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抑扬结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抑扬结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7 08:4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抑扬结合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稠李子花,稠李子果
周明东
树叶黄,野果香,秋色映山梁。一串串豆粒般大小的黑果挂在树上。
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稠李子算是一类。初到大兴安岭,家里的菜园子就栽着几棵稠李子树。它们其貌不扬,到了晚春,枝丫上才渐渐绽出白色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散发出阵阵馨香。母亲问邻居大姐,这是啥花?邻居大姐说,树叫稠李子树,花就叫稠李子花,还结果呢,那果就是稠李子。
一点一点,一粒一粒,稠李子树悄然出果,没几天,嫩嫩的幼果挂满了枝枝丫丫。可长着长着它就不长了。不长也就罢了,它却变黑了。结的那果还不如山里红大,样子也不比山丁子美。我跑到菜园子里摘了一颗放到嘴里。哎呀,可真涩。
望着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我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我缠着父亲栽几棵樱桃树、沙果树或者杏树。父亲说:“没熟的果子咋能不涩?大兴安岭气温低,不是啥树都能活。”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用火柴点了一支旱烟,深吸了一口后,为我讲起一个故事。刚开发大兴安岭时,正是数九寒天,岭上岭下到处飞雪。别说行走,就是想找条路都难。可铁道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硬是在莽莽群岭中建出一条壮美的铁路。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正值稠李子熟时,呼玛河两岸结满了又黑又亮的稠李子,可上游却发起大水来。一时间,洪水滔滔而下,将岸边建桥用的木材都卷进了河里。为了挽救国家财产,几名铁道兵乘船打捞木材。行至河中,船不幸被激流打翻。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了付铁虎的遗体……
父亲眼睛湿润了,我则抽泣起来。父亲告诉我,要在大兴安岭扎下根活下去,光好看不行,还要耐寒有毅力,这样才会茁壮成长。到了秋天,稠李于熟了,它就会变甜。我默默倾听,父亲娓娓叙说。付铁虎牺牲后,铁道兵们在营地附近栽了一排稠李子树。第二年春,这排稠李子树都开满了像雪一样白的花,离它们很远就能闻到馥郁的香。到了秋天,稠李子树叶黄了,每棵树的枝丫上挂满又黑又亮的果。
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寒冷的日子,稠李子树忍寒受苦,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风吹,它落花;雨落,它结果。当秋光洒满大兴安岭,稠李子不仅黑得明亮,也甜得醉人,颗颗吹弹可破。
雨后出彩虹,北山公园越发清新。沿着林荫小道,我拾阶而上。静穆中,我发现北山公园除了郁郁葱葱的樟子松、落叶松等树外,还生长着一棵棵稠李子树。稠李子低调而随和,不显山不露水,平凡而朴素。山林中,河岸边,它都不独揽秀丽。它适应了大兴安岭这片土地,早已将自己的根坚实地扎了下去。
稠李子本属落叶乔木,学名达乌里鼠李果,有药用功效。稠李子清热解毒,止咳祛痰。那年,母亲牙痛。邻家大姐告诉母亲,用温酒泡稠李子喝能止疼,一试,牙果然不疼了。打那以后,母亲每年秋天都要采一些稠李子,晾晒成干放入玻璃罐里以备药用。
那年,我在湖北工作。母亲给我打电话:“想不想吃稠李子?要是想,妈给你邮点儿去。”我脑子里一下子涌出那圆溜溜黑乎乎的豆豆来。我连说:“妈,您可别邮了,怪难看的,还让人笑话。”放下电话后我才反应过来。母亲哪是要给我寄稠李子,分明是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大兴安岭,别忘在大兴安岭的爹和娘。殷殷切切,我终于在父母的召唤中,决定回到这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湖北朋友问,好好的为何要调回去?我笑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兴安岭的稠李子怎能离开脚下的山和岭啊。
这些年,小城没少栽植稠李子树。稠李子树生命顽强,栽了就活。稠李子熟了,不需入山入岭就可随处相遇。与妻子在甘河公园散步,正走着,妻子用手指道:“瞧,稠李子!”路旁果真有一棵高大的稠李子树。它可比当年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高大许多,那上面结的果也比原来的黑,比原来的亮……
1.本文较好地运用了抑扬结合的手法,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朱自清
去年暑假到上海,在一路电车的头等里,见一个大西洋人带着一个小西洋人,相并地坐着。我不能确说他俩是英国人或美国人;我只猜他们是父与子。那小西洋人,那白种的孩子,不过十一二岁光景,看去是个可爱的小孩,引我久长的注意。他戴着平顶硬草帽,帽檐下端正地露着长圆的小脸。白中透红的面颊,眼睛上有着金黄的长睫毛,显出和平与秀美。我向来有种癖气:见了有趣的小孩,总想和他亲热,做好同伴;若不能亲热,便随时亲近亲近也好。在高等小学时,附设的初等里,有一个养着乌黑的头发的刘君,真是依人的小鸟一般;牵着他的手问他的话时,他只静静地微仰着头,小声儿回答——我不常看见他的笑容,他的脸老是那么幽静和真诚,皮下却烧着亲热的火把。我屡次让他到我家来,他总不肯;后来两年不见,他便死了。我不能忘记他!我牵过他的小手,又摸过他的圆下巴。但若遇着陌生的小孩,我自然不能这么做,那可有些窘了;不过也不要紧,我可用我的眼睛看他——一回,两回,十回,几十回!孩子大概不很注意人的眼睛,所以尽可自由地看。我凝视过许多初会面的孩子,他们都不曾向我抗议;至多拉着同在的母亲的手,或倚着她的膝头,将眼看她两看罢了。所以我胆子很大。这回在电车里又发了老癖气,我两次三番地看那白种的孩子,小西洋人!
初时他不注意或者不理会我,让我自由地看他。但看了不几回,那父亲站起来了,儿子也站起来了,他们将到站了。这时意外的事来了。那小西洋人本坐在我的对面;走近我时,突然将脸尽力地伸过来了,两只蓝眼睛大大地睁着,那好看的睫毛已看不见了;两颊的红也已褪了不少了。和平秀美的脸一变而为粗俗、凶恶的脸了!他的眼睛里有话:“咄!黄种人,黄种的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我因此宁愿称他为“小西洋人”。他伸着脸向我足有两秒钟;电车停了,这才胜利地掉过头,牵着那大西洋人的手走了。大西洋人比儿子似乎要高出一半;这时正注目窗外,不曾看见下面的事。儿子也不去告诉他,只独断独行地伸他的脸;伸了脸之后,便又若无其事的,始终不发一言——在沉默中得着胜利,凯旋而去。不用说,这在我自然是一种袭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袭击!
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皇失措;我的心空虚了,四面的压迫很严重,使我呼吸不能自由。我曾在N城的一座桥上,遇见一个女人;我偶然地看她时,她却垂下了长长的黑睫毛,露出老练和鄙夷的神色。那时我也感着压迫和空虚,但比起这一次,就稀薄多了;我在那小西洋人两颗枪弹似的眼光之下,茫然地觉着有被吞食的危险,于是身子不知不觉地缩小——大有在奇境中的阿丽思的劲儿!我木木然目送那父与子下了电车,在马路上开步走;那小西洋人竟未一回头,断然地去了。我这时有了迫切的国家之感!我做着黄种的中国人,而现在还是白种人的世界,他们的骄傲与践踏当然会来的;我所以张皇失措而觉着恐怖者,因为那骄傲我的,践踏我的,不是别人,只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竟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我向来总觉得孩子应该是世界的,不应该是一种,一国,一乡,一家的。我因此不能容忍中国的孩子叫西洋人为“洋鬼子”。但这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竟已被揿入人种与国家的两种定型里了。他已懂得凭着人种的优势和国家的强力,伸着脸袭击我了。这一次袭击实是许多次袭击的小影,他的脸上便缩印着一部中国的外交史。他之来上海,或无多日,或已长久,耳濡目染,他的父亲,亲长,先生,父执,乃至同国,同种,都以骄傲践踏对付中国人;而他的读物也推波助澜,将中国编排得一无是处,以长他自己的威风。所以他向我伸脸,决非偶然而已。
这是袭击,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了自尊,一面感着空虚,一面却又感着愤怒;于是有了迫切的国家之念。我要诅咒这小小的人!但我立刻恐怖起来了:这到底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呢,却已被传统所埋葬;我们所日夜想望着的“赤子之心”,世界之世界(非某种人的世界,更非某国人的世界),眼见得在正来的一代,还是毫无信息的!这是你的损失,我的损失,他的损失,世界的损失;虽然是怎样渺小的一个孩子!但这孩子却也有可敬的地方:他的从容,他的沉默,他的独断独行,他的一去不回头,都是力的表现,都是强者适者的表现。决不婆婆妈妈的,决不粘粘搭搭的,一针见血,一刀两断,这正是白种人之所以为白种人。
我真是一个矛盾的人。无论如何,我们最要紧的还是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孩子!谁也是上帝之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
(1925年7月5日《文学周报》第180期,有删改)
2.作者叙写小西洋人运用了抑扬结合的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的赌注
程宪涛
吴刚和程浩打赌。
俩人是同事,年龄相仿,学历相当,在同一起跑线上。生活上、工作上,吴刚和程浩相互瞄着,你追我赶,操着劲儿,自然成了对手。
某次,单位很多人在场,包括领导,还有女同事。缘起很模糊,有众人起哄,领导作壁上观,这事才热闹起来。
但是后来分析,这事肯定是吴刚提议的,而且蓄谋已久。从打赌的状况,以及输赢的后果,利弊得失判断,都有利于吴刚。不用时日衡量,程浩败局已定。有人分析判断,吴刚居心叵测,有意摆程浩一道。
程浩平日吸烟,嗜好严重,工作时、闲暇时、睡觉前、如厕中,等等,均有香烟相伴,可谓无烟不欢。
俩人做下的“赌”,极其稀松平常,即程浩能否戒烟,以一顿饭做赌注。程浩输了,请同事吃饭;吴刚输了,吴刚做东。吴刚声明,在酒店档次上,可以满足众人要求。
这场赌局见者有份儿,不伤害众人利益,有志愿者为佐证此事,愿意作为证人,把当时言语录音,作为日后“呈堂证据”。
赌局刚刚设定,结果已然清晰,只是时间问题。吴刚以胜利者自居,程浩抵抗不了几日。同事享受的,不仅是作为旁观者的轻松,还有日后的美味。
程浩对烟的钟爱,不计后果,且一意孤行。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其一,五年前,程浩开始恋爱,姑娘是中学教师,容貌端庄,气质文雅。程浩一见钟情,每日接姑娘下班。俩人很快热恋,卿卿我我,如胶似漆。谈婚论嫁时,姑娘对彩礼婚礼、规模形式等等,丝毫不感兴趣,提出唯一条件,若想两人结婚,程浩必须戒烟。当然可以想象,姑娘在说明理由时,一定剖析了吸烟的利弊,无非是人所共知,有害身体健康、家人健康、后代健康,等等。在鱼与熊掌之间选择,肯定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内心挣扎与冲突。程浩答应了姑娘的要求,毕竟婚姻是大事。
据说,程浩坚持了八小时,然后就把誓言和决心彻底抛到了脑后。开始是地下活动,被姑娘发现后,索性恢复了常态。最后的结果是,姑娘嫁给了程浩。程浩两者兼得。妻子为何原谅丈夫,缘由不得而知。
其二,程浩结婚第二年,单位来了一位新领导。新领导有洁癖,对办公环境要求高,学习某西方国家,搞起厕所文化。主要的思想主旨为:单位厕所搞不好,哪里还能搞好?或者,能把厕所搞好,其他都能搞好。“一把手”指示落地,单位窗明几净,卫生间兰香涌动。形势大好之际,领导嗅到了烟味儿,厕所是间接吸烟室,领导吸到了二手烟。领导立刻在会议上提出严厉批评,公共场合禁止吸烟。领导甚至提出方案,对忌烟者奖励。方案实施卓有成效,宣传稿件上传,被全系统推广。
在这个关口,程浩被抓了现行。他蹲在单位的一个角落里,一根烟吸到一半时,被领导现场目击。这等于打领导脸,信息迅速传播,领导极有涵养,未当面教育。或许考虑周到,顾及其他吸烟者,故领导在会议上建议“在家吸了烟再来,否则不要来上班。”当然,领导没权力开除员工,更没有某条某款规定,吸烟者停职或者检讨。这条建议足见领导之气愤。但是,程浩依然在吸烟,只是秘密地进行而已。
结过婚的男人,或者工作的男人,知道一个道理:很多时候,影响男人一生的人,包括自己的妻子、自己的父母,还有顶头上司。程浩未顺从领导,足见香烟的魅力。
有先例做参照,程浩能坚持多久?
吴刚在跟踪进展,一天,两天,三天……已经超过预期。时常有同事问:“程浩怎么样了?这是第几天了?”吴刚扳着手指算。从某种角度说,他轻视了程浩。
赌注无足轻重,验证赌者品性。换言之,此事意义重大。
半个月以后,吴刚按捺不住了,连爱情和前途都不顾的人,会在意输掉一顿饭吗?吴刚盯梢程浩,去餐厅时、去厕所时、在下班路上、在上班途中,围追堵截十面埋伏。吴刚时刻准备着,发现程浩抽烟就立即出现,让程浩束手就擒。甚至在周末,吴刚也不惜休息日,出现在程浩面前,但是一无所获。吴刚对同事、朋友许诺:提供线索获得证据,比如手机偷拍等,都可以得到奖励。吴刚支付了很多饭费。某次,有人声称找到了证据,前提是吴刚请吃饭。酒足饭饱之后,吴刚才被告知情节纯属虚构。吴刚失望至极,依然穷追不舍。他吸取了教训,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利用心理战术,采取条件反射原理,把程浩引到吸烟场合,以烟雾诱惑程浩。程浩丝毫不为所动。
吴刚隐隐感受到,程浩潜在的力量,无形而强大。在漫长的共事生涯中,吴刚不再轻视程浩。俩人不断成长,吴刚成了中层骨干,程浩当了纪委书记。
多年后,吴刚承认输了赌局,请程浩和同事吃饭。醉酒中,吴刚提出了疑问:“为何能坚持戒烟?”程浩问:“真要回答?”吴刚道:“只求真相!”程浩道:“当年,未婚妻相信我的德行,领导相信我的能力。在你面前,我要让你知道我的人品。”
(有删改)
3.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用了抑扬结合之法。请对此加以解说。
答案
1.①开端部分写稠李子果小而黑,吃起来涩,点明了作者对这种树的不喜欢﹐这是抑。②后文极力写稠李子坚强与奉献,写作者对它的思念,这是扬。③抑扬结合,凸显了作者对稠李子树由嫌弃到挚爱的过程,使其情感得到了强化,也加深了读者对这种树的特点的理解。(意思对即可)
2.①本文的抑扬结合是欲抑先扬。作者在第一段极写小西洋人的和平与秀美之气,突出其可爱;接着写其丑陋与粗俗,眼神中充满对中国人的蔑视。②前文其愈天真可爱,则后文其愈恶毒可憎,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①本文的抑扬结合是欲扬先抑。先是通过两件事佐证程浩对烟的钟爱,不计后果,且一意孤行,突出程浩戒烟之难;再写与吴刚打赌后,程浩真的戒掉了烟,让吴刚知道了他的人品,认识到程浩无形而强大的力量,不再轻视程浩。
②前文极力渲染程浩对烟的钟爱,戒烟之难,与后文程浩坚决戒烟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程浩的人品,丰富了人物形象。(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