运用寻找近义词“急速”的方法来理解。
朗读指导
本文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我”的心情变化,所以在朗读课文时一定要能够正确地读出“我”的心情。“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要读出“我”期盼的心情;“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要读出“我”兴奋的心情;“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要读出“我”焦急的心情;“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要读出“我”失望的心情。
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人物的言行、事物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我”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的心情变化。
1.了解“我”心情变化的大致过程。可以在学生自由读课文,交流、讨论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勾画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把握“我”心情变化的大致过程。在指导学生勾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心情与时间推移之间的关系。
2.体会作者是如何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的。在体会“我”心情变化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细读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我”的心情的。
(1)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情感。
“这段时光不好挨……院子很大,空空落落。”这部分内容作者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四个事例来表现“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将焦急的心情融在对这些具体事例的叙述中。
(2)通过内心独白表达情感。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这部分内容有些话是“我”和母亲口头说出来的,有些话是“我”在心里默默说的,这些语言和心理独白交织在一起,平实质朴,明白如话,甚至有些“念念叨叨”,直接而又鲜明地表现出“我”焦急的心情。
(3)把心情融入景物中表达情感。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忽然有点儿明白了。”这部分内容,作者写光线“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实际上在写“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作者把“我”的心情融于景物中。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地方还有很多。
(4)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情感。
课文的第6自然段,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情感融入对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之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段作者细致描写了“我”的情感发展过程:从越来越着急到不耐烦,再到渐渐地伤心、惆怅、失望,情感的表达都不是直接的,有的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内心独白表现,有的是在景物描写中融入内心感受,这些表达都非常真实而自然。
积累运用
首先,学习作者在描写“我”等待母亲带“我”出去玩时是如何消磨时间的侧面描写,或是借助周围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设置情境进行仿写。提醒学生写的时候,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把情感真实而自然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史铁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媚、砖、蚁”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媚、时光”等词语。
2.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以“盼”切入,谈话激趣
活动1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盼望——《盼》
(《盼》写了一个小女孩儿盼望穿上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儿的心路历程。)
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板书课题:那个星期天)
活动2 出示资料,了解作者
1.出示作者的资料。
课件出示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到陕北插队落户,因患疾病返回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后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早期创作富有想象力,文体精致绵密,中后期创作偏重于精神探索与文本实验。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搜集,结合资料介绍作者。
活动3 诵读课题,引发质疑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说说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2.“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 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提示,阅读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边读课文边圈画:那个星期天在文中总共出现几次?
(3)在那个星期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读课文,完成自学。
3.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活动2 检查交流,解决字词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课件出示 盼望 明媚 吓唬 耽搁 泡沫 沉郁 缥缈 急遽 惊惶 依偎 翻箱倒柜
2.理解词语:你对这些词语是怎么理解的?请自由选择一个词说一说。
预设1:“沉郁”用拆分组词的方法来理解,是低沉郁闷的意思。
预设2:“急遽”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意思就是急速。
预设3:“惊惶”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意思是惊慌,“惊惶”还有害怕的意思。
预设4:“缥缈”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是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意思。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吻”的右边是“勿”,不是“匆”;“偎”的右下部不要写成“衣”。
活动3 把握内容,理清脉络
1.类似“那个星期天”这样的话在文中总共出现几次?
课件出示 五次。
第一次:第1自然段,“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第二、三次:第2自然段,“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
第四、五次:最后一个自然段,“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
2.通过读文,你能发现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
课件出示 时间顺序。
3.启发思考:在那个星期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课件出示 在一个星期天里,一个小男孩儿等他母亲带他出去玩,可是因为母亲一直忙,没有兑现承诺,小男孩儿特别失望。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抓住文本,整体感知,在读文中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读文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时,随文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的内容,运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另外,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文章的行文线索,旨在由此聚焦心理描写,为后文分析心理变化作铺垫。
板块三 研读课文,体会心情
活动1 自主研读,体会心情
1.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1)浏览课文,圈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2)小组合作,利用学习卡上的表格梳理作者的心情变化。
2.自主圈画后,小组进行交流,填写表格,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活动2 小组汇报,相互补充
1.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和小组做补充。
重点语句 心情变化 描写手法
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期盼 心理描写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
我藏在大门后。 兴奋 环境描写
动作描写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
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腿底下。
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焦急 动作描写
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 懊悔 心理描写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失望 心理描写
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男孩儿……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绝望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
2.引导总结“我”的心情变化。
课件出示 期盼——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理解“我”的心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引导学生将“我”心情的变化与这一天里时间的推移结合起来体会,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同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语文素养。
板块四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我”心情的变化。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我”的内心感受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通过回顾课文,明确学习的目标。布置作业,巩固所学,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感受“我”在一天中的心情变化,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借助心理变化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活动1 复检生词,发现光线的变化
课件出示 明媚 沉郁 缥缈 漫长 急遽 孤独 惆怅 消逝 荒凉
1.指名朗读,注意读准“缥缈、急遽、惆怅”。
2.说说“惆怅”的意思。
3.找出词组中和心情有关的词语,联系词语所在句子,发现这组词语还与光线有关。
活动2 回顾心情,导言引入
1.组织交流: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我”的心情,你还记得吗?“我”的心情都有哪些变化?
课件出示 期盼——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
2.导入:是的,那么作者是如何将“我”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感受作者是怎样真实自然地表达“我”的心情的。
设计意图
通过回忆再现上一节课内容,有意地衔接本节课,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起学生思考,也是为深入学习课文写法作铺垫。
板块二 深入学文,感悟写法
活动1 研读课文,自主概括
1.出示自学提示,指导自学。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
(2)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我”的心理的,在旁边作好批注。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活动2 小组汇报,交流写法
1.汇报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 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1)预设:在第3自然段中,很多语言是人物说的话,但却没有使用双引号,比如说:“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2)教师总结:是啊!这一自然段用了很多心理描写,是小男孩儿内心语言的流露。我们在写作时,也应该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课件出示 心理描写
2.汇报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预设:作者先是说“这段时光不好挨”,又用“跳房子”“看着天看着云彩走”“拨弄着一个蚁穴”“翻看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这几件具体的事情来说明时光的不好挨。
(2)教师总结:当“我”跳房子时,“我”是在“等母亲回来”,当“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时,“我”是在“等母亲回来”,当“我”拨弄和寻找蚁穴时,“没人跟我玩”,“我”只能看那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我”的孤独和煎熬,都表明了“我”做这些事只是为了消磨时光。这就是“融情于事”。表面看是一段冷静的叙述,实则表现了“我”真挚细腻的情感。
(3)教师追问:关注这一段中的动作描写,圈画出动词,说说你的发现。
(4)预设:关注动作描写我们会发现,这段等待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愉悦的,充满活力地“踏、跳、看”,慢慢地变成了“蹲、爬、坐、翻看”,最后则是“想象、想象、想象、想象”,这是一个由动到静的过程,这个变化过程体现了“我”焦急心情的不断延续,焦急程度的不断加深,作者抓住细致的动作描写,将人物的焦急、兴奋、孤独、煎熬表达得淋漓尽致。
课件出示 融情于事 动作描写
3.汇报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预设1:在这段描写中,我感受到小男孩儿是非常焦急的,因为他几乎一直在行动着:“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甚至一直“念念叨叨”。
教师引导:作者为了让细节更形象,还用了一连串的词语,你能发现吗?
预设2:我还发现这个段落出现了很多动词:跟、追、看、绊、绞、碰等。通过这些动词我也能体会到小男孩儿焦急的心情。
教师总结:课文通过这些微小的细节来展现小男孩儿焦急的心情。
课件出示 融情于细节
4.汇报第6自然段。
课件出示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预设1:我通过“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感受到了小男孩儿的绝望心情。
教师追问:你的发现很了不起!这是什么描写?
预设2:环境描写。
教师追问:那你能给我们举出一个例子吗?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古诗都可以。
预设3:我想到的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描写眼前的环境,来抒发自己心中的忧愁。
预设4:在上学期学过的课文《丁香结》中,作者用大段的话描写了丁香花开时的景色,同时穿插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师引导:你们都发现了,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往往会带着个人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在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是“融情于景”。
课件出示 融情于景
5.汇报第7自然段。
课件出示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预设:第7自然段是文中的最后一段,作者写“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通过上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我觉得这里也是融情于景的写法。
(2)教师追问:你很善于学习,还有其他发现吗?
(3)学生补充:还有对动作的描写,小男孩儿蹲在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
(4)教师总结:是的,既有融情于景又有对动作的描写,其实还有文章的最后这句话:“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是通过对光线的描写,来展现“我”绝望的心情。
课件出示 融情于景 动作描写
设计意图
在学生体会到小男孩儿心情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读课文,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上,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更加关注表达方法。
板块三 方法迁移,初试身手
活动1 精读环境描写,发现背后的情感变化
1.因为心情的不同,“我”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有了不同。再读文中描写光线的句子,说说“我”的心情变化。
2.对比出现。
课件出示 “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母亲忙前忙后,“我”的愿望落空了。——“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
(1)文中的小男孩儿早上心情好的时候,他看到的光线是怎样的?(阳光明媚)
(2)随着黄昏的到来,小男孩儿很失落,他对周围的环境的感受又是如何?(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
(3)原来,我们心情不同时,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活动2 选择情境,尝试练写
1.请你试着写一写下面的情境。
课件出示 小练笔: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时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尤其是对人物的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修改。
设计意图
学语文的目的是用语文,此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内化语言,形成能力。通过小练笔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同时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板块四 对比阅读,方法提炼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试着完成下面的学习单。
课件出示 
课文 表达方式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那个星期天》
2.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自主完成表格。
3.小组合作交流,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谈感受。
4.全班交流。
(1)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同点是都运用了将感情融入了具体事物的方法。《匆匆》用太阳象征时光,通过写太阳从早到晚的“挪移”“跨过”“飞去”“溜走”等,表达对时光匆匆的感慨。《那个星期天》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明媚”“渐渐暗下去”“消逝”等表现“我”从兴奋到失望的心情变化。
(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匆匆》用一连串的问句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那个星期天》则没有直接表达,而是把情感融入对人、事、景物的描写之中,间接表达出来。
5.总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
设计意图
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在比较中使学生明白两种表达方式各有好处。在对比的同时,学生能深刻地体悟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板块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另一篇精读课文,感受到了作者自然的感情流露方式,希望在课后你能继续练习写作方法。
2.布置作业:下课之后再阅读史铁生的其他文章。
设计意图
语文老师最大的成就就是让学生爱上阅读。这里推荐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优秀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再让学生聊聊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亲身体验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主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