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思想主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饥饿燃烧的人们
台静农
故乡在我的眼中,一点也没有变化,街道是那样的不清洁,房宇是那样的低矮,人民依旧是那样的诚朴。
回到家,母亲说我头发留得太长了,蓬松着,显着满脸的风尘。母亲向门口仆人说:“将理发的找来!”当时我想这一定是找旧日的理发匠老柯了。因而回忆到老柯在我幼小时的情形了。他不是本乡的人,是外省讨饭来的,在荒年的时候。他现在大概有五十多岁了,因为我十来岁的光景,他已有短短的胡子。他的胡子非常的浓厚,乌黑。上面常常挂着鼻涕,我们家里的仆人总是笑话他。
理发匠来了,不是老柯,是个二十上下的少年。少年告诉我,先是老柯的女人眼瞎了,不久他自己眼也瞎了,他平常生意不好,没有钱剩的,只得要饭去,要饭也要不着什么,夫妇俩整天饿着。没有法子,只得回到家乡去。他有三十年没有回去了,又没有盘费,只得彼此牵着讨饭回去。
老柯的命运实在太凄苦了。于是老柯的过去,居然历历地出现在我的心中了。
在我的一生中,所经过的大灾难,要算十三年前的荒年了。那时候田里被野火烧了似的,没有一个谷实,仅仅有的是一田枯黄的、瘦短的荒草。农民们眼看着虚幻的收入,全家饥饿着,不得不卖掉帮助他们终年辛勤的耕牛来维系着当下全家的生活。所以牛肉是非常的便宜,三枚铜子一斤。至于米和麦子,就是三十倍一斤牛肉的价值,也买不到一升。一天老柯来到我家,和仆人们说笑了一会儿。于是他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溜进仓库,用了一张大报纸,包了一些米,塞在怀里,躬着腰走出。刚走到院中,遇见仆人阿三。老柯不免有些张惶,脸红了,腰越弯了下去。阿三怀疑地问:“老柯怎么弯着腰走路?”
“我……”他半晌说不出话来,终于跪了下去,“三哥,我一时糊涂,做了丢人的事了!”
从此以后,我家再不让老柯来,他也不敢来了。
第二年春,一天下午,我同母亲站在门口,老柯远远地走来,我看见他便叫着向母亲说:“偷米的老柯来了,妈妈。”
“不要胡说,小孩子不懂事!”母亲斥责着。
老柯走近跟前,恭谨地站在一旁,向母亲问安,脸涨红着,带着惭愧似的。
“好久没见老柯了,”母亲说,“你的日子还得过么?”
“哪能说得过,不过弄一顿,吃一顿罢了。”
“你没有事做,可以到我家里来做活!”
“是,是。”他小心地走开。
老柯又常常到我家里来了。他见人比往常还客气,对于任何人都是一种特别的卑微。有人同他开玩笑,他红着脸笑着能躲开便躲开了。即或他偶然说错了一句话,人家当面骂他,讽刺他,他也红着脸忍受着。仆人们故意欺负他,遇着吃力的事,便叫他做,他总是不说话恭谨地替他们做,每次累得头上汗气直冒。一次,不知为什么事,恼了我,我破口大骂他:“你这贼,偷我家的米!”我看他没有动静,故意连声地叫。
于是他恳求着说:“少爷,谁不做错事呢?况且……那时候饿得慌。”他低声申辩着,低下头,脸红得猪肝似的,狼狈地走开了。
这年冬,家家都忙着预备年事。后园的花早已收拾起来,仅有几枝寒梅,孤独地开着。这空旷的花园中,家人挂了一些腊肉,大小不一,一串串地在太阳底下晒。园门闭着,几乎终日无人过问。
一天,母亲无意地走过去,适逢老柯正在园中,他见母亲来了,非常的惊慌。平常是多么恭谨和气,这时候完全改变了。母亲走到了他的跟前,他扑地跪下,倒将母亲惊住了。
“老太太,本来我是到园子里替他们扫地,忽然想到过年了,心一动……又做了丢脸的事。”
“起来罢,做活去!”母亲说后,他站起来,我这时正到园中,看到老柯红着脸颓丧的神情。
除夕的前一天,母亲叫人送二斤肉三升米几棵白菜给老柯。他立刻跑来见了母亲,大家看他那样子,都不禁地笑起来。那时大家还不知道他在园中所做的事。
而今,多年在四方漂泊的我,人世的艰辛,不幸者的凄楚,我是深深地认识了,于是对母亲当初的待人充满了敬意。老柯是我所忘不了的人,在这多难的人群中。每次深夜里,或旅途上,或漆黑的街巷中,看见、听见,被这饥饿欺凌的苦号,我便想到那不幸的一对盲人。也许有那样一对盲人,互相搀着,正颠簸于崎岖的路上。饥饿鞭策着他们,生的希望引诱着他们,他们是多么的劫难和不堪。我希望人们参与救助劫难者,我也将勉力改造这种状况。
一九二八年十月十五日夜
(选自贾玉民、纪桂平主编《乡情》,略有删改)
1.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创作这篇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
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 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藏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人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眼。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睡。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一一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皮肤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他站在她面前,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叠梦。醒来时他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通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端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匐泳。他顺流……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围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掠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2.本作品与《百合花》都涉及战争,请比较并分析二者思想主旨的异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甘草露,甘草露,清凉的甘草露[1]
法·莫泊桑
(1)我听人说过我叔叔奥利维埃临死时的情形。
(2)我知道,那是在七月,骄阳似火,百叶窗紧闭的大卧室里一片昏暗。当他慢慢地、静静地咽气时,在那炎热的夏日午后令人窒息的宁静中,忽然街上传来清脆的铃声,一个响亮的声音划破闷人的溽暑,喊道:“清凉的甘草露!太太们,快来解热消暑呀!甘草露,甘草露,谁要甘草露?”叔叔身子动弹了一下,某种类似微笑的东西让他的嘴唇嚅动了一下,一缕最后的喜悦在他眼里闪亮了一下,紧接着就闭目长辞了。
(3)我参加了遗嘱启封的仪式。堂兄雅克理所当然地继承了他父亲的财产。作为纪念,赠给我父亲几件家具。最后一个条文是关于我的,内容如下:“我给侄子皮埃尔留下几页手稿,该手稿可在我写字桌左边的抽屉里找到;另有五百法郎给他买一支猎枪,还有一百法郎请他替我交给他遇见的第一个卖甘草露的小贩!……”
(4)这最后一条让满座的人大惑不解。不过交给我的那份手稿对这项令人惊讶的遗赠做出了解释。
(5)我就原原本本把它抄录如下:
(6)“人类总是生活在迷信的桎梏之下。他们过去认为世间出生一个孩子,天上就会有一颗星星点亮;这颗星将追随他一生的祸福荣辱,它明亮表示他幸福,它暗淡表示他受苦。他们现在则相信彗星、闰年、星期五以及‘十三’这个数字的影响。他们认为某些人会施魔法,抛毒眼[2]。有人说:‘每次遇到他总给我带来不幸。’这一切千真万确。我对此深信不疑。——我要说明的是:我不相信有什么生物或无生物的神秘影响力,但我相信有鬼使神差般的巧合。可以肯定,正是巧合让一些重大事件在彗星造访我们天空时,或者在闰年里发生;某些天灾人祸要么落在星期五,要么和‘十三’这个数字碰在一起;同某些人相遇往往同某些现象的反复出现不谋而合。诸多迷信就是由此产生。迷信所以形成,就因为人们看事情片面而又肤浅,把巧合本身当成了原因,而不作深入的探究。
(7)“至于我,我的星宿,我的彗星,我的星期五,我的‘十三’,我的巫师,却千真万确是一个卖甘草露的小贩。
(8)“听说我出生的那一天,有个卖甘草露的,在我家窗前叫卖了一整天。
(9)“八岁时,有一天我跟保姆去香榭丽舍林阴大道散步,当我们横穿大街时,有个干这一行的人突然在我背后摇响铃铛。保姆正在看远处走过的一队士兵;我回过头去看那卖甘草露的小贩。就在这时,一辆闪电般耀眼和迅疾的两驾马车,向我们冲过来。车夫叫喊了一声,保姆没有听见,我也没有。我觉得自己被撞倒,翻了几个滚儿,伤得不轻……但是,我至今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竟然到了那卖甘草露小贩的怀里;而他为了安抚我,还把我的嘴对准龙头,灌了我几口甘草露……这样一来我就完全好了。
(10)“我的保姆却撞断了鼻梁骨。即使她继续看那些士兵,那些士兵也不会再看她了。
(11)“十六岁那年,我刚刚买了我的第一支猎枪;开猎的前夕,我挽着老母亲去公共马车站。她患风湿病,走得很慢。忽然,我听见我们身后有人叫喊:‘甘草露,甘草露,清凉的甘草露!’喊声越来越近,像在跟着我们,追赶我们!我感到它似乎是冲我来的,是对我的一种人身攻击,一种侮辱。我相信人们正在看着我,笑话我呢。而那小贩仍然连声叫喊着:‘清凉的甘草露!’分明在嘲笑我的锃亮的猎枪、新的猎物袋和崭新的栗色丝绒猎装[3]。
(12)“坐进马车,我还听见他在吆喝。
(13)“第二天,我一只猎物也没打到,倒把一条奔跑的猎狗错当成野兔击毙,把一只小母鸡误以为山鹑打死。有一只小鸟落在树篱上,我立马开了一枪,它飞了;不过一声凄厉的哞叫吓得我呆若木鸡,这叫声一直持续到深夜……唉!我父亲不得不赔一个穷苦农夫一头母牛。
(14)“二十五岁那年,一天早上,我看见一个卖甘草露的老人,满脸皱纹,腰弯背曲,步履维艰,拄着一根木杖,仿佛快被水罐压垮了似的。在我看来,他就像一个神灵,世上所有甘草露小贩的族长、始祖、大首领。我喝了一杯甘草露,付给他二十苏[4]。一个深沉的声音,就好像从老人背着的马口铁水罐里发出来似的,呻吟着说:‘这会给您带来好运,亲爱的先生。’
(15)“就在那一天,我认识了我妻子,她让我生活得总是那么幸福。
(16)“最后说说一个甘草露小贩如何妨碍我成为省长的。
(17)“一场革命刚刚过去。我忽然萌生出做公众人物的欲望。我家道富足,颇有人望,又认识一位部长;于是我请求他惠予接见,并说明拜访所为何事。部长十分爽快地允诺。
(18)“到了约定的日子(那是夏天,酷热难当),我穿着一条浅色长裤,戴着一副浅色手套,脚上是一双漆皮包头、浅色呢高帮的皮鞋。路面晒得发烫。人行道都融化了,脚踩在上面就往下陷。笨重的洒水车把马路变成了污水坑。清洁夫每隔一段把这人造热泥浆堆成一堆儿,然后推到阴沟里。我心里只想着接见的事,走得很快,遇到一条夹带着垃圾滚动的污流,我使足劲,一……二……突然一声尖叫,吓人的尖叫,刺进我的耳膜:‘甘草露,甘草露,甘草露,谁要甘草露?’像所有受了意外惊吓的人一样,我不由自主地晃动了一下,滑倒了……这真是件可悲而又难堪极了的事……我一屁股坐在稀泥浆里……裤子变成了深色,白衬衫溅满泥浆,帽子在我身边漂浮。那撒疯般的、嘶哑的声音依然在喊叫:‘甘草露,甘草露!’而在我面前有二十来人,笑得前仰后合,还冲我做出各种可怕的鬼脸。
(19)“我连忙跑回家,换了衣裳,但接见的时间已经过了。”
(20)手稿结尾这样写道:
(21)“我的小皮埃尔,交一个卖甘草露的朋友吧。至于我,只要在临死那一刻听到一个甘草露小贩吆喝,就可以心满意足地离开这个世界了。”
(22)第二天我在香榭丽舍林阴大道遇到一个苍老的背着罐儿叫卖甘草露的小贩,看上去十分可怜。我把叔叔那一百法郎给了他。他惊讶得打了个哆嗦,然后对我说:“非常感谢您,少爷,这会给您带来好运的。”
注释:[1]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七八年九月十四日的《马赛克》周刊,作者署名“吉·德·瓦尔蒙”。甘草露是将甘草浸泡在柠檬水中制成的清凉饮料,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盛行一时。[2]抛毒眼:用目光给别人带来厄运。[3]此句中的“清凉”,法语为frais,也可作“崭新”解,因此被理解为影射。[4]苏:旧时法郎硬币,一个苏相当于1/20法郎。
3.评析小说所表达的思想主旨。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焙鱼
刘向阳
画岭之夜,漆黑如墨。
微弱灯影摇曳,倏地,风拂灯灭,几条黑影闯进屋里,拳脚雨点般落下,把她逼近墙角。
你们是谁?
柳晓东在哪儿?
卖鱼没回来。
夜里也卖鱼?他到底在哪儿,快说!
不晓得……
来人不耐烦了,把她往死里打,她双手护头,咬牙挺住,瘦小的身子缩成一团,始终不曾求饶。来人打累了,屋里屋外翻遍,找不到人,骂骂咧咧地走了。
大约过了半小时,柳晓东从秘密联络点回来,点亮油灯,看见她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赶紧扶起来。娘啊,是我连累了你。
她苏醒后,抓住晓东的手颤巍巍道,娘不怕,只要你活着。
她躺在晓东怀里,凝视着土墙茅屋外的沉沉夜空,盼等天亮……每次想到这里,她内心就充满了惆怅。那是他们母子俩最后一次紧紧相拥,咋就没感到异样呢?咋就忘了给晓东捎上几条火焙鱼呢?
奶奶,您要吃火焙鱼,怎么不动筷啊?我用刁子鱼腌的,熏了两天两夜,佐以辣椒生姜烹炒,味道好极了,您尝尝吧。
她是我奶奶,这会儿盯着桌上的火焙鱼发愣。
我牙不好,嚼不烂。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挤出一丝笑,望着那盘菜,泪花闪烁。我知道奶奶又想她儿子,也就是我父亲柳晓东了。
几个人高马大的汉子轮流打我、踢我,逼我说出晓东的去向,说晓东是共产党,还是个头儿,要绝根灭种……奶奶每忆此事,就会仰起头,目光炯炯:共产党的根绝得了?咱画岭起始就晓东一个党员,后来发展到十多人,影响带动周边村子,一呼百应闹革命。唉,晓东这孩子,出去就不回来,忘了娘,忘了妻,忘了儿……
我父亲那晚免遭毒手,次日凌晨荡一叶“划子”与同志们碰头,徒步数县,翻山越岭寻部队,终于找到了队伍。父亲参加过大小无数次战斗,作战英勇,为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我没见过父亲,家里没有他的相片,不知他长什么模样。奶奶说他英俊威武,会做火焙鱼,我娘就是爱吃火焙鱼才嫁给他的。母亲听了脸红,又抹泪。
我家在水府庙水库边上,靠水吃水,一家人除了种菜,就是把我捕的鱼虾挑到街上贩卖。鳜鱼、银鱼、刁子鱼适宜腌制,晒干水分,用茶壳谷壳烟熏火烤制作火焙鱼,吃起来酥里带软,韧中带香,让人回味无穷。
我结婚成家,守着水库,织网晒鱼搞网箱,出没风波里。儿子呱呱坠地,上学读书。守寡多年的母亲因病离开了我们,遵母亲遗愿,葬于南山之阳,与奶奶共枕长眠。
我从事网箱养殖,尝到了甜头,过起了令人羡慕的小康生活。儿子却当起了说客:碧水变臭了,水质恶化了,网箱搞不得,必须拆。
我有些想不通,觉得儿子在打我的脸。一辈子与水打交道,忽然要上岸,靠什么生活?儿子说得头头是道,我爷爷那些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江山,绝不能毁在环境污染上。
兔崽子,你爷爷我都没见过,你晓得什么?话到嘴边,又咽回肚里。想想啊,儿子的话是对的,我老糊涂了。
水府游客逐渐增多,我依山傍水开了家农家乐,招牌大旗上火焙鱼三字金光闪亮!
下了水府大桥,走一段水泥硬化路,就是我的农家乐。湖岸青山叠翠,游廊隐隐,彩旗招展。有一处码头,泊着一条仿制“划子”,儿子正给游客解说:当年我爷爷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有删改)
4.小说时空跨度大,行文简洁,语言隽永,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本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
1.①揭示了底层百姓的悲惨遭遇,以及当时社会贫穷落后、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②表现出对母亲当年宽厚仁慈,救助困难者的言行的赞扬与敬意;
③表达了作者对遭遇不幸的人的深深同情,呼吁人们参与救助劫难者。
2.相同点:这两篇文章都跳出了公式化、概念化的战争题材的圈子,避开了血肉模糊的战争场面的描写,也放弃了浓墨重彩地刻画战争英雄的模式。而是从人道、人性的角度,从侧面写出“战争中的人性”这一主题。
不同点:《界河》以“界河”为纽带和载体,透过界河的对立,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等破坏美好,破坏和平,戕害人性等问题的思考,透过界河所发生的悲剧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反对戕害,呼唤人性的情感愿望。
《百合花》以“百合花”为纽带和载体,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
3.本文以手稿形式讲述了叔叔和甘草露小贩几次遭遇的故事,表达了生活中、生命中的一些感悟,比如,面对意外或不确定性带来的好运、幸福也好,灾难或不幸也好,人们应学会释然,坦然接受,甚至学会感恩。这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生活中遇到幸运时,学会珍惜和享受。生活中有诸多不如意时,学会看淡、放下,与之和解。
4.①作者运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的革命家庭的故事,塑造了深明大义的奶奶、英勇牺牲的父亲、与时俱进的儿子等形象。②讴歌了共产党人不屈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③表达了新时期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之情,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